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6503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99689.7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线路受雷击跳闸概率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基于历史雷电监测信息,识别当前时次的雷电落雷区域;获取在所述雷电落雷区域内的所有配电杆塔,并计算所述所有配电杆塔的落雷概率;基于电气几何模型和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所述所有配电杆塔所搭建的配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概率;结合所述所有配电杆塔的落雷概率和所述配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概率,计算所述配电线路的预测雷电停运概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为配电网在雷电灾害天气下开展配电线路运维提供参考,提高资金利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365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8423.6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地图和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方法,其方法,包括:读取CIM文件,建立线路拓扑结构;设置算法参数后初始化开关配置,拟配置开关的位置用二进制染色体编码,再解码成十进制染色体作为父代种群进行计算;进行差分进化的变异及交叉计算,形成子代种群;将子代种群和父代种群混合后形成新种群;根据新种群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根据适应度函数进行快速非支配排序后计算拥挤距离;选取N个优良的染色体作为下一代父代种群,重复种群进化过程直至到最大迭代次数。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实现自动读取GIS地图拓扑结构实现开关分段自动优化,提供一套开关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68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794949.3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就地重合式馈线自动化线路接地故障区间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接地故障发生后,将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合闸,记录合闸的时间点TA;检测出线母线零序电压越限时间点TB并记录,计算TB与TA的时间差Δt;根据每个配电自动化开关的得电延时合闸时限Xn计算得到从第一个配电自动化开关得电至第n个配电自动化开关合闸的总时间Tn;n表示线路上以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得电延时合闸的配电自动化开关的编号;确定Δt落入的区间[Tn,Tn+1],则判断接地故障点在第n个配电自动化开关与第n+1个配电自动化开关之间。本发明对线路上配电终端上送信息有无或上送信息正确与否没有要求。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更简单,适应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365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168423.6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IS地图和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的优化方法,其方法,包括:读取CIM文件,建立线路拓扑结构;设置算法参数后初始化开关配置,拟配置开关的位置用二进制染色体编码,再解码成十进制染色体作为父代种群进行计算;进行差分进化的变异及交叉计算,形成子代种群;将子代种群和父代种群混合后形成新种群;根据新种群计算每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根据适应度函数进行快速非支配排序后计算拥挤距离;选取N个优良的染色体作为下一代父代种群,重复种群进化过程直至到最大迭代次数。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实现自动读取GIS地图拓扑结构实现开关分段自动优化,提供一套开关优化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834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795277.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就地重合式馈线自动化线路短路故障区间检测系统,包括配电主站、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设置在输电线路上的若干个配电自动化开关和配电终端;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通过光纤与所述配电主站连接;配电经所述变电站断路器、若干个配电自动化开关后为配电终端供电;短路故障发生后,将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合闸,配电自动化主站计算所述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跳闸与合闸的时间差Δt;配电主站根据配电终端设置的每个配电自动化开关的得电延时合闸时限,计算从第一个配电自动化开关得电至第n个配电自动化开关合闸的总时间Tn,并根据Δt落入的区间确定短路故障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更简单,适应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489012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6656.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配电网潮流态势推演方法,涉及电网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配电网潮流态势推演方法、平台及设备、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电网末端负荷功率;根据所述目标电网末端负荷功率得到动态变量和电压分布参数;将所述动态标量和所述电压分布参数输入态势分布模型;根据态势分布模型,对所述动态变量和所述电压分布参数进行态势预测处理,得到电压分布推演参数。通过对目标电网末端负荷功率计算得到所述目标电网电压分布参数和动态变量,从而借助态势分布模型对所述目标电网电压分布参数和动态变量进行预处理得到电压分布推演参数,可以预测动态配电网潮流分布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327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91107.8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 , G06Q50/06 , G06K9/62 , G06N3/04 , G06F16/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配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电网数据;将所述目标电网数据与预设的关键特征集进行分析,得到关键特征量值;对所述关键特征量进行分类,得到初步故障数据;从所述初步故障数据筛选得到目标故障数据;对所述目标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目标电网运行状态数据。从众多数据中筛选出目标故障数据,对目标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电网运行状态数据,从而直观地将电网运行状态反馈给用户,方便用户快速识别电网故障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数据庞大、复杂而存在的无法及时获得配电网的运行状态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26612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70539.0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0 , G06Q10/06 , G06F111/08 , G06F113/1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检修策略对故障率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构建元件故障模型,确定定期检修的设备,并分析定期检修对设备故障率的影响及计算配网元件的无故障运行时间;计算发生故障的配网元件的修复时间;模拟配网元件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同时模拟故障检修和定期检修策略下的配网元件状态变化及可靠性;进行故障检测判断,及确定定期检修的设备;记录维修策略对负荷点可靠性状况的影响,根据检修情况统计计算得到系统可靠性指标均值。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定配网元件可靠度,对需要预防维修的优先级较高的设备采取预防维修策略,可以大大减少开支,提高决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884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39594.8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大规模电力负荷多线程高效预测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将数据库中所需数据读入内存,进行数据预处理,选取初始训练次数epoch以及重要配变占比P,建立LSTM;输入历史数据,利用LSTM超参数预测重点配变的未来负荷值;将预测值存入数据库中,利用多线程技术启用ARIMA模型对非重点配变进行预测;根据更新的数据集利用多线程技术对LSTM进行训练;计算LSTM神经网络预测准确率,调整epoch;计算LSTM神经网络平均训练时间,以及ARIMA模型平均预测时间,调整重要配变占比P。利用LSTM预测与训练的并行技术,有效提升LSTM算法的计算效率。利用计算效率更高的ARIMA算法与准确率高的LSTM算法结合,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09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27529.9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电力系统异常数据识别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电力负荷曲线数据,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归一化后的标准数据集采用改进迭代k‑means聚类方法获得数据样本特征;根据数据样本训练adaboost分类器;对训练后的adaboost分类器进行云化处理;以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时段数据为基本单位进行不良数据识别与修复。本发明实现了在Hadoop数据架构的基础上对电力大数据的数据识别和修复,降低成本,提高了应用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