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革污泥-粉煤灰复合水泥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06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16450.5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革污泥‑粉煤灰复合水泥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革污泥‑粉煤灰复合水泥基再生混凝土按照质量份数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制革污泥、碱性活化剂、细骨料、双粒级再生粗骨料以及水组成。细骨料为天然中河砂;双粒级再生粗骨料由4.75~9.5mm、9.5~19.5mm的处理后废弃混凝土路面按照1:2的比例混合得到。碱性活化剂由硅酸钠溶液和NaOH混合得到。本发明采用制革污泥和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利用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并添加碱激发剂,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

    移动防洪墙的渗透试验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8619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1710743387.3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防洪墙的渗透试验方法和装置,有利于发现移动防洪墙的渗漏规律,弥补移动防洪墙的渗漏点。通过移动防洪墙的渗透试验装置进行渗透试验,蓄水池的三面墙体为钢筋砼剪力墙,另一面通过在中柱与边柱上开设有安装防洪挡板的槽,使防洪挡板可以装拆,方便进行移动防洪墙的试验,通过水位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推测渗漏后的水位,差值较小,相对准确,有利于研究移动式防洪墙的渗透规律,可用于评价移动式防洪墙在渗漏方面的效果,也可弥补移动防洪墙的渗漏点,减小渗漏量,同时也可为增加移动式防洪墙的防洪高度提供参考。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7627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1285346.2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系统,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顶板的上方设置有加紧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杆、套筒、隔板和底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外侧面与套筒套接。该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系统,通过底座、套筒、升降杆和顶板的配合设置,使该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系统具备了稳定、牢固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在使用时可以更加结实、耐用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延长寿命的作用,通过升降结构的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混凝土管上下移动,进而起到了便于移动的作用,达到了提高适用性的目的。

    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002441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059866.9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包括底模板、前后两侧板和左右两侧板构成的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的上端设置有施压机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设置有组合模具上端的顶模板、施压板、施压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施压板上部的施压座、固定在施压座上部的施压杆和驱动施压杆的驱动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在左右侧板的横连杆、贯穿在横连杆中部的竖连杆和设置在横连杆底部的底支撑;竖连杆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压触在顶模板上的顶模压紧螺母和压触在横连杆上的底模压紧螺母,可以对组合模具内腔中的胶凝砂砾石进行施压,充分的模拟现实中的胶凝砂砾石逐层压实的施工特性,得到准确度高的胶凝砂砾石试块。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防堵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3276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87849.3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防堵塞装置,涉及管道防堵塞技术领域,具体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防堵塞装置,包括疏通管,疏通管的一侧开设有入口,疏通管的一侧开设有出口,入口的一侧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水管,出口的一侧通过法兰连接有出水管,疏通管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疏通箱,疏通箱包括操作箱和触发箱,操作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气泵。该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防堵塞装置,通过气泵的设置,使该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防堵塞装置具备了自动疏通管道的效果,通过连杆、箱体、顶面浮漂、开关和气泵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管道堵塞时利用浮力自动启动气泵,从而起到了疏通管道的作用,达到了防止管道堵塞的目的。

    粗糙集理论-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80751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0999085.1

    申请日:2019-10-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糙集理论-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该粗糙集理论-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采用粗糙集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约简,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将确定的关键影响因素作为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因素,循环神经网络通过隐含层相互连接的方式完成数据的预测。能够保留数据中隐含的历史信息,与一般循环神经网络相比,具有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迭代步数少等优点,而且还能够确定输入层单个因素在预测过程中正负相关性的影响,更能实现有效预测。

    一种草木灰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544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07818.5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木灰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比如下:固废体混合胶凝粉料:CMA:水泥:再生骨料:水:河砂:减水剂=1:(0.46~0.53):(6.12~13.58):(27.87~32.25):(5.77~7.01):(12.31~25.03):(0.05~0.12);所述固废体混合胶凝粉料包括草木灰、高炉矿渣;所述草木灰和高炉矿渣的质量比为:1:1。通过加入草木灰、矿渣以及CMA,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对化学侵蚀的敏感性,降低环境负荷,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满足其在建筑结构的安全以及耐久性能的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