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91057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80599.0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荧光传感器阵列的全氟化合物高通量筛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发光金属有机骨架LMOFs的合成:S1‑1PCN‑222的合成;S1‑2PCN‑223的合成;S1‑3PCN‑224的合成;S1‑4:混合;S2LMOFs传感器阵列构建:S2‑1区分不同全氟烷基物质PFAS;S2‑2区分单个PFAS的指定浓度;S2‑3区分PFASs混合物;S3数据分析。本发明方法将发光金属有机骨架LMOFs和传感器阵列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LMOFs传感器阵列,用于筛查六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三种锆卟啉类LMOFs:PCN‑222、PCN‑223和PCN‑224在与不同的PFAS相互作用时表现出不同的荧光反应,由这三种LMOFs构建的传感器阵列结合统计学方法成功地进行了PFAS的筛查,并且验证了筛查不同比例混合的两种PFASs混合物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7526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27699.8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0015 , B01J27/24 , B01J35/006 , B01J35/0066 , C01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钯基催化剂Pd/CTF催化甲酸制氢的方法,包括离子热共聚法合成共价三嗪聚合多孔材料(CTF);沉淀沉积法负载贵金属Pd制得催化剂Pd/CTF;将Pd/CTF加入甲酸溶液中,298~328K条件下催化甲酸产生氢气。所制备的负载型钯催化剂Pd/CTF具有适当的孔结构,表面N元素的原子比例为8.76~9.89%,Pd的粒径范围为1.58~1.87nm。本发明方法中的催化剂以碳氮材料CTF作为Pd基催化剂的载体,一方面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另一方面改变了贵金属表面的电荷结构,消除了副产物CO产出。所述的方法催化剂制备简单,操作方便,催化效率高,可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45412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13029.8
申请日:2016-10-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0 , B01J20/3057 , B01J20/3085 , C02F1/283 , C02F2101/38 , C02F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氧化的有序中孔碳材料CMK-3去除水中1-丁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污染物的方法,先将有序中孔碳材料CMK-3加入硝酸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得到硝酸氧化的有序中孔碳材料CMK-3;将制得的CMK-3加入含有1-丁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污染水溶液中,振荡吸附,过滤除去吸附有离子液体的硝酸氧化的有序中孔碳材料CMK-3;最后可通过盐酸对吸附剂进行再生。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硝酸氧化处理,使有序中孔碳材料表面负载了以羧基为主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既能保持中孔碳材料高比表面积,又使材料表面负载了大量含氧官能团,能有效地对1-丁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进行吸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854785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52038.7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1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03 , B01J20/06 , B01J20/28009 , C02F1/288 , C02F2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体铅污染的方法,以磁性负载的二氧化锰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铅离子;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磁性核?壳结构Fe3O4@SiO2纳米微粒;(2)将二氧化锰负载在磁性核?壳结构Fe3O4@SiO2纳米微粒上,制得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MnO2?Fe3O4@SiO2;(3)以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MnO2?Fe3O4@SiO2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铅离子进行吸附。本发明采用磁性负载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体中铅离子,操作简便,材料易得,去除效果显著,吸附剂可再生、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96664.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2F1/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氟掺杂的Fe‑N‑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和再生,属于水污染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将铁前驱体、锌盐、有机配体和有机溶剂混合,合成Fe掺杂金属有机骨架Fe@ZIF‑8材料,然后将其碳化成Fe‑N‑C材料;再将Fe‑N‑C与氟源混合并进行二次碳化,得到氟掺杂的Fe‑N‑C复合材料。本发明在Fe‑N‑C材料中引入氟原子,与FeN4中心的Fe产生轴向配位,具有高电负性的氟元素可有效提高Fe‑N‑C材料的等电点,增强了材料的反应活性,并且抑制了材料在反应过程中的Fe浸出,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此外,所制备的氟掺杂的Fe‑N‑C复合材料可以继续通过氟掺杂再生进行再利用,并保持高还原活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47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498541.8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棒球形超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首先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和二水乙酸锌为原料,在室温下反应生成晶态Zn‑MOF‑74纳米颗粒,再经过可控的水热反应使MOF纳米颗粒转变为1D MOF纳米棒,并自组装成中空的球形超结构,进一步碳化处理可得到分级多孔的3D碳纳米棒球形超结构。将所述碳纳米棒球形超结构材料应用于吸附去除水体中的除草剂,去除效率高达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387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457668.0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加氢还原水中藻毒素的方法,向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体中加入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并调节水体的pH至6.0‑9.0,向水体中通入氢气进行催化加氢还原反应。反应完全后水体中降解产物不再具有肝毒性,达到产物无毒化的效果。与现有降解MC‑LR的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液相催化还原法可选择性还原MC‑LR的Adda毒性基团,毒性去除明显,MC‑LR降解效率高,速度快,具有技术可行性,操作简单且材料易得,降解产物无二次污染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0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194433.7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VOCs非均相反应的间歇式光反应器,在光照老化试验箱内包括石英反应器,所述石英反应器内设置多孔石英支架,负载环境介质的滤膜放置在所述的石英支架上;所述石英反应器设置液体进样口,其正下方设置盛放VOCs的凹槽;所述的间歇式光反应器还包括气源、包含蒸馏水的洗气室和气体混合器,气源、气体混合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的石英反应器。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装置进行环境介质介导的VOCs非均相反应的实验方法。本发明所述装置和方法,采用间歇式反应体系,能进行模拟大气颗粒物所介导的VOCs非均相光反应研究,实现环境因子的单一或复合性研究,且实验重复性好,质量平衡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53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611055849.4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16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6 , B01J20/0233 , C02F1/281 , C02F2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去除水体中硫醇类嗅味物质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去除水体中硫醇类嗅味物质的方法,将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在pH=4‑8的条件下对水中的硫醇类嗅味物质进行吸附去除,吸附时间为30min~24h,温度为293~303K。本发明采用铜修饰的分子筛颗粒吸附去除水中的硫醇类嗅味物质,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能。此外,本发明材料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处理效果显著,吸附剂可循环利用。因此,本发明用于去除污染水体中的硫醇类嗅味物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62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28117.3
申请日:2016-08-0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B01J20/1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12 , C02F1/281 , C02F2101/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化粘土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甲醇的水溶液中加入粘土和硅烷化试剂,进行硅烷化反应形成硅烷化粘土;获得的硅烷化粘土用甲醇的水溶液冲洗1~3次,烘干;(2)将步骤(1)干燥后的粘土加入到硅藻酸盐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悬浊液,将此悬浊液通过注射器泵以稳定液滴滴入搅拌条件下的饱和Ca2+水溶液中,悬浊液随即生成颗粒状凝胶,用筛子收集凝胶颗粒,烘干,即得到硅烷化粘土颗粒。本发明公开的吸附剂成本低廉、吸附性能强、处理速度快、应用广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