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327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03881.9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12N5/0775 , C12N5/0786 , C12N5/09 , C08F220/60 , C08F222/38 , A61K47/46 , A61K47/18 , A61K47/04 , A61K47/32 , A61K47/58 , A61K47/54 , A61K47/52 , A61K47/51 , A61K33/00 , A61K35/28 , A61K45/00 , A61P35/00 , A61P9/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该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由表面巯基化共价键合L‑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或负载L‑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作为一氧化氮(NO)驱动基体,并将其用于工程化修饰外泌体。本发明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在炎症及活性氧微环境具有主动运动能力,可以有效实现外泌体精准靶向病灶部位、修复受损部位,使得外泌体在作为药物载体实现在病患深处的药物递送,赋予其自主运动能力,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17403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981030.3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安全进出红细胞的血液铅离子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利用富胺类有机物自组装形成胶束的行为实现硅源在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的脱水缩合,得到以富胺类有机物为模板剂且具有规整介孔孔道的磁性四氧化三铁/富胺化介孔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得到的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在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的血液铅离子清除剂具有新型血铅去除机制,即通过血液铅离子清除剂自由进出红细胞,通过介孔二氧化硅结构中的氨基对铅离子的络合作用捕获含铅血红蛋白,并通过介孔孔道对含铅血红蛋白进行固定,实现去除红细胞中铅离子的目的,以高效去除血液中的铅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025147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95561.6
申请日:2019-06-06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细胞膜包裹仿生型血液六价铬还原去除剂/磁性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利用静电自组装,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外包裹一层介孔二氧化硅,随后在介孔孔道逐步修饰富氨类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最后利用红细胞膜将其包裹,得到仿生型血液六价铬还原去除剂/磁性纳米马达,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还原去除剂/磁性纳米马达自由进出红细胞,通过外加交变磁场控制纳米马达在红细胞内部的适当运动以实现去除剂与红细胞内六价铬的充分接触,利用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低毒性的三价铬,再通过介孔孔道中的富胺类有机物对三价铬的络合作用捕获三价铬,以实现对于血铬的先还原后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899241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677178.8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马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孔-大孔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介孔-大孔纳米马达具有分级孔结构,包括介孔二氧化硅内核和覆盖在介孔二氧化硅内核表面的大孔层和金属铂层。该制备方法包括介孔二氧化硅内核的合成、介孔-大孔二氧化硅的合成和在大孔表面引入铂纳米粒子,得到介孔-大孔纳米马达;该介孔-大孔纳米马达具有双层结构特征,分级运载药物功能,生物相容性高;本发明所述制备操作方法简单,合成条件温和,一次合成量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77383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595299.8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B1/00 , B82B3/00 , B82Y40/00 , C08K5/29 , C08L5/08 , C08L77/04 , C08L8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精氨酸纳米粒子和一氧化氮为动力源的可降解型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粒子由L-精氨酸与富含正电性官能团超支化聚酰胺的物质通过静电结合自组装形成;以L-精氨酸纳米粒子为燃料,以一氧化氮为动力源可以形成可降解型纳米马达。本发明利用L-精氨酸与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一氧化氮气泡,由此推动纳米粒子运动,成为纳米马达,且随着L-精氨酸的消耗,L-精氨酸纳米粒子逐渐降解,最后降解为水溶性物质可被人体排出体外。
-
公开(公告)号:CN108641958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894539.4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三维打印环境实时监控与活性维持装置,包括双层维持液供给室和成型维持腔,所述双层维持液供给室包括位于上层的培养室和位于下层的加热室,所述培养室内设有维持液,加热室内设有传热介质,所述培养室外接二氧化碳瓶和氧气瓶,所述培养室和成型维持腔一侧设有双向蠕动泵,双向蠕动泵、培养室和成型维持腔依次首尾连通形成维持液循环通路。在生物三维打印过程中以及打印后期的生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维持液的环境条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监测并控制实现,通过微控制器单元调控保持培养液和其周围环境的稳定,同时也降低了被污染的可能性,重复操作性更高,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7821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67781.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12N5/0775 , A61K35/28 , A61P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趋化性纳米马达化线粒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趋化性纳米马达化线粒体包括线粒体以及对线粒体表面进行修饰的聚合物,可趋化高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区域以及改善线粒体移植环境。本发明首先将线粒体表面修饰双键,经自由基聚合,在可降解交联剂的作用下将精氨酸衍生物聚合包覆在线粒体表面,聚合物层中的高密度活性基团胍基与ROS/iNOS具有酶‑底物特异性亲和力,高ROS/iNOS可作为化学引诱剂,诱导线粒体马达向炎症区域趋化。此外,胍基可以消耗ROS/iNOS,改善线粒体移植环境。线粒体被摄取后,通过增加ATP的产生,替代受损线粒,提高受损细胞的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4195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1810894539.4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三维打印环境实时监控与活性维持装置,包括双层维持液供给室和成型维持腔,所述双层维持液供给室包括位于上层的培养室和位于下层的加热室,所述培养室内设有维持液,加热室内设有传热介质,所述培养室外接二氧化碳瓶和氧气瓶,所述培养室和成型维持腔一侧设有双向蠕动泵,双向蠕动泵、培养室和成型维持腔依次首尾连通形成维持液循环通路。在生物三维打印过程中以及打印后期的生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维持液的环境条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监测并控制实现,通过微控制器单元调控保持培养液和其周围环境的稳定,同时也降低了被污染的可能性,重复操作性更高,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98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1420999.7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08J3/24 , C08F120/36 , A61K31/198 , A61K33/04 , A61K47/64 , A61K47/69 , A61P3/00 , A61P9/00 , A61P21/00 , A61P25/00 , A61P29/00 , A61P35/00 , A61P4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性离子的硫化氢驱动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马达主要由磺酸基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单体与L‑半胱氨酸反应,在引发剂引发下与交联剂聚合形成的纳米粒子。本发明的纳米马达可利用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L‑半胱氨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气体分子作为推动力驱动纳米粒子运动,同时纳米马达结构中的二硫键可在还原型谷胱甘肽作用下断裂,纳米马达被降解为低分子量的聚合物片段,可通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作用被清除人体。本发明的基于两性离子的硫化氢驱动纳米马达制备方法简单高效,使用方便,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和抗非特异性蛋白质粘附行为,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63203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509926.9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46 , A61K47/34 , A61K47/59 , A61K47/69 , A61K41/00 , A61K31/704 , A61K31/505 , A61K31/407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P29/00 , A61P17/02 , A61P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小板载药微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纳米马达包括血小板外侧包裹的聚多巴胺涂层以及与聚多巴胺结合的含胺类化合物或芳香族化合物药物分子。本发明利用多巴胺在弱碱性条件下易于自聚合的特点,在血小板表面原位聚合形成聚多巴胺涂层,再利用聚多巴胺与药物分子结合装载药物,形成血小板载药微纳米马达。本发明利用血小板本身的不对称性,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具有光热效应的聚多巴胺涂层可形成不均匀的热泳现象,推动血小板载药微纳米马达的运动。本发明制备方法原料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制得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自主趋向炎症或伤口部位,并通过血小板细胞活化产生血小板衍生微粒,从而释放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