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的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1548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870025.1

    申请日:2015-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的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气凝胶,由纳米纤维素悬浮液与蒙脱土悬浮液混合后冰冻铸造而成。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1)分别配制纳米纤维素悬浮液与蒙脱土悬浮液;(2)将蒙脱土悬浮液与纳米纤维素悬浮液混合成均匀分散的纳米纤维素/蒙脱土悬浮液;(3)将纳米纤维素/蒙脱土悬浮液冰冻铸造成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气凝胶。本发明通过添加蒙脱土提高纳米纤维素气凝胶的刚度和耐热性,并通过定向冷淡干燥法制备成一种各向异性的蜂窝状气凝胶,由于此气凝胶的受力主要依靠材料的细胞壁拉伸而非材料自身的弯曲变形,因而其力学性能优于通过普通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各向同性的泡沫状纳米纤维素/蒙脱土复合气凝胶。

    大规格竹重组材连续成型的联合预热热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486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205731.X

    申请日:2014-05-16

    Abstract: 本发明是大规格竹重组材连续成型的联合预热热压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连续板坯的在线微波预热;b、连续板坯的在线蒸汽喷蒸预热;c、连续压机继续加热固化。优点:本发明制备的竹重组材还可使毛竹等大径竹材的一次利用率从20%~50%提高至80%以上,使小径竹和丛生竹等未能工业化利用的竹材利用率也能达到80%以上;用微波和喷蒸联合预热的方式生产连续大规格的竹重组材,可以缩短加热时间,大大提高大规格竹重组材的热压效率;使大规格连续竹重组材的生产成为可能,也为竹重组材在建筑上的大量运用提供保障。

    防滑集装箱底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46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10019105.6

    申请日:2008-0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集装箱底板及制造方法。利用材料在高温和压力下的可塑性和可压缩性,在板坯表面的浸渍纸上覆盖一张具有凹凸纹理的不锈钢金属模板,热压固化后底板的表面形成与不锈钢金属模板图案和深浅相同的凹凸纹树脂膜。浸渍纸之下的单板纵向边加工成斜面,组坯时单板纹理与板长方向垂直且相互搭接,以消除接缝。底板的构成单元为浸渍纸、木质单板、竹帘(或竹席)、竹质或木质结构用刨花板。下垫板采用普通不锈钢板,底面材料可以是与表面相同的浸渍纸,也可以不用浸渍纸而采用浸胶或涂胶单板。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具有凹凸纹理的不锈钢金属模板通过捆绑或点焊的方法固定在热平板下表面,并在不锈钢金属模板与热平板下表面之间加入一层缓冲衬垫。

    一种能吸附、分解有机物的呼吸式人造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679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64540.X

    申请日:2009-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能吸附、分解有机物的呼吸式人造板的制造方法,其工艺步骤包括:一、以竹粉炭为中间载体,负载纳米级二氧化钛,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竹粉炭;二、在装饰用人造板(包括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表面打沉孔,孔的数量200~800个/m2;三、将常温固化型胶黏剂涂布于沉孔底部及内壁;四、将改性竹粉炭均匀撒在沉孔内;五、平放有沉孔的人造板直至胶黏剂固化。优点:以该方法生产的呼吸式人造板在光的作用下,能吸附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用于对吸声、隔热有要求的公共场所的长效环保材料。

    一种木基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719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331454.2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木基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以木片为原料制备成多尺度孔隙结构的木质基板,再以纳米纤维素为分散剂,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后形成混合液,真空浸渍进入多尺度孔隙结构的木质基材中,然后将该复合体形成水凝胶,再冷冻干燥成气凝胶,最终调湿处理后压制成木基碳纳米管复合导电薄膜。本发明采用木基纤维素作为支撑框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碳纳米管均匀地分布在木片内部,形成均匀的导电网络结构,使得制备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利用纳米纤维素的羟基和木材纤维素上的羟基在水凝胶形成过程以及热压过程中能行成大量的氢键,提高两者之间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升复合材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