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冲刷孔的水下桩基础冲刷防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62345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328917.4

    申请日:2021-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防冲刷孔的水下桩基础冲刷防护装置,属于水下桩防护技术领域。一种带防冲刷孔的水下桩基础冲刷防护装置,包括水下桩,所述水下桩的下半部埋在底质土内,所述水下桩的上半部浸泡在水内,所述水下桩的上半部外侧套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底部安装有固定装置,且所述固定装置套设在水下桩的外侧,所述水下桩的下半部外侧套设有固土装置,且所述固土装置的顶部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固土装置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装置。本发明解决了基础单桩周围底质土容易被海水冲刷带走且基础单桩外侧易受海水腐蚀的问题。

    基于点云的土石坝结构建模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817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21127.6

    申请日:2020-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的土石坝结构建模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已溃土石坝的坝体基本信息;获取坝体的无人机测量数据;将无人机测量数据转化成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区域点云释稀,以得到区域点云数据;对区域点云数据的坐标系统进行坐标系统转换,以得到转换后的点云数据;从转换后的点云数据中选取分离出坝体区域点云数据,并根据坝体区域点云数据和航测图片,提取坝体结构要素线;根据坝体基本信息、坝体区域点云数据和坝体结构要素线,生成坝体外结构要素线和坝体内结构要素线;分别根据坝体外要素线和坝体内结构要素线生成坝体外结构三维模型和坝体内结构三维模型,并合并得到完整的坝体模型。

    一种功能梯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775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81862.4

    申请日:2020-0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立井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功能梯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功能梯度混凝土复合井壁采用预制或者现场浇筑方式制成;包括多层同轴紧密结合的弹性模量不同的混凝土井壁,层间设阻尼材料层,各层井壁设置成不同厚度。本发明充分利用混凝土材料性能,制成一种对混凝土强度要求较低、壁厚较小、工程造价低的功能梯度混凝土复合井壁。厚壁圆筒的弹性极限承载力显著提高不需使用高强度混凝土。井壁厚度减小,材料使用量降低,大幅度减少工程造价。

    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配置信息采集方法与电网信息采集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4320462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410582146.1

    申请日:2014-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60

    Abstract: 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配置信息采集方法,设置接口协议,定义各个所述接口协议的通道个数并编号,在各个所述通道上设置传感器并编号,定义各个所述传感器的采样字节数并编号,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实现参数配置。一种采用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配置信息采集方法构建的电网信息采集终端。本发明可依据所连接的传感器特征及应用要求,通过改变参数进行四级可配置从而实现重构,可实现专用接口连接方式和总线共享连接方式。并提供了多种通信方式,支持单一通信方式工作模式和多种通信方式并用工作模式。可以兼顾考虑成本、性能、可靠性等参数要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别适用于智能电网,解决终端数量巨大且异构等特点带来的技术难题。

    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配置信息采集方法与电网信息采集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0432046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82146.1

    申请日:2014-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60 H04L67/12 G06Q50/06 H04L41/0803 H04L67/04

    Abstract: 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配置信息采集方法,设置接口协议,定义各个所述接口协议的通道个数并编号,在各个所述通道上设置传感器并编号,定义各个所述传感器的采样字节数并编号,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实现参数配置。一种采用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配置信息采集方法构建的电网信息采集终端。本发明可依据所连接的传感器特征及应用要求,通过改变参数进行四级可配置从而实现重构,可实现专用接口连接方式和总线共享连接方式。并提供了多种通信方式,支持单一通信方式工作模式和多种通信方式并用工作模式。可以兼顾考虑成本、性能、可靠性等参数要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别适用于智能电网,解决终端数量巨大且异构等特点带来的技术难题。

    基于经验回放的持续学习方法、装置、终端、介质和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96263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62211.8

    申请日:2025-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经验回放的持续学习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人工智能体的内存中缓冲区中的数据,记为缓冲数据;并获取人工智能体的当前任务数据;采用UIS策略作为抽样策略,自缓冲数据中抽取样本,作为代表样本;基于代表样本进行UIR重放和双网络学习,得到LALL数据;双网络,包括:CNN网络和BNN网络;基于当前任务数据,经BNN网络学习后,得到Mprobs数据;基于LALL数据、以及Mprobs数据,更新人工智能体的内存中缓冲区中的数据,以实现人工智能体的持续学习。该方案,通过不确定性集成暗经验重放模型,在学习了新任务后保持之前任务的性能,确保稳健性和多样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