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
    13.
    发明公开
    电池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82546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226020.4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当地检测全固体电池中的反应不均的电池组。控制装置执行如下处理,该处理包括:在处于充电中的情况下从各表面压力传感器取得检测值的步骤;在判定为存在反应不均部位的情况下确定对应的局部加压部的步骤;输出加压指令的步骤;判定加压是否完成的步骤;以及在判定为加压完成的情况下输出加压解除指令的步骤。

    全固态电池系统及车辆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254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290689.X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态电池系统及车辆。全固态电池系统具备将多个单电池连接而构成的电池组和执行电池组的充电控制及放电控制的控制装置。多个单电池各自为全固态电池。控制装置构成为,在电池组的充电控制或放电控制中,在电池组的电压及蓄电量的关系中的平稳区域中执行使单电池间的蓄电量接近均等的均等化处理。

    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9722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0274179.X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了与充放电相伴的体积变化量的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在本公开中,通过提供一种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来解决上述课题,该制造方法具有:准备含有Si元素和Li元素的LiSi前体的准备工序;以及使用Li提取溶剂从上述LiSi前体中提取上述Li元素而形成空隙的空隙形成工序,上述LiSi前体具有Li22Si5晶相。

    全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83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0652880.3

    申请日:2019-07-19

    Inventor: 早稻田哲也

    Abstract: 提供一种全固体电池,是电池层叠体的侧面用树脂层被覆了的全固体电池,能够抑制束缚时的电池层叠体的侧面的伸出部的应变和充放电时的电池层叠体的体积变化引起的电池层叠体的伸出部和树脂层的龟裂。具有:具有2个以上单元电池的电池层叠体,以及被覆电池层叠体侧面的树脂层,单元电池是将正极集电体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集电体层依次层叠而成的,正极集电体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集电体层中的至少1层在电池层叠体的侧面具有相比于其他层向外部伸出的伸出部,并且在伸出部间形成有间隙,并且树脂层的压缩弹性模量相对于电池层叠体的压缩弹性模量之比为0.4以下。

    全固体电池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2178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11539038.0

    申请日:2018-12-17

    Inventor: 早稻田哲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提供一种在全固体电池层叠体被树脂层被覆着的全固体电池中能抑制由全固体电池层叠体的体积变化引起的树脂层的龟裂的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其具有全固体电池层叠体和树脂层,该全固体电池层叠体具有一个以上的将正极集电体层、正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集电体层按该顺序层叠而成的单位全固体电池;树脂层被覆至少全固体电池层叠体的侧面,并且在至少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侧面与树脂层之间存在着空隙部。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池堆和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48732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180072848.X

    申请日:2011-08-30

    Inventor: 早稻田哲也

    Abstract: 在正极板、负极板和间隔件弯曲的部分抑制锂的析出。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板、负极板、间隔件。正极板具有正极集电板和形成于正极集电板的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板具有负极集电板和形成于负极集电板的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间隔件配置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正极板、负极板和间隔件以相互层叠的状态卷绕,分别具有沿平面配置而承受来自外部的负荷的平坦部和被弯曲加工的弯曲部。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对应平坦部的平坦区域和对应弯曲部的弯曲区域。弯曲区域中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比平坦区域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