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6536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32834.7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Inventor: 方倩 , 张亮芬 , 张腊 , 保文鸿 , 王英子 , 杨威 , 王品 , 海迪 , 闫文琪 , 崔娇 , 张小丽 , 刘磊 , 陈蒙 , 马杰 , 杨凡奇 , 赵忠媛 , 苏冀 , 文玉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运行管理系统操作票的一键成票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采集检修申请单上的设备状态内容;然后对检修申请单上的设备状态内容逐条对一二次设备状态进行关键词检索;利用转换规则,将一二次设备状态内容逐条转换成调度命令;接着获取受令单位;最后输出调度命令及其受令单位,得到操作票。本发明有效提升了调控员的工作效率,克服目前填票工作重复性高、人力耗费大、一二次设备状态填写标准不统一、工作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959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96351.5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潮流计算的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含新能源场站配电网无功调节配置领域,包括并网逆变器并网准备阶段为短时间尺度发电指令下发、长时间尺度进行潮流简化计算策略。在并网准备阶段,包括分析新能源并网变流器出力特征,构建静态阻抗模型,获得各个设备接入配电网节点的电压、电流、相位等关键参数,改变有无功出力,获得多维多组数据,进行逆变器发电指令的接收,开始并网运行初始阶段,依据含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的静态模型进行PQ\PV节点的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可以更为精准地对并网变流器运行进行控制,同时可反推片区内新能源设备总体实际有功出力、无功出力,便于片区内进行无功电压的调度与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8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44895.5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快速处置智能交互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运维技术领域,包括基于第一设备进行捕获故障并生成事件;处理故障事件构建指令;执行第一方法处置故障并记录归档。本发明提供的配电网故障快速处置智能交互方法结合动作信息、自愈信息、智能告警信息等信息综合分析处理,提升停电故障事件分析的合理性,避免误漏报、重复报障等情况,提升配网故障捕获能力。配电网故障跨业务、跨应用、跨角色的系统交互,解决配网多系统轮番切换、信息多层级查询。以图形化的形式开展故障处置管理,提升故障处置的可用性和灵活性,本发明在配网故障捕获能力、停电故障事件分析的合理性以及可用性方面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2996.3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中压配电网分布式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电网数据,建立高中压配电网电压全局优化控制模型。对所述模型进行凸化,通过IDL‑PF方法建立线性潮流模型。求解所述高中压配电网电压全局优化控制模型。本发明提供的高中压配电网分布式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提高高中压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和运行效率。通过全局优化控制模型,可以实现高中压配电网电压的协调控制,优化电网运行状态,减少电压波动和越限问题。这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大规模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下。通过凸化处理和IDL‑PF线性潮流模型的应用,本方法还提高了电压控制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8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68866.3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MS生成电网环路的方法及系统,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网经EMS拓扑计算后的节点支路模型;根据给定的起始母线设备,获取对应的节点,并对获取的节点所在电气岛的节点支路模型展开广度搜索,并开始计时;检测搜索到的支路,并对搜索到的支路进行处理,同时更新相关节点记录;重复检测过程,直至记录中无节点或支路需删除为止;计时结束,并计算统计搜索相关指标。本发明帮助人员对电网环路有直观的了解,提升了调度员对电网的监控能力,减轻了维护人员的维护压力,有利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85585.7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网的智能负荷转供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区域配电网实时数据,基于故障数据库对区域配电网故障情况进行分析;基于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中存在联络关系的线路构建拓扑图;对拓扑图内的电源点、故障点以及供电路径进行算法分析,进行跨区段的负荷转供,记录处理过程至故障数据库。本发明及时监测和感知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从而提高对故障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拓扑图的构建使得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配电网的结构和组成,方便进行后续的操作和优化;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负荷转供路径,实现跨区段的供电调整;为后续的故障处理和分析提供参考,提高故障确认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36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011437718.9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配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电压数据去相关遴选和相关分析的低压配电网户变关系校验方法及系统,以提高配电网户变关系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包括:假设变压器A和B是与用户相邻的两台变压器;将变压器A、B的电压曲线依照同样时间间隔进行分段,计算同一时间分段内两变压器所对应电压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小的一段、两段或两段以上电压曲线作为户变关系校验曲线;获取台区A中任一待校验用户与户变关系校验曲线同期的用户电压曲线,并计算用户电压曲线分别与变压器A和变压器B所对应户变关系校验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判定与用户电压曲线相关系数较大的户变关系校验曲线所对应的变压器为用户的供电变压器。
-
公开(公告)号:CN110768251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84310.5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电计划均衡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调度技术领域。该方法以均衡度来衡量停电计划的均衡性,以月计划为分析对象,以方差作为均衡度的计算依据,同时,对计划工作安排在各个月的概率 进行修正,之后按照计算结果进行停电。通过本发明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在年度停电项数基本持平情况下,各项工作更加精益化,年底集中赶工、不能及时完成任务、同一线路重复停电等问题大幅下降,昆明供电局可靠性预安排全年的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由从2014年的15.5小时下降到2018年的3.62小时,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00347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35732.9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快速确定10kV配电线路合环调电可行性的工程应用方法,步骤如下:(1)通过分析确定能快速判断10kV配电线路合环调电可行性的影响因素;(2)对影响因素的边界条件,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确定;(3)对方法的各影响因素制定判断流程;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发明能快速的判断哪些10kV配电线路在调电时可以通过合环调电完成,与正常的潮流计算分析相比,大大提高了分析的速度。便于调度分析人员在日常浩如烟海的调电工作中作出快速判断。2)便于推广应用,不需要分析人员利用专业的潮流计算分析工具进行专业分析,只要通过本方法即可判断两条10kV配电线路是否具备合环调电的条件。便于调度值班人员在紧急情况处理中作出快速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96282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530583.9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系统交互配网故障图形化指挥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故障处理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智能感知技术自动检测配电网故障信息,并推送配电网故障信息至调度员;建立配电网统一视图模型,整合关键数据供调度员参考;通过自动驾驶接口自动化处理故障,并生成操作票。本发明所述方法提高了故障处理的时效性,缩短了因故障处理延迟而可能导致的电力供应中断时间,为后续步骤提供了快速响应的基础,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提升了调度员对电网状态的掌控能力,优化了决策过程,降低了因信息分散而导致的误判风险,提高了故障处理的准确性和故障恢复速度以及安全性,减少了人为错误,确保了电网的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