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996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89170.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20/52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特征融合和跨模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开源网站SYSU‑MM01数据集或RegDB数据集,利用多通道混合增补策略进行预处理;(2)构建双流网络模型,双流网络模型由2个窗移变换器二代骨干网络模块串联组成;将数据集输入到双流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图像每个类别的预测概率和提取的特征向量;(3)通过矩阵乘法计算查询特征和图库特征之间的距离矩阵,根据距离矩阵计算累计匹配特性曲线CMC、平均精度均值mAP以及平均倒数精度均值mINP,评价模型的检索性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性能更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12488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64169.4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对抗神经网络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涉及循环一致性对抗网络、DCGAN、ResNet50和行人重识别等领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行人重识别分类器;(2)、目标数据集映射到带标签数据集;(3)、DCGAN优化映射网络;(4)、优化算法。本发明使得行人重识别技术能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上得以应用,充分利用没有标签的数据集,缩小了目标(真实)数据集与原(带标签)数据集上样本的特征差距,能使召回率更加准确和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1964023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010299187.1
申请日:2010-09-2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力触觉再现的非对称形板弹簧虚拟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是当检测到虚拟代理碰撞到虚拟柔性体表面上任何一点时,在给定虚拟接触拉力作用下,虚拟代理与虚拟柔性体交互的局部区域内部填充非对称形板弹簧虚拟模型,在交互过程中,输出反馈为采用非对称形板弹簧虚拟模型计算出来的反应在拉力作用下柔性体实时变形仿真的力触觉信息的信号;非对称形板弹簧虚拟模型中每层的非对称形单板弹簧变形量之和的叠加对外等效为虚拟柔性体表面的变形;该建模方法不仅计算简单,而且能够保证变形计算具有较高精度,仿真实验表明其能够提供实时的力触觉反馈,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在变形仿真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03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64818.9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3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气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云凝结核数浓度反演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海洋型和陆地型气象站点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海洋型和陆地型气象站点数据进行模型选择、模型训练、模型集成和模型优化,得到海洋型和陆地型云凝结核数浓度预测模型;采用海洋型和陆地型云凝结核数浓度预测模型分别对海洋型和陆地型气象站点进行反演,并结合Shapley值进行可解释性分析;根据海洋型和陆地型云凝结核数浓度预测模型以及可解释性分析结果,得到海岸交界处云凝结核数浓度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地区云凝结核数浓度的预测。本发明能够实现海洋、陆地、海岸交界等不同地区云凝结核数浓度的可靠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66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89167.4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20/52 , G06V10/774 , G06V1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YOLOv8模型的行人重识别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无线摄像头组追踪装置获取行人数据并存储为查询集;(2)构建基于YOLOv8s多尺度精准化行人类别检测模型,包括:YOLOv8s模型和多尺度精准化行人类别检测模块;YOLOv8s模型将处理过的图像通过串联的形式传递给多尺度精准化行人类别检测模块;(3)使用相机感知行人重识别方法计算YOLOv8s模型输出的图像与查询集中的行图像的相似性;本发明克服了相机间负样本引入的问题,提高了模型在不同摄像头下的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5908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35212.3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W16/18 , G06N3/00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多种模型优化的基站站址规划方法和系统,属于基站站址规划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基站覆盖范围类型及弱覆盖点分布特征,对规划区域进行划分,分别记为A、B、C,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0‑1规划模型,基于克隆思想的K‑means决策模型和DBSCAN聚类模型,求解出A、B、C区最优基站站址规划方案,综合A、B、C三个区内基站选址规划,得到整个区域最优基站选址规划方案。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单一模型基站选址精度不高、无法实现多场景应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70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44606.5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频域图像信息隐藏可逆隐写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对JPEG原始图像预处理得到亮度分量块;对亮度分量块离散余弦变换使多个采样点的离散信号序列转换为多个余弦基函数的频域系数;将频域系数映射至离散数值集合,根据预设标准量化表对数值集合量化得到交流分量系数;获取待嵌入的秘密信息,对秘密信息进行矩阵编码,基于矩阵编码对区域秘密信息比对形成汉明校验矩阵;根据汉明校验矩阵逐位异或,确定并修改对应的交流分量系数得到隐写频域系数;对隐写频域系数依次反向离散余弦变换、反量化以及反置乱处理,得到隐藏信息图像,从而提高隐写后图像质量、隐蔽性及提取信息的正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1478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411809.7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N21/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5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fano共振的耦合装置及其应用,该耦合装置采用镀有金属膜的棱镜,棱镜上镀有的金属膜从内至外依次为Ag膜、Al2O3膜、SiO2膜和ZrO2膜。本发明利用耦合装置制备得到的液体传感器,基于fano共振,精度高,采集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同时装置结构紧凑、易于控制和调节,稳定性高。本发明液体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灵敏度可达22°/RIU。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6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9170.6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20/52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特征融合和跨模态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开源网站SYSU‑MM01数据集或RegDB数据集,利用多通道混合增补策略进行预处理;(2)构建双流网络模型,双流网络模型由2个窗移变换器二代骨干网络模块串联组成;将数据集输入到双流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图像每个类别的预测概率和提取的特征向量;(3)通过矩阵乘法计算查询特征和图库特征之间的距离矩阵,根据距离矩阵计算累计匹配特性曲线CMC、平均精度均值mAP以及平均倒数精度均值mINP,评价模型的检索性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性能更优越。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66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9167.4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20/52 , G06V10/774 , G06V1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YOLOv8模型的行人重识别装置及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无线摄像头组追踪装置获取行人数据并存储为查询集;(2)构建基于YOLOv8s多尺度精准化行人类别检测模型,包括:YOLOv8s模型和多尺度精准化行人类别检测模块;YOLOv8s模型将处理过的图像通过串联的形式传递给多尺度精准化行人类别检测模块;(3)使用相机感知行人重识别方法计算YOLOv8s模型输出的图像与查询集中的行图像的相似性;本发明克服了相机间负样本引入的问题,提高了模型在不同摄像头下的泛化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