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54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85294.6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一种面向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方法包括构建计算振荡阻尼信号的模型,根据振荡情况实时计算阻尼信号,用于抑制振荡,计算A、B、C三相的优化控制参数,当电压信号中的次同步分量较高时,优化控制参数,提高抑制效果,本方法考虑了不同电压电流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控制器参数的设计,满足了大部分的应用场景的需要,同时,本方法通过优化控制参数,从而克服了电流或电压中的振荡分量发生变化时,抑制次同步振荡的电流往往无法达到最优的困境。
-
公开(公告)号:CN117791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37481.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维风电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的快速构建方法,包括:构建风电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的注入空间并预设搜索精度,通过逐点遍历法,在注入空间中搜索获得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边界点;以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边界点为起始点,采取预测‑校正法分别搜索沿着不同风电机组功率增长方向上的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边界点,获得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边界点集合;基于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边界点集合,采用超平面对安全域边界点进行拟合,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平面方程系数,从而获得安全域边界的近似表达式。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减少了边界点搜索次数,提高了边界点搜索效率,进而提高了高维次/超同步振荡安全域的构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2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335769.0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保护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实时采集风电场风电机组汇集线处线路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并基于动态时窗,实时计算线路的宽频带振荡功率;2)根据实时采集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计算线路最大的宽频带振荡功率和线路的宽频带振荡主导模态阻抗;3)基于宽频带振荡保护动作判据,根据计算的线路宽频带振荡功率、线路最大的宽频带振荡功率以及线路的宽频带振荡主导模态阻抗,切除参与振荡的风电机组,完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的保护,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86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8072.4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一种基于BPA的黑箱光伏机组故障穿越控制辨识方法包括:构建光伏机组BPA模型的潮流与稳定程序,填写所述潮流与稳定程序数据卡的基础参数;构建辨识算法优化下的所述模型故障穿越控制卡的全参数辨识库;测量黑箱光伏机组故障工况数据;使用数据训练所述潮流与稳定程序得到黑箱光伏机组故障穿越控制辨识的BPA控制模型。本发明还设计了一种系统,包括光伏实测训练集数据区间分段模块、光伏BPA模型的混合算法多控制方式参数辨识模块、光伏实测检验集数据区间分段模块、光伏BPA模型三段式检验模块、光伏BPA模型穿越性能评估模块。本方法所提出的黑箱光伏故障控制方式与参数的辨识检验方法提升了光伏大规模并网下复杂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0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98970.9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银川供电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端暂态量信息的平行双回线路保护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包括:根据互感器采集故障点所在本级线路的母线两端电压电流波形进行采样,得到故障回路故障相电压、故障回路故障相电流、零序电流、相邻非故障回路零序电流瞬时值,进一步计算出暂态量U(t)LPφ、I(t)LPφ、I(t)LP0、I(t)LQ0;建立平行双回线路任意单相接地故障模型和中间量M(t),以及ULPφ(t)和修正系数H关于M(t)的表达式,进一步得出保护安装处与故障点的距离D的推导式。本发明采用暂态量信息计算,所用的数据为1/4周期数据量,仅需要4‑5ms即可实现故障距离精确计算,利用修正系数H,考虑故障前后突变量的影响,可避免暂态过程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13032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61534.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6F30/20 , H02J3/38 , G06F113/06
Abstract: 一种建立风电场全工况等效阻抗模型的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电流互感器采集风电场第i个稳态工作点的有功功率Pi、无功功率Qi、电压Ui、电流Ii;风电场全工况等效阻抗模型的计算公式为:P2+aQ2+bZ2+cP+dQ+eZ+f=0;构建误差计算公式:求解N个工作点的误差平方和;求解待求系数a,b,c,d,e,f,求得所述系数后,将采集到的任一工作点的P、Q代入公式(1)中即可求得任一工况下的阻抗模型Z。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建立风电场全工况等效阻抗模型的方法通过已知工况阻抗模型建立全工况等效阻抗模型的预测方法,以解决目前风电场工况复杂繁多,无法穷举的困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335769.0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保护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实时采集风电场风电机组汇集线处线路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并基于动态时窗,实时计算线路的宽频带振荡功率;2)根据实时采集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计算线路最大的宽频带振荡功率和线路的宽频带振荡主导模态阻抗;3)基于宽频带振荡保护动作判据,根据计算的线路宽频带振荡功率、线路最大的宽频带振荡功率以及线路的宽频带振荡主导模态阻抗,切除参与振荡的风电机组,完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的保护,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22171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86589.4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6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等值建模方法包括:给风电机组模型三相电压的端子加频率为f的三相电压;采集风电机组模型输出的ABC三相电流,计算在频率f下的ABC三相电感、三相电阻和三相电容;计算在频率f下的等值电感、等值电阻和等值电容;给风电机组模型三相电压的端子加频率为f0的三相电压;采集风电机组模型在频率f0下输出的ABC三相电流,计算在频率f0下的三相电感、三相电阻和三相电容;计算电感优化系数、电阻优化系数和电容优化系数;计算风电机组模型在频率f下优化后的等值电感L(f)、等值电阻R(f)和等值电容C(f),构建风电机组的优化模型W(f)=j2πfL(f)+R(f)‑j/(2πfC(f))。本方法对分析大型风电场并网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同时,频域等值建模对时域仿真的准确性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5101021U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20891221.2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井巷道分时分区供风降温装置,包括旋柄、丝口、上垫层、下垫层、下卡口、上卡槽、盖帽,所述上垫层内侧表面设有内有丝口,所述丝口内侧设有盖帽,所述盖帽内侧设有旋柄,所述上垫层下侧设有上卡槽,所述上卡槽下侧设有下卡口,所述下卡口下侧设有下垫层。本实用新型能够简捷快速的修护风筒的各类破损孔洞,同时可在不同时间调节不同区域供风量,较好的解决了各类“独头”工作面供风时,风筒因各类原因破损漏风以致工作面供风不足的技术难题;此外,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打开该装置的盖帽,为该区域提供新鲜风流,降低温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01543645U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20277431.7
申请日:2009-1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量分析污染物去除过程的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反应器,包括生物修复反应器,生物修复反应器呈圆筒状,其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底部进气空间、布气板、填料层、污染土层、上部空间。生物修复反应器的下部设有进气孔、上部设有出气孔,进气孔连接有CO2前吸收装置,出气孔连接有CO2后吸收装置,CO2后吸收装置的出口连接有真空泵;生物修复反应器的侧壁上设有土壤取样孔和气体取样孔,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放水口和液体喷洒管。可对土壤中烃类等有机物的挥发、生物降解、土壤残留等去除过程进行测定与分析,对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率、机理及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对生物降解效应进行定量监测、分析与评价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