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7965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219650.5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固定的网格金属框架和可变塑料弹片嵌接组成。网格运行过程中,不同流量的水流流经网格孔时会使可变塑料弹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下弯折,从而改变了网格孔孔径大小,达到调整水流流速和紊流强度的目的。本发明在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流量变化自动调节网格孔径大小均化水流流速,稳定水力搅拌强度,因此抗冲击负荷,管理运行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961915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9512.7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双滤层无阀过滤器。该过滤器由进水管、过滤单元、虹吸系统组成。进水管位于过滤器左上部分,进水支管口设有一挡板,下滤板上方为均质陶粒滤料,上滤板位于顶盖之下,四根清水管贯穿上下滤板和滤料,第一配水室位于过滤器外壁和内环之间,第二配水室位于过滤器内环之内、滤料之上,清水室位于内环之内、下滤板之下,出水口位于冲洗水箱右侧,冲洗水箱与清水管相通,虹吸上升管与虹吸下降管相连,并与过滤单元的顶盖相通,虹吸下降管端部设有冲洗强度调节器,并浸入排水堰,虹吸破坏斗位于冲洗水箱的左上部,与虹吸破坏管相连,抽气管与虹吸辅助管位于过滤器左侧。本设备过滤和反冲洗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4228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981597.8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优化装置及具有其的脱氮系统,包括池体及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排泥斗,所述池体侧部连接有进泥管,所述池体上部连接有出泥管;所述池体内设有用于分离出非微生物杂质的离心组件,所述进泥管位于离心组件上方,非微生物杂质下沉至排泥斗,所述排泥斗底部设有排泥组件。本发明的污泥优化装置,利用离心组件的离心作用分离出污泥中质量较重的非微生物杂质,减少污泥中非微生物杂质的含量,提高污泥活性;本发明的脱氮系统由于回流至生化池的回流污泥非微生物杂质含量减少、污泥活性提高,生化池的处理能力提高,有效改善了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2540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010983420.1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泥水分流双污泥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包括污泥吸附区、沉淀区、接触氧化区、反硝化区、出水区,污泥吸附区设有进水管,污泥吸附区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底部设有与反硝化区连通的污泥超越管、沉淀区上部与接触氧化区连通,接触氧化区上部与反硝化区连通,反硝化区与出水区连通,出水区底部与污泥吸附区连通且出水区连接有出水管。本发明污泥进行两次泥水分离,第一次泥水分离得到的活性污泥作为反硝化区的碳源,可有效节省系统碳源消耗;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且吸附、沉淀、硝化、反硝化结构紧凑,各区相互独立、互不干涉,操作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5142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56153.9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流反应器的颗粒污泥促进生成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之间具有间距的左侧挡板和右侧挡板,左侧挡板的内侧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左侧导流板和左侧折板,右侧挡板的内侧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右侧导流板和右侧折板;所述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之间具有间距且通过调节机构进行间距的调节,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所述右侧挡板上倾斜设置有能够调节角度的流量调节挡板,通过控制流量调节挡板的调节角度来控制混合液停留时间。本发明可直接被安装于现有连续流反应器内,适用于现有连续流反应器内絮凝污泥向颗粒污泥形态的转变,并通过折板沉淀原理实现颗粒污泥促进生成与筛选,从而实现连续流反应器内絮凝污泥向颗粒污泥的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543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07256.8
申请日:2022-07-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颗粒污泥及其快速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城镇污水厂脱水污泥中加入阿氏丝孢酵母和发酵乳杆菌并搅拌均匀,静置培养;继续加入复配粘结剂和贻贝仿生粉末活性炭并搅拌均匀,形成颗粒污泥;将颗粒污泥浸渍于钼酸铵和硼酸的改性溶液中,搅拌均匀后,用自来水反复清洗,得到改性颗粒污泥;将改性颗粒污泥加入圆盘造粒机中,喷洒玉米粉并滚动,过筛,得到预造粒好氧颗粒污泥。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好氧颗粒污泥的制备周期,且与传统颗粒污泥相比,大大缩短了培养驯化周期,可实现优异的脱氮除磷效果,并显著提高颗粒污泥沉降性能,降低颗粒粗糙度。该技术具有简单高效,易于推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4228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81597.8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泥优化装置及具有其的脱氮系统,包括池体及连接于池体底部的排泥斗,所述池体侧部连接有进泥管,所述池体上部连接有出泥管;所述池体内设有用于分离出非微生物杂质的离心组件,所述进泥管位于离心组件上方,非微生物杂质下沉至排泥斗,所述排泥斗底部设有排泥组件。本发明的污泥优化装置,利用离心组件的离心作用分离出污泥中质量较重的非微生物杂质,减少污泥中非微生物杂质的含量,提高污泥活性;本发明的脱氮系统由于回流至生化池的回流污泥非微生物杂质含量减少、污泥活性提高,生化池的处理能力提高,有效改善了低C/N比污水的脱氮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12540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83420.1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泥水分流双污泥反应装置及反应方法,包括污泥吸附区、沉淀区、接触氧化区、反硝化区、出水区,污泥吸附区设有进水管,污泥吸附区与沉淀区连通,沉淀区底部设有与反硝化区连通的污泥超越管、沉淀区上部与接触氧化区连通,接触氧化区上部与反硝化区连通,反硝化区与出水区连通,出水区底部与污泥吸附区连通且出水区连接有出水管。本发明污泥进行两次泥水分离,第一次泥水分离得到的活性污泥作为反硝化区的碳源,可有效节省系统碳源消耗;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好的脱氮效果;且吸附、沉淀、硝化、反硝化结构紧凑,各区相互独立、互不干涉,操作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686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28228.2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61/18 , B01D61/145 , B01D61/22 , B01D65/02 , B01D69/08 , B01D2319/04 , C02F1/4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全自动自清洗膜过滤设备,设备主体为圆柱体的外筒,设备内上部为清水室,中部为过滤区,底部为进水区,进水区设有旋转换向阀,四根支腿焊在清水室的底部,用来支撑整个设备的重量,四根支腿下部焊接有底板,旋转换向阀利用螺纹连接固定在底板上面,两个相同结构的外套围成一个圆筒状结构,所述圆筒状结构布置于清水室底部与底板之间;两个膜组件固定于清水室底部,每个旋转换向阀都有A、B、C三个口,两个旋转换向阀的A口通过三通合并后接到总的进水管上;两个旋转换向阀的C口通过三通合并后接到总的排水管上;两个旋转换向阀通过联轴器连接,本发明不需要采用复杂的反冲洗泵装置,即可实现膜过滤设备的自动反冲洗,故操作简便,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62008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219608.3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饮用水处理的全自动自清洗膜过滤设备。设备主体为圆筒形,顶部呈圆弧状。上部为清水区,中部为过滤区,底部为进水区。原水由提升泵提升经进水管进入配水装置,配水装置内设进水旋转接头、轮盘、排水管、配水孔、排水孔及配水室,配水装置整体呈圆柱形,轮盘位于配水装置底部,配水装置圆柱面上开有14个大小相同的圆形配水孔及1个排水孔,其在圆柱面上均匀分布。轮盘通过传送链条受驱动电机控制。膜套筒通过进水支管与配水装置相连,膜组件安装在膜套筒顶部,连接滤板。本设备采用超滤膜过滤无需投加药剂,运行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