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1097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430840.8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2B7/10 , A62B9/00 , A62B18/02 , A62B18/04 , A62B18/08 , A62B23/02 , F26B23/06 , F24F8/192 , F24F8/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型过滤送风半面式呼吸器,属于个体防护技术领域。它包括安全头盔;半面罩,其上设有呼吸阀;还包括:滤网部,其设于安全头盔后部,所述过滤部外侧面与外界连通;送风管路,其一端与滤网部内侧面连通,另一端与半面罩佩戴面连通;风机,其设于送风管路靠近滤网部处,将外界空气通过滤网部抽入送风管路;压缩空气瓶,其设于安全头盔后部,所述压缩空气瓶喷气口与滤网部内侧面连通。本发明的自清洁型过滤送风半面式呼吸器,当滤网部外侧面容尘量增大需要清理时,压缩空气瓶向滤网部内侧面喷吹高压洁净空气,从而除去滤网部外侧面的粉尘,完成对滤网部的清洁,恢复呼吸器的过滤效率,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8743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77784.9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幅频微振弦自主清尘过滤式呼吸器,包括半面罩主体、一对防尘组件;一对防尘组件位于腔体内并对称布置;每组防尘组件包括绕流管、通气管以及位于通气管内受气流而微震颤产生荷电的荷电金属网;通气管一端朝下与半面罩主体外层上的换气口相连接、另一端朝上穿过滤盒与半面罩主体内层单向进入的吸气阀相连接;绕流管一端连接在半面罩主体内层单向排出的呼气阀、另一端斜向上喷向荷电金属网;荷电金属网包括多个微米级荷电金属丝。本变幅频微振弦自主清尘过滤式呼吸器,不仅对粉尘颗粒的机械阻尘、静电吸附捕尘,实现粉尘的多级过滤,保障循环自动清洁,而且有效降低滤盒内的呼气阻力,延长滤盒的使用时长。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72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073091.6
申请日:2022-01-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模拟装置,涉及呼吸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顶部设置有模拟室,所述模拟室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气管,所述气管呈Y型结构,所述气管的底端套接有模拟肺气囊,所述模拟室的两侧内壁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底座顶部外壁的中间处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边缘处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盘的一端铰接有抽拉杆。本发明能够有效模拟人体呼吸特征,广泛应用于呼吸防护测评、呼吸系统病理学探究等诸多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66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28012.X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阻便携式呼吸流量直接监测装置,包括粘弹性硅胶面罩、调温导流管和集合装置,集合装置包括换气结构、位移监测机构和呼吸流量换算存储系统,换气结构与调温导流管相连接,换气结构的一侧设有气体释放管,呼吸流量换算存储系统与位移监测机构电连接。克服了现有呼吸监测技术复杂,装备庞大、笨重、不易便携的缺点,能够有效应用于作业状态下人体呼吸流量的实地实时现场监测,克服了现有技术精准性差的缺点,可实现对人体呼吸流量的高效精准监测,克服了现有直接法呼吸监测技术需在人体口鼻外额外附加较高空气阻力、影响人体自然状态下呼吸状态的不足,可实现在超低阻力下对人体自然状态下真实呼吸流量进行精准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32795.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属于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针对使用者,根据其吸气时口鼻处负压值变化与空间坐标的关系,建立三维负压图谱,并确定使用者的个体有效吸程区;S20、设定送风点,根据三维负压图谱,确定该送风点的最大负压点送风角度αM、最大送风距离送风角度αF、最高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H和最低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L四种送风角度;S30、建立送风量计算模型,计算各送风角度下的送风量。本发明能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时变三维负压图谱精准量化多孔风束的最佳送风角度及最低送风量,并最终实现基于翼点动脉压监测的多孔风束送风角度及风量实时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59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0217722.7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6 ,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粉尘颗粒粒径筛分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设置解算初始条件、数值模型解算、建立粒径筛分公式、粉尘颗粒粒径筛分及确定各分粒径范围粉尘颗粒的质量浓度。本发明可实现对作业现场任意高度浮游粉尘的大量采集、粒径精准筛分以及不同粒径粉尘浓度的分析确定。本发明操作方便、粉尘粒径筛分精度高,既可在工矿、建筑、大气监测等诸多涉尘场所推广,用于分粒径粉尘浓度的高精准度检测,又可将分粒径粉尘用于病理、毒理、动物实验等医学研究,应用范围广,应用价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52142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442170.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1G10/00 , F24F8/158 , F24F8/108 , F24F8/22 , F24F8/24 , F24F13/28 , F24F5/00 , F24F3/14 , A61L2/18 , A61L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毒净化个体移动式隔离舱系统,包括隔离舱主体、去封系统、消杀系统和塑封系统;自行移动的隔离舱主体上设有多个供病人检测部位伸出的诊疗口、用于对舱内空气循环处理的净化组件、以及用于维持舱内负压的负压组件;每个诊疗口处密封设有隔离检测部位用的透明薄胶膜;隔离舱主体通过移动组件依次输送至去封系统、消杀系统和塑封系统,分别进行去除每个诊疗口处的透明薄胶膜、多次消杀、对每个诊疗口重新熔贴塑封透明薄胶膜。本消毒净化个体移动式隔离舱系统,结构简单,不仅实现对患者的有效隔离,有效避免直接接触传播,而且实现对隔离舱主体的快速消杀和更换隔离检测的薄胶膜,更加高效与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89276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66278.3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个体防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个体追随型送风防尘调温湿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自动调温湿空气循环净化装置、柔性风筒和送风管口装置;并通过角度自动追随方法实现送风角度对接尘工作人员的自动追随,通过管径自动校算方法根据接尘人员的位置和粉尘浓度自动调节送风管管径,同时根据环境情况自动调节温度与湿度。本发明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自动化性能强,可在煤矿、建筑、车间等诸多涉尘场所推广,确保接尘工人的安全作业环境,为接尘人员提供健康保障,提高工作效率,应用范围广,应用价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9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74607.X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筒均流控尘装置及方法,一种风筒均流控尘装置及方法,包括风筒内管、风筒外管和均流控尘方法,所述风筒内管包括风筒进风口、内管径向出风口和风筒轴向出风口,所述风筒外管包括外管径向出风口,还包括:内管径向出风口,开设在风筒内管的内壁一侧上,所述均流控尘方法是基于Ansys Fluent数值模型解算建立不同进风口风速时的均流公式,通过调节内管径向出风口和外管径向出风口的出风口尺寸来实现的出风速度均匀且大致相等,解决了现有的附壁风筒结构设计简单,形成的气流流场不够合理,控尘效果差,并且风流在前端风孔的出风量大,后端风孔的出风量小,不能实现均流控尘,影响降尘效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90286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485960.8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入式染尘致速发型动物尘肺检测药疗系统及方法,包括吸入式染尘机构、动物运动诱导机构、尘肺发病检测机构和尘肺药疗评估机构,吸入式染尘机构包括粉尘发生器、染尘舱和喷尘嘴,动物运动诱导机构包括动物跑台和运动诱导投食装置,尘肺发病检测机构包括呼吸机能监测舱、压力换能器、信号放大器和PC端,尘肺药疗评估机构包括口服药疗舱、注射药疗舱、雾化药疗舱和空白对照舱。本发明可同步开展不同粉尘暴露特征环境中高强度活动动物速发型尘肺诱导实验,并通过不同尘肺检测手段、药疗给药方式评估尘肺发病程度及药疗抑制效果,进而为全面揭示尘肺发病机理,深入探究尘肺检测手段,科学指导尘肺药疗方法提供借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