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5799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119361.3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组件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结构中包括应变光纤光栅、玻璃纤维单向布、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树脂体系;其中,应变光纤光栅沿着光纤轴向的上下两侧铺设有玻璃纤维单向布,将应变光纤光栅包埋于上下两侧的玻璃纤维单向布内;包埋应变光纤光栅的上下两侧玻璃纤维单向布的外侧各铺设有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实现对应变光纤光栅及玻璃纤维单向布的包覆;应变光纤光栅、玻璃纤维单向布与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整个区域内分布有树脂体系,固化后热塑性高分子无纺毡和树脂形成微区域双连续相,组成完整的光纤光栅传感器。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成对内植于叶片模具内使用。本发明提高了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存活率、复杂应变可检性及长期使役稳定性。

    一种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557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210325424.X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及其制备方法,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罐壁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罐壁中埋设有多个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靠近所述罐体的内侧,另一端靠近所述罐体的外侧。该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通过在罐体的罐壁中设置具有极高导热系数的热管,使复合材罐体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可为数据服务器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提供一个安全、封闭、长效、适配的保障结构。

    一种评价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临界聚类概率特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5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83890.2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临界聚类概率特征的方法,包括:S1:制作由单模光纤和相应的基体组成的模型单向纤维复合材料;S2:采用毫米级高空间分辨率应变传感技术,对所述模型单向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光纤高空间分辨率应变测试,根据所述模型单向纤维复合材料内全部光纤上应变、应变梯度变化,提取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临界聚类;S3:重复S1和S2,得到一系列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临界聚类,对损伤临界聚类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估计损伤临界聚类的特征参数和形状参数,确定损伤临界聚类概率特征。本发明能有效应用于不同荷载条件下不同截面尺寸单向纤维复合材料损伤临界聚类概率特征的表征与评价。

    一种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557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25424.X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及其制备方法,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罐壁采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罐壁中埋设有多个热管,所述热管的一端靠近所述罐体的内侧,另一端靠近所述罐体的外侧。该高导热性复合材料罐体通过在罐体的罐壁中设置具有极高导热系数的热管,使复合材罐体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可为数据服务器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提供一个安全、封闭、长效、适配的保障结构。

    一种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4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010119563.8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其结构包括:复合材料基板、干态纤维布、高分子无纺布、纤维单向束、真空灌注的液态树脂及光纤光栅;其中,复合材料基板位于整个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底部,作为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载体;干态纤维布作为覆盖层,位于整个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顶部;干态纤维布和复合材料基板之间为包覆于纤维单向束内的光纤光栅和高分子无纺布,其中,高分子无纺布位于光纤光栅上下两侧;复合材料基板与干态纤维布之间的区域内分布真空灌注的液态树脂,液态树脂固化之后,与上层干态纤维布以及底部复合材料基板形成强界面关系。本发明提高了内植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存活率及长期使役稳定性,解决了叶片模具难以在线监测的难题。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6814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496795.2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模具,包括由3D打印成型的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具有密封型腔;密封型腔由型腔壁构成;型腔壁为双层密封结构,双层密封结构包括内表层和外表层,内表层用于形成密封型腔,外表层用于形成模具本体的外壁;内表层和外表层之间设置有介质管路;介质管路为若干根,沿型腔壁的延伸方向分排布置,且介质管路的管壁与内表层、外表层为一体结构;若干根介质管路相互连通,且连通后的介质管路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模具本体的外表面,进口端和出口端连接模温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模具的成型方法。本发明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模具及其成型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模具成型的时间,还能够将模具的加热功能在成型时同时实现。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模具及其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681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96795.2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模具,包括由3D打印成型的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具有密封型腔;密封型腔由型腔壁构成;型腔壁为双层密封结构,双层密封结构包括内表层和外表层,内表层用于形成密封型腔,外表层用于形成模具本体的外壁;内表层和外表层之间设置有介质管路;介质管路为若干根,沿型腔壁的延伸方向分排布置,且介质管路的管壁与内表层、外表层为一体结构;若干根介质管路相互连通,且连通后的介质管路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位于模具本体的外表面,进口端和出口端连接模温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模具的成型方法。本发明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模具及其成型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模具成型的时间,还能够将模具的加热功能在成型时同时实现。

    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型面变形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646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608134.2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型面变形测量方法及装置,属于风电叶片模具型面变形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固定基准点的高度,测点设置于风电叶片模具的外壁上;风电叶片模具调试至型面精度合格后,将此状态设为基准状态;测量基准状态下所述基准点和所述测点之间的高差,设为基准高差h0;测量风电叶片模具使用后所述基准点和所述测点之间的高差,设为过程高差h;根据所述过程高差h与所述基准高差h0,计算得到高差变化值,即为风电叶片模具的变形状态;若h‑h0>0,表示测点位置型面上移,若h‑h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