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9463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1020198.9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厂储能辅助调频的仿真定容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电厂的基本参数;根据目标电厂的基本参数建立电厂仿真模型;结合储能电池参数确定储能电池充放电策略;根据储能电池参数建立储能系统模型,结合电厂仿真模型和储能系统模型计算得到联合调频的AGC调节性能指标;根据目标电厂的基本参数以及AGC调节性能指标建立储能成本和收益模型,并确定收益目标函数;利用收益目标函数进行净利润计算,以获得最大净利润时的储能功率和储能容量作为最优储能选型容量。本发明能够综合各项电厂参数合理选择最优化的储能容量,从而在保证储能系统和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条件下使得项目效益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0276485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09376.8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孤立能源系统的综合能源容量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区域系统的系统参数;利用所述系统参数,计算出可控化石能源的单机容量;基于所述系统参数和所述单机容量,通过模拟运算优化可再生能源及电储能的配置;调整可控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配置比例,得出最优配置方案。本发明能够以可控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能源配置的精细化分析为基础,实现可控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6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07593.9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厂储能辅助调频的储能定容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电厂设备参数和电厂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高压厂用变压器可供储能接入的富裕容量;确定经济效益最优的储能容量;当满足所述第一标准时,使储能最终选型容量等于或小于所述经济效益最优的储能容量;当满足所述第二标准时,若所述经济效益最优的储能容量小于等于所述富裕容量,则使储能最终选型容量等于或小于所述经济效益最优的储能容量,若所述经济效益最优的储能容量大于所述富裕容量,则使储能最终选型容量小于所述富裕容量以通过电气安全性校核。本发明能够实现储能充电时高厂变不超载和避免储能放电时出现有功功率倒送至高厂变高压侧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055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10853147.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2C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冷却循环水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热水型空调机组、热交换器、蒸汽轮机及凝汽器,所述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与蒸汽轮机连接,所述蒸汽轮机与凝汽器连接,凝汽器与余热锅炉连接,余热锅炉的尾部设有热水换热器,热水换热器与热水型空调机组之间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热水型空调机组与热交换器之间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凝汽器与循环水供水管连接,凝汽器与循环水回水管连接,循环水回水管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系统与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而且能有效降低能源站中机力通风冷却塔风机电耗。
-
公开(公告)号:CN10686953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66133.X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H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结构,包括主厂房,主厂房包括相互临接的辅助厂房和汽机房,辅助厂房布置于汽机房的一侧;蒸汽轮发电机组,蒸汽轮发电机组设置于汽机房内;余热利用装置,余热利用装置紧邻布设于汽机房远离辅助厂房的一侧,且余热利用装置与蒸汽轮发电机组管路连接;及燃气轮发电机组,燃气轮发电机组布设于余热利用装置的进气端、且燃气轮发电机组与余热利用装置管路连接。如此可以避免余热利用装置(锅炉)、燃气机与主厂房之间的蒸汽、给水、冷却水等管道横跨辅助厂房,从而减少管道和线缆长度和管道压降程度,降低建造投资,提升经济性;此外还可以减少占用辅助厂房的空间,提高辅助厂房的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0230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92402.5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开式冷却水防过冷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连通水源的开式冷却水升压泵组,连通开式冷却水升压泵组的开式冷却水进水管,连通开式冷却水进水管的开式冷却水换热管路,连通开式冷却水换热管路的开式冷却水出水管,以及与开式冷却水换热管路并联的开式冷却水旁路;开式冷却水换热管路包括连通开式冷却水进水管的换热调节阀,连通换热调节阀和开式冷却水出水管的换热器,以及穿设于换热器的辅机闭式冷却水管道;开式冷却水旁路包括连通开式冷却水进水管与开式冷却水出水管的旁路调节阀。可对辅机闭式冷却水温度进行调节,防止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辅机闭式冷却水温度过低,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05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53147.X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2C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站冷却循环水的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热水型空调机组、热交换器、蒸汽轮机及凝汽器,所述燃气轮机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余热锅炉与蒸汽轮机连接,所述蒸汽轮机与凝汽器连接,凝汽器与余热锅炉连接,余热锅炉的尾部设有热水换热器,热水换热器与热水型空调机组之间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热水型空调机组与热交换器之间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凝汽器与循环水供水管连接,凝汽器与循环水回水管连接,循环水回水管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接,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循环水供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系统与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而且能有效降低能源站中机力通风冷却塔风机电耗。
-
公开(公告)号:CN105091356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13295.X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聚光集热与常规能源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聚光集热装置包括太阳能聚光集热板、油泵和热交换器,太阳能聚光集热板的热能输出端连接热交换器的热能输入端,热交换器的低温导热油输出端通过油泵连接太阳能聚光集热板的低温导热油输入端,热交换器的蒸汽输出端连接蒸汽轮机低压蒸汽输入端;蒸汽轮机的乏汽输出端经过凝汽器连接给水泵的输入端,给水泵的输出端连接蒸汽发生器的回水输入端和热交换器的回水输入端;蒸汽发生器的高压蒸汽输出端连接蒸汽轮机的高压蒸汽输入端,蒸汽发生器的低压蒸汽输出端连接蒸汽轮机的低压蒸汽输入端;形成太阳能聚光集热与常规能源耦合系统。本发明具有减少储热设备、节能、环保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819054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53959.0
申请日:2015-05-1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能源的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燃机发电机组、汽机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燃气轮机的排气端连通余热锅炉的进气端,余热锅炉的蒸汽输出端连接蒸汽轮机的进汽端,形成气机余热利用回路;蒸汽轮机的出汽端依次通过凝汽器、给水泵连接余热锅炉的进水端,形成汽机余热利用回路;在余热锅炉的尾端设置热水换热器,热水换热器的出水端通过热水供水母管连接天然气加热单元的进水端,热水换热器的回水端通过热水回水母管连接天然气加热单元的出水端,形成燃机发电机组和汽机发电机组余热循环利用回路。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天然气加热机构存在能耗大、安全性能差的问题,具有利用余热锅炉烟气,降低系统能耗,减少烟气排放量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990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09779.1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项目方案优化方法及装置。本申请通过获取当前未优化的第一方案,根据第一方案中输变电设施的分布信息,将所述第一方案划分为若干个第一子项目;根据预设的评估计算模型,通过遗传算法从所有所述第一子项目中反复迭代筛选第一数量的由若干第一子项目组成的第二方案;评估计算模型用于计算所述第二方案的评估结果;评估结果包括根据评估结果获取的第一评分以及根据第二方案获取的第二评分;当满足迭代条件时,将此时输出的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二方案输入至评估计算模型,从第二方案中选择评估结果最优的第二方案。通过本申请,可以提高评估的精确性,从而提高最终获取的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综合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