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91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78738.6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唐古特白刺NtCIPK11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唐古特白刺CIPK11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根据唐古特白刺的耐盐和抗旱等抗逆特性,利用唐古特白刺的叶片组织,在已有的部分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同源克隆了唐古特白刺抗逆相关的CIPK基因全长,依据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而命名为NtCIPK11。通过纯合NtCIPK11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盐和抗旱分析,证明了唐古特白刺NtCIPK11基因转化植物具备耐盐性和抗旱性,为植物抗逆基因库增加了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668889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710189443.3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杨酸进行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的方法,包括杂交鹅掌楸悬浮系的建立、液体单细胞的获得及过渡、诱导杂交鹅掌楸体胚的发生步骤,在诱导杂交鹅掌楸体胚的发生时,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水杨酸和ABA,或单独添加水杨酸。本发明的利用水杨酸进行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的方法,在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SA有效提高提高体胚诱导率、发育的同步性,提高杂交鹅掌楸体细胞工程种苗繁育的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293808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410587281.5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鹅掌楸LhMKK2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在已建立完善的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且已获得部分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同源克隆获得杂交鹅掌楸LhMKK2基因全长,命名为LhMKK2,通过基因表达分析,证明了杂交鹅掌楸LhMKK2基因在植物中的广泛表达,参与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通过对其功能分析发现,过表达LhMKK2基因增强植株对盐胁迫响应的抗性,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可为开展杂交鹅掌楸抗逆性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在植物抗逆境胁迫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004772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59910.1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4 , C12N1/21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鹅掌楸LhPIN3基因及其应用,该杂交鹅掌楸LhPIN3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在建立成熟的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体系的基础上,克隆生长素运输蛋白基因LhPIN3,通过表达分析,证明了杂交鹅掌楸的LhPIN3基因在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过程中对胚性细胞发育和体胚苗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其过表达试验发现LhPIN3的过表达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另外LhPIN3的表达还可以部分拯救拟南芥LhPIN3基因功能完全丧失的pin1突变体,使其恢复表型,开花并结出荚果,因此可应用于植物体胚发生、不定根诱导、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638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39020.1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鹅掌楸LhTRX‑h3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申请首次公开的杂交鹅掌楸LhTRX‑h3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构建杂交鹅掌楸LhTRX‑h3基因的表达载体;将构建的杂交鹅掌楸LhTRX‑h3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到杂交鹅掌楸中;培育筛选并获得抗非生物胁迫能力提高的转基因杂交鹅掌楸植株。本申请首次公开的杂交鹅掌楸LhTRX‑h3基因能够促进植株提高抗非生物胁迫能力、调控植株生长、调控植物叶片气孔长宽比。
-
公开(公告)号:CN11792563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771509.1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鹅掌楸抗逆性转录因子LhICE1和LhICE2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杂交鹅掌楸抗逆性转录因子LhICE1和LhICE2,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对应SEQ ID NO.1‑2。本发明以杂交鹅掌楸的叶片组织为材料,通过克隆得到杂交鹅LhICE1、LhICE2转录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过表达载体,分别转入拟南芥和杂交鹅掌楸中,得到抗性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转入鹅掌楸LhICE1、LhICE2转录因子的拟南芥可以显著增强对‑8℃低温的耐性,转入LhICE1、LhICE2转录因子的杂交鹅掌楸可以显著增强对0℃低温、盐和PEG渗透胁迫的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01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21621.1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四倍体杂交鹅掌楸C136的方法,属于植物快繁技术领域。本发明将杂交鹅掌楸C136组培苗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获得杂交鹅掌楸C136顶芽后接种到含有秋水仙素的液体诱导培养基中进行加倍诱导处理;将加倍诱导处理后的顶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进行植株再生培养,筛选出染色体数为4n的生根苗;将生根苗再生植株的茎段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最终纯化培养筛选得到四倍体杂交鹅掌楸C136。结果表明,在含0.3%(w/v)秋水仙素的液体诱导培养基中处理72h,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该方法简单高效,为杂交鹅掌楸的四倍体育种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80716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420100.4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4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鹅掌楸转录因子LcbHLH02399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对鹅掌楸bHLH家族序列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测序和同源比较,克隆得到编码bHLH转录因子的LcbHLH02399基因。对LcbHLH02399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转化杂交鹅掌楸愈伤,通过液体培养,获得转基因杂交鹅掌楸;比较LcbHLH02399转基因杂交鹅掌楸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4℃光照培养箱中低温处理3d的表型,发现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而野生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且叶片有萎蔫现象。结果表明鹅掌楸LcbHLH02399基因可以增强鹅掌楸植株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在提高植物低温胁迫的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2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742742.2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鹅掌楸LhMIR394B基因在增强体胚发生效率中的应用,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的杂交鹅掌楸LhMIR394B基因在增强体胚发生效率中的应用,所述杂交鹅掌楸LhMIR394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以杂交鹅掌楸叶片为材料,通过克隆得到杂交鹅掌楸LhMIR394B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其过量表达载体pBI121‑LhMIR394B,转入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组织中,得到转基因植株,基因功能鉴定结果表明LhMIR394B基因是增强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效率的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育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1565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911197504.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氨基寡糖素促进杉木体胚发生的方法,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体为:以DCR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有浓度不超过8mg/L的氨基寡糖素作为杉木体胚诱导培养基;通过杉木未成熟球果获得未成熟种胚,将其放在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25~30天获得杉木胚性胚柄团;将所得杉木胚性胚柄团放入杉木体胚诱导培养基中,于培养箱中进行暗培养,诱导促进杉木体胚发生,23℃条件下,培养60~100天,即可得到比对照数目最高可达2倍以上的体胚,大大提高了杉木体胚的诱导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