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1306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29058.2
申请日:2021-09-26
IPC: C09D133/02 , C09D7/63 , C09D7/61 , C08F220/06 , C08F220/14 , C08F220/18 , B01F33/83 , B02C13/20 , B02C13/284 , B02C1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除甲醛的水性木器漆涂料,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制备而成:丙烯酸溶液25‑65份、去离子水5‑15份、乳化剂2‑3份、阻燃剂0.5‑1.5份、钛白浆15‑20份、植物精华液20‑40份、无机色素5‑10份、光亮剂1‑3份、乙二醇5‑15份、PH调节剂2‑5份和增稠剂5‑15份,丙烯酸溶液的组成原料包括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乙二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丙烯酸溶液,由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混合形成,同时为了使得溶液混合制备时各原料混合更加的完全,添加乙二醇作为辅助剂,同时利用乳化剂和丙烯酸溶液混合得到丙烯酸乳液,这样再以丙烯酸乳液作为基液,在进行其他材料的添加时能够更加快速地进行混合,且使得整个涂料能够去除甲醛。
-
公开(公告)号:CN113818043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207698.0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台州学院 , 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B11/095 , C25B1/55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电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钒酸铋‑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钒酸铋‑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光电极,包括基底和负载在所述基底表面的BiVO4‑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薄膜,所述BiVO4‑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薄膜由BiVO4‑金属有机配合物颗粒构成;所述BiVO4‑金属有机配合物颗粒包括BiVO4内核和包覆所述BiVO4内核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形成的外壳;所述金属有机配合物为Fe2+‑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络合物。本发明提供的钒酸铋‑金属有机配合物复合光电极具有结构稳定性高、光电化学性能优良且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395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0566075.1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台州学院 , 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44 , B01J23/89 , B01J23/755 , B01J37/02 , B01J37/18 , B01J37/34 , C25B3/07 , C25B3/25 , C25B11/091 ,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工作电极、电池体系,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包括碳材料载体和负载在所述碳材料载体表面的双金属活性组分;所述双金属活性组分包括钯、铂、银、金、钌、铁、钴、镍和铜中的两种。本发明提供的双金属复合催化剂提高了对于氯代苯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从而加速氯代苯酚类化合物脱氯加氢形成苯酚类化合物,同时,促进了对苯酚类化合物进一步加氢生成KA油,两种金属协同作用提高了KA油的选择性和产率;而且本发明以碳材料作为载体,能够提高催化剂中双金属活性组分的分散性以及双金属活性组分的结合力,有利于增加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3600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47855.6
申请日:2021-09-08
IPC: C08F220/18 , C08F212/08 , C08F220/14 , C08F220/06 , C08F220/20 , C08F222/20 , C08F2/26 , C08F2/30 , C09D13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木器漆用苯丙乳液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出粒径分布较均一苯丙种子乳液,接着再聚合一层含室温自交联的硬壳。具体包括去离子水、引发剂、助稳定剂、乳化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等,并加入适量的双交联功能单体对其改性。所得的产品具有粒径分布较均一,透明度较高,可打磨性好,硬度和耐受性好的特点,适用于单组份或双组份木器漆。
-
公开(公告)号:CN113293393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1204109.9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台州学院 , 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B1/04 , C25B1/55 , C25B11/052 , C25B1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钒酸铋/植酸钠/羟基氧化铁复合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BiVO4光电极,所述BiVO4光电极包括基底和负载于基底表面的BiVO4薄膜,BiVO4薄膜由BiVO4纳米颗粒形成;将无机铁盐、植酸钠与水混合,得到无机铁盐‑植酸钠混合液;将无机铁盐‑植酸钠混合液滴涂在BiVO4光电极的表面,干燥后浸没于碱性溶液中进行沉淀反应,得到钒酸铋/植酸钠/羟基氧化铁复合光电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BiVO4/植酸钠/FeOOH复合光电极具有较好的光电催化水分解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29339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1203174.X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台州学院 , 台州市生物医化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25B1/04 , C25B1/55 , C25B11/053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铁/羟基氧化钴复合光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可溶性铁盐、尿素和水混合,得到混合反应液;将基底浸没于混合反应液中,加热进行第一沉淀反应,得到负载有β‑FeOOH的基底;将负载有β‑FeOOH的基底在300~500℃条件下进行煅烧,得到负载有α‑Fe2O3的基底;将可溶性钴盐溶液滴涂在负载有α‑Fe2O3的基底的表面,干燥后浸没于碱性溶液中进行第二沉淀反应,得到氧化铁/羟基氧化钴复合光电极。本发明在低温条件下焙烧制备得到α‑Fe2O3,能耗低,通过引入CoOOH可以激活惰性的α‑Fe2O3,使其具有较好的光电催化水分解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0374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0399333.4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台州学院
IPC: C08F220/06 , C08F220/46 , C08F236/06 , C08L33/20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丙烯腈‑丁二烯‑丙烯酸(AN‑Bt‑AA)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丙烯酸(AA)、丙烯腈(AN)、丁二烯(Bt)和引发剂在溶剂中进行RAFT反应,制备得到水溶性丙烯腈‑丁二烯‑丙烯酸(AN‑Bt‑AA)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水溶性共聚物可用于3D打印支撑材料,该支撑材料在空气中吸水率较小,在60℃水中的消融时间仅为1.2h。
-
公开(公告)号:CN110565111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672860.2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台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六角柱型WO3/Bi2WO6复合光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制备的复合光电极形貌新颖,结构规整,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高,光电催化水分解性能优异,可实现可见光照下持续稳定产氢。该光阳极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以钨酸钠和草酸铵为前驱体,FTO导电玻璃为基底,水热反应一段时间,在FTO基底上原位生长出纳米板状WO3薄膜;以该薄膜为模板,在其表面滴加一定体积的硝酸铋的乙酸水溶液,高温煅烧,纳米板WO3薄膜自组装为六角柱型WO3/Bi2WO6复合薄膜。该复合光电极制备过程简单,条件可控,成本低廉,在未来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89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0263324.7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台州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WO3/CuWO4/NiFe LDH三元复合光电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光电催化技术领域。所述的复合光电极能够克服WO3稳定性低和产物选择性弱等关键问题,成功实现光电化学水分解过程中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该三元复合光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以钨酸钠和草酸铵为原料,140oC水热反应6h,合成WO3薄膜电极;通过浸渍的方式将硝酸铜的乙酸溶液滴加在WO3薄膜电极表面,500oC高温煅烧,部分WO3与CuO反应生成钨酸铜,即得WO3/CuWO4薄膜电极;然后配置硝酸铁和硝酸镍的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沉积方法将NiFe层状化合物负载在WO3/CuWO4电极表面,最终得到WO3/CuWO4/NiFe LDH三元复合光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884730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36791.5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台州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17 , H01B7/0275 , H01B7/2813 , H01B7/292 , H01B7/295 , H01B9/021 , H01B9/022 , H0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及其制备工艺,电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分布的聚氯乙烯外护套、钢带铠装层、第一云母带、聚氯乙烯内护套、电缆单元,内护套与电缆单元之间为填充绳,电缆单元从外到内依次包括铜带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第二云母带、导体屏蔽层、导体,导体为多根铜线分层绞合紧压而成。本电缆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加工工艺合理,增加了抑制塑料绝缘树枝化击穿现象的工艺,扩大了电缆的绝缘可靠性,电缆耐高温、耐燃烧,使用安全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