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2459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420355.4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豆科根瘤生长的基因GmSPX5及其应用。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研究显示,超量表达GmSPX5可增加高磷处理下的大豆根瘤的数目及根瘤侵染细胞的密度,而且可显著提高大豆的氮磷含量及产量。因此,GmSXP5可以调控根瘤的生长和发育,对改善植物的氮磷营养、提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通过转基因技术调控植物对土壤中缺磷、缺氮的适应能力,还能用于豆科作物氮磷协同高效的遗传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65137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129191.6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细胞壁扩张蛋白基因GmEXPB6的新应用,具体公开的是GmEXPB6基因在促进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提高氮效率方面的新应用。通过定量PCR结果,发明人克隆了一个低磷增强、根瘤高表达的基因GmEXPB6,并证明了GmEXPB6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促进根瘤膨大、提高根瘤固氮酶活性等功能,过表达GmEXPB6最终提高了转基因复合植株根瘤固氮效率及生物量;发明人的研究将为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作物氮高效和高产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及对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56)对比文件Yan Zhu et al..Soybean (Glycine max)expansin gene superfamily origins:segmental and tandem duplication eventsfollowed by divergent selection amongsubfamilies《.BMC Plant Biology》.2014,全文.Javier Sampedro and Daniel JCosgrove.The expansin superfamily《.GenomeBiology》.2005,第6卷(第12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04673829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29067.X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β-扩张蛋白基因GmEXPB2的新应用,具体公开的是β-扩张蛋白基因GmEXPB2在提高豆科植物氮效率方面的新应用。发明人通过定量PCR及化学组织定位方法,鉴定了一个在大豆根瘤形成早期高度表达的β-扩张蛋白基因GmEXPB2,该基因参与调控了根瘤原基、皮层细胞、薄壁细胞及早期根瘤微管组织的发育;利用大豆转基因复合植株及整株转化植株研究表明,过量表达GmEXPB2显著增加了大豆根瘤数量和重量、提高了植株氮含量,最终增加了转基因植株的生物量;发明人的研究将为包括大豆在内的豆科作物氮高效和高产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以及对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789342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04568.0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菜豆耐低磷胁迫重要基因PvSPX1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菜豆中一个低磷诱导表达的基因PvSPX1的功能和应用,该基因的表达受外源磷浓度的调控。在菜豆离体毛根中超量表达该基因,还能增强一系列低磷响应基因的表达,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PvPHR1的正调控;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对于解析豆科作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理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182478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032271.5
申请日:2007-12-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及其应用,该菌株系是通过不同大豆品种分别捕捉土壤中的根瘤菌,从新鲜根瘤中对根瘤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菌株的16S rDNA部分序列进行测定,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新菌株系,并命名为华固1号。本发明的根瘤固氮菌株系BDYD1通过实验室盆栽、田间回接试验证明其具有耐酸铝、高效结瘤的特性,接种该根瘤菌能够提高大豆产量20~30%以上,可适用于华南酸性土壤地区,作为大豆常规栽培的措施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01182477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032270.0
申请日:2007-12-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BXBL9及其应用,该菌株系是通过不同大豆品种分别捕捉土壤中的根瘤菌,从新鲜根瘤中对根瘤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对菌株的16S rDNA部分序列进行测定,通过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的新菌株系,并命名为华固2号。本发明的根瘤固氮菌株系BXBL9通过实验室盆栽、田间回接试验证明其具有耐酸铝、高效结瘤的特性,接种该根瘤菌能够提高大豆产量20-30%以上,可适用于华南酸性土壤地区,作为大豆常规栽培的措施之一。
-
公开(公告)号:CN104946684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35978.8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33在促进大豆菌根中磷再利用中的功能。本发明首次探明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33在磷代谢中的功能。GmPAP33基因在根系中主要定位在含有菌根丛枝结构的根细胞内。GmPAP33基因对大豆菌根中磷的再利用起作用,过量表达GmPAP33能增加大豆的生物量和吸磷量,最终提高植株磷效率。因此,将GmPAP33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可用于提高菌根作物磷高效利用的能力,培育磷高效植物材料,达到节肥高产的新用途,对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705243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910193932.1
申请日:2009-11-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下胚轴涂抹转化方法在大豆转化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将发根农杆菌介导的下胚轴涂抹转化方法应用于大豆,成功地进行了大豆根部毛状根转化。本发明对种子萌发时间、筛选剂浓度进行优化,不仅能够增加每个大豆外植体诱导出的转基因毛状根数量,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毛状根的转化频率和生长状态,在无菌条件下成功地利用大豆转化常用的筛选标记除草剂获得大豆“复合植株”,其既有转基因的根部,又有非转基因的地上部,是在无菌组织培养条件下研究与根系形态、根部共生固氮和菌根形成有关的基因的理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663968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910192455.7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根系原位动态观察和测定的植物栽培方法,包括设计透明的栽培容器和生长介质、种子灭菌和催芽、出芽后移苗所述透明的栽培容器,保持植物根系在所述透明的生长介质中自然生长等步骤,以便于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进行根系三维构型的原位观察和图像捕获。本发明通过设计适宜的透明生长环境,保证植物根系在透明的生长环境中自然生长,便于后续的对植物根系原位生长状况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直接反映根系的三维生长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01658107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192454.2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根系原位动态观察和测定方法,包括设计透明的栽培容器和生长介质;种子灭菌和催芽,出芽后移苗到透明的栽培容器中保持植物根系在所述透明的生长介质中自然生长;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根系进行扫描,进行根系三维构型的原位观察和图像捕获,完成图像采集、重建和模拟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对植物根系原位生长状况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直接反映根系的三维生长状况,不需要破坏性的检测,并实现动态的观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