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7828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032029.3

    申请日:2013-0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容器。所述模块设有至少2个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所有单体串联或/和并联,所述单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银电极层、下耐电击穿层、中间电介质层、上耐电击穿层和上银电极层。制备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的中间电介质层;在中间电介质层下表面覆盖下耐电击穿层;在中间电介质层上表面覆盖上耐电击穿层;在下耐电击穿层下表面涂覆导电银浆,再热处理,即得下银电极层;在上耐电击穿层上表面涂覆导电银浆,再热处理,即得上银电极层,至此得到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将得到的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采用串联或/和并联方式组装成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

    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782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2029.3

    申请日:2013-0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容器。所述模块设有至少2个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所有单体串联或/和并联,所述单体从下至上依次设有下银电极层、下耐电击穿层、中间电介质层、上耐电击穿层和上银电极层。制备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的中间电介质层;在中间电介质层下表面覆盖下耐电击穿层;在中间电介质层上表面覆盖上耐电击穿层;在下耐电击穿层下表面涂覆导电银浆,再热处理,即得下银电极层;在上耐电击穿层上表面涂覆导电银浆,再热处理,即得上银电极层,至此得到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将得到的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单体采用串联或/和并联方式组装成基于巨电容率陶瓷电容器的充放电模块。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4042B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10185161.4

    申请日:2010-05-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2

    Abstract: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离子交换膜。提供一种环境友好,电导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基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咪唑鎓盐型聚合物:在反应器中加入咪唑型离子液体单体、丙烯酸酯类单体、溶剂、引发剂,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回流反应,得到的产物经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咪唑鎓盐型聚合物;成膜:将步骤1)所得的咪唑鎓盐型聚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配制成聚合物溶液,通过相转化法成膜,得到基于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交换膜。

    耐高压凝胶电解质及其高电压固态锂离子电池和辐照原位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32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190448.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耐高压凝胶电解质及其高电压固态锂离子电池和辐照原位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将硅氧基交联剂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单体混合,注入电池后通过Co60源γ射线辐照聚合,使电解质原位固化成凝胶电解质。硅氧基交联剂的加入可消耗LiPF6分解的副产物,避免电解质进一步分解劣化,保护正负极材料。所制得的耐高压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Li+传导性能,加入隔膜后室温离子电导率仍可超过0.6mS cm‑1,接近商业碳酸酯电解液水平(约1mScm‑1);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窗口,氧化电位大于4.9V,适配高压正极材料,不会过充;使得固态锂离子电池实现稳定循环,并保持高放电容量和低极化。

    一种火电站与核电站联合运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93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095203.9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张尧立 李伟

    Abstract: 一种火电站与核电站联合运行的方法,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核电站的反应堆加热蒸汽发生器一次侧的工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工质被一次侧的工质加热后,温度升高成为高温工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高温工质通过高温输运管道,传输到火电站的锅炉管道,进行再次加热;火电站内经过再次加热的工质进入火电站的汽轮机做功后,通过低温输运管道返回核电站。采用核电站提供清洁能源加热水,采用火电站的高温热源提升核电站低温蒸汽的品质。实现高效地为社会供应清洁的电力,并大幅降低火电站的碳排放。

    共用亚燃燃烧室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8377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1363206.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共用亚燃燃烧室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方法,涉及组合发动机。引入与涡轮发动机并联的火箭进行涡轮‑冲压推力桥接、共用亚燃燃烧室的串并混联的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设计技术。该组合发动机通过形成动力混用,同时火箭与涡轮并联的流道形式,有效跨越推力鸿沟及降低三动力组合系统复杂度。该组合发动机集涡轮发动机高比冲、冲压发动机高马赫数和火箭发动机全速域的优点于一身,具有技术难度适中、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仅需通过一个流道选择阀门,即可实现涡轮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共用一套亚燃燃烧室和喷管,其相比于常规的三通道、三动力组合发动机,该组合发动机设计技术可减少一套亚燃燃烧室和喷管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

    一种螺旋桨与发动机混合维数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2049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04438.1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螺旋桨与发动机混合维数仿真方法,涉及数值仿真方法。针对螺旋桨与发动机的数值仿真现状,提出了一种将螺旋桨一维及三维数值仿真与发动机一维性能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维数仿真方法,通过构建螺旋桨与发动机的流量及功率平衡两个平衡方程,实现三维螺旋桨及一维发动机的混合维数仿真。将螺旋桨的三维数值仿真与发动机的一维总体性能仿真相结合,相比于传统的一维螺旋桨与发动机气动特性仿真,可实现螺旋桨对发动机的气动稳定性分析,可在互相迭代的过程中得到更为准确的螺旋桨与发动机数值仿真结果,避免了在进行螺旋桨与发动机一体化整机试验时造成的人力、物力以及经济、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损耗。

    一种自动三维在线监控磁定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9536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951079.4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自动三维在线监控磁定向装置,涉及磁定向印刷领域,包括放纸平台和磁定向平台,磁定向平台设于放纸平台下方,还包括三维移动单元、在线监控单元、显示屏和CPU控制单元;三维移动单元和在线监控单元分别与CPU控制单元连接;三维移动单元与磁定向平台固定连接,三维移动单元用于调节纸张和磁铁之间的相对位置;三维移动单元具备X-Y-Z三个维度的直线活动;在线监控单元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本发明通过三轴联动实现三维运动,同时与摄像头联动通过计算及分析图片的条纹亮度实现最佳磁定向位置的自动寻找和定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