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U-net与线框分析网络的拓扑优化结构后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669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00545.X

    申请日:2024-08-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拓扑优化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基于U‑net与线框分析网络的拓扑优化结构后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离线训练:构建规则的几何形状与不规则几何形状对应的数据库;构建以不规则几何形状作为输入,规则的几何形状作为输出的U‑Net神经网络模型并训练;在线应用阶段:通过轮廓识别提取待处理拓扑优化结构中的孔洞,将该孔洞输入训练后的U‑Net神经网络模型中获得规则几何形状;利用获得的规则几何形状替代与对应的孔洞获得简化模型;分别提取简化模型中所有规则几何形状的轮廓形成封闭的线框,以此降低拓扑优化结构转化为CAD模型的难度。通过本发明,解决拓扑优化后的结构无法直接导入CAD软件的问题。

    一种轻型单向加载试验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0770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96225.2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和材料工程的微型试验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轻型单向加载试验装置及其应用,其包括机体、试样固定组件、力传感器和加载组件,机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固定的顶板、上连接杆、缸体、下连接杆和底座,缸体下端依次固定有缸底盖和外筒;试样固定组件包括试样管套、杯头螺丝和传力导杆,试样管套固定在顶板上,其允许X射线穿过;杯头螺丝安装在试样管套上端,传力导杆位于试样管套内部,共同在试样管套内形成封闭空间;力传感器上端与传力导杆相连,下端与加载组件相连;加载组件用于带动传力导杆运动。本发明解决了在CT扫描下的微型材料学试验中无法直观观测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问题,为解释颗粒材料微观力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一种中继网络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45851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026098.4

    申请日:2011-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中继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和终端BSR;缓存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数据、根据所述终端BSR获取终端缓存区中上行数据的大小并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资源;以及向基站发送中继BSR,所述中继BSR中包括所述中继节点当前缓存的数据大小、以及已分配给终端的上行资源的大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前述方法的装置。本发明的中继网络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可以减少利用中继进行数据转发处理过程中的时延对终端业务的影响,进而保证终端业务QoS。

    重构多组分复合材料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2931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55819.1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重构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重构多组分复合材料的离散元建模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重构多组分复合材料的颗粒形貌以及内部晶体结构,针对不同的晶体形貌生成对应的晶体模板;基于所述颗粒的形貌重构颗粒的表面网格,并生成包围所述表面网格的球体;在球体内生成晶体模板;获取每一晶体模板的顶点信息并存储与对应数组中;在球体内重新填充多个球单元,判断该球单元是否在晶体模板内,若在则删除,否则保留;以颗粒的形貌为目标进行压缩得到重构的颗粒,依此方式重构组成多组分复合材料的所有颗粒,然后将获得的所有颗粒自然堆积即获得重构的多组分复合材料。本申请能够真实模拟出多组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一种中继网络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45851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110026098.4

    申请日:2011-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继网络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中继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和终端BSR;缓存接收到的所述上行数据、根据所述终端BSR获取终端缓存区中上行数据的大小并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资源;以及向基站发送中继BSR,所述中继BSR中包括所述中继节点当前缓存的数据大小、以及已分配给终端的上行资源的大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前述方法的装置。本发明的中继网络中的上行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可以减少利用中继进行数据转发处理过程中的时延对终端业务的影响,进而保证终端业务QoS。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接触网绝缘子故障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128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072859.6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接触网绝缘子故障检测方法,采用大量含有正常绝缘子和故障绝缘子的图像对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绝缘子位置检测模型和绝缘子故障分类模型,通过将所述位置检测模型和故障分类模型封装成程序可调用的函数来实现绝缘子的在线检测;本发明相对传统的人工看图方法更加高效,同时相对传统的提取人工特征进行绝缘子故障检测的方法更加鲁棒与高效;本发明采用大量正常绝缘子和故障绝缘子图像作为正负样本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提高了绝缘子故障检测的准确度,同时节省了检修成本,缩短了预警周期,提高了高铁接触网检修工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水风逆流空气采样及测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53476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49513.5

    申请日:2011-06-03

    Abstract: 水风逆流空气采样及测温装置属于空气参数测量仪器,用于工业喷淋冷却设备的喷淋区和雨区的空气采样及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气水分离器、现场热电偶及数显表、引风管和引风机等。气水分离器由盒体、俯角进风的盒体叶片和导流伞组成。导流伞可避免喷淋水落入进风口。盒体上方的支架短管通过弯头接引风管。在引风机作用下,气水分离器附近的空气会携带部分小水滴进入气水分离器。因流动方向剧烈变化和流通面积剧烈变化,密度和惯性比空气大得多的水滴会与空气分离开,不会淋湿热电偶,也不会进入引风管。本发明在确保不淋湿热电偶的同时,还保持流经热电偶感温端的空气不断更新,以测得喷淋区或雨区空气的真实温度。本装置方便拆卸携带,拆装时热电偶可以不扭转,避免损伤热电偶。

    M2M的下行控制信息资源复用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984719A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1010547447.2

    申请日:2010-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2M的DCI资源复用方法及设备,其包括:机器类型通信设备监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中包括用于间接指示上行资源许可或下行资源分配的特殊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根据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中指示的时频资源接收多用户复用数据包;以及在所述多用户复用数据包中查找对应的上行资源许可或下行资源分配信息。本发明还公开了与前述方法相应的设备。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可以在DCI资源受限而RRB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充分利用DCI资源,进而避免PRB资源的浪费,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