一种仿捕蝇草叶片结构的双稳态柔性抓捕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0899482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1099698.1

    申请日:2018-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捕蝇草叶片结构的双稳态柔性抓捕机器人,包括基座、微控制器、液源、抓捕机构、接近传感器和电源,所述基座的内部布置有微控制器、液源和电源;所述电源为微控制器和液源供电;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液源向两组抓捕机构中同时送入或抽出液体;所述抓捕机构设有两组,两组抓捕机构对称固定连接在基座的左右两端;所述液源与两组抓捕机构均连通;所述接近传感器安装在两组抓捕机构上,接近传感器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基于仿生学原理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抓捕机构,结构设计合理,抓捕效率较高;本发明结构简单并且有较大的柔性,可减少冲击增加抓捕的可靠性,易于抓捕多种对象。

    一种应用于金属网胎面的车轮地形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7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15997.7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轮式探测机器人地形自感知,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金属网胎面的车轮地形识别方法。方法包括:步骤1:位于金属网胎面上的应变片1号持续记录数据,当应变片1号接触到地形时应变片1号、2号和3号开始按照顺序记录金属网胎面与地形之间的变形数据;步骤2:完成数据收集后对变形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求解最值,并通过应变片1号、2号和3号所记录数据的斜率进行地形的判断;步骤3:判断完成后,结合车轮变形结构当前的状态进行对比判断,如果地形与车轮变形结构当前状态不匹配,则控制车轮变形结构进行变形。适用于在恶劣气候及无光环境下的地形探测,且降低对探测机器人处理器的要求。

    一种六自由度并联3D打印机

    公开(公告)号:CN108312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13579.0

    申请日:2018-0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六自由度并联3D打印机,包括矩形槽钢立柱、三角形槽钢底座和打印机顶盖,所述矩形槽钢立柱通过螺钉和角铁连接在三角形槽钢底座上,所述打印机顶盖通过螺钉和角铁连接在矩形槽钢立柱上;所述矩形槽钢立柱、三角形槽钢底座、打印机顶盖构成基本框架,本发明还包括立柱组件、连杆组件、末端运动平台和3D打印机构;所述立柱组件固定连接在矩形槽钢立柱内侧,立柱组件与矩形槽钢立柱平行设置;所述立柱组件连接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末端运动平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度大、结构稳定、自由度高、消除传统3D打印的阶梯效应、打印成品力学性能优异,且易于维护的六自由度并联3D打印机。

    一种应用于金属网胎面的车轮地形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7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215997.7

    申请日:2022-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轮式探测机器人地形自感知,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金属网胎面的车轮地形识别方法。方法包括:步骤1:位于金属网胎面上的应变片1号持续记录数据,当应变片1号接触到地形时应变片1号、2号和3号开始按照顺序记录金属网胎面与地形之间的变形数据;步骤2:完成数据收集后对变形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求解最值,并通过应变片1号、2号和3号所记录数据的斜率进行地形的判断;步骤3:判断完成后,结合车轮变形结构当前的状态进行对比判断,如果地形与车轮变形结构当前状态不匹配,则控制车轮变形结构进行变形。适用于在恶劣气候及无光环境下的地形探测,且降低对探测机器人处理器的要求。

    通过增材制造构建金属与陶瓷之间规律性锯齿界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89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95979.5

    申请日:2023-07-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与陶瓷结合领域,更具体的说是通过增材制造构建金属与陶瓷之间规律性锯齿界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集中热源提供的能量熔化金属材料或者陶瓷材料,以形成熔池;步骤二:通过微观流体力控制来定向制造需要的金属与陶瓷之间的界面形状,实现增材制造诱导界面增强;通过熔池深厚比Dm/Tp来控制微观流体力和界面形状,Dm是由熔池底部到基板顶部的距离,代表熔池深度,Tp是材料厚度;可以增材制造诱导界面增强策略,控制金属和陶瓷之间界面形状,提高零件质量。

    一种提高负载变形性能的4D打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685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126444.X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4D打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负载变形性能的4D打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4D打印结构至少具有两组可变形结构进行并联,所述可变形结构在不同温度状态下具有相同的末端变形情况。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出可变形结构进行并联后的大体形状与纤维排布范围获得整体结构;步骤二、对整体结构中的各组变形结构进行分别设计,结合预编程模型,对各组变形结构交替驱动状态下的末端变形情况进行设计与分析,拟合末端的变形轨迹;步骤三、对各组变形结构的驱动时序进行优化,调整驱动的控制参数,实现各变形结构在同一时间点具备近似的末端空间位置;步骤四、利用仿真手段对各组变形结构性能进行验证。

    一种提高负载变形性能的4D打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3685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26444.X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4D打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负载变形性能的4D打印结构及其设计方法。4D打印结构至少具有两组可变形结构进行并联,所述可变形结构在不同温度状态下具有相同的末端变形情况。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出可变形结构进行并联后的大体形状与纤维排布范围获得整体结构;步骤二、对整体结构中的各组变形结构进行分别设计,结合预编程模型,对各组变形结构交替驱动状态下的末端变形情况进行设计与分析,拟合末端的变形轨迹;步骤三、对各组变形结构的驱动时序进行优化,调整驱动的控制参数,实现各变形结构在同一时间点具备近似的末端空间位置;步骤四、利用仿真手段对各组变形结构性能进行验证。

    一种易重构大成型空间索驱动建筑3D打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477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408049.2

    申请日:2020-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3D打印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易重构大成型空间索驱动建筑3D打印装置,包括索驱动机构、移动平台和供料系统,所述移动平台上连接有供料系统,索驱动机构设置有多个,多个索驱动机构均和移动平台连接,可以通过多个索驱动机构拉动移动平台在空间内进行运动,进而控制打印路径,装置的冗余自由度可以保证机构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机构的构型又避免了绳索与打印建筑的干涉,相比于现有建筑打印装置,整体质量轻,运输中机架可收缩为小体积,机架和移动平台伸展开形成大成型空间,结构简洁容易重构装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