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06451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089845.2

    申请日:2014-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包括支护桩、冠梁、锚墩、拉杆和锚杆。其中,冠梁分别与多个支护桩固连以构成支护结构;锚墩设置有多个,每个锚墩分别与支护结构保持预设距离且锚固于基坑外侧的土体中;拉杆、锚杆、支护桩和锚墩一一对应,每个拉杆的两端分别与锚墩和冠梁固连,每个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护桩与锚墩上。可见,上述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在充分利用支护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个支护体系的整体性和刚度,以及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降低了加固造价,同时可以分段施工,且不影响地下结构施工,加固作用快速高效,便于推广使用。

    对拉式预应力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285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809091.3

    申请日:2014-1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拉式预应力管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基坑加固结构,在基坑支护结构凸形转角两侧部位支护管桩桩顶和/或桩身设置若干对拉锚索。安装方法在于:支护管桩及桩顶冠梁施工完毕,桩顶埋设预埋钢管和桩顶冠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通过开挖成槽或机械钻孔安装支护管桩桩顶对拉锚索并进行预紧张拉锁定;随后,基坑土方开挖至支护管桩桩间锚索设置部位安装或浇筑腰梁,机械成孔后穿置锚索,在锚索两侧锚头部位进行对拉,施加预紧应力并锁定,从而构成锚索两端对拉平衡受理的管桩支护结构。本发明减少管桩支点间跨度和弥补预应力管桩抗弯剪性能不足,扩大预应力管桩不适用8度抗震设防地区的适用性。

    一种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06451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89845.2

    申请日:2014-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包括支护桩、冠梁、锚墩、拉杆和锚杆。其中,冠梁分别与多个支护桩固连以构成支护结构;锚墩设置有多个,每个锚墩分别与支护结构保持预设距离且锚固于基坑外侧的土体中;拉杆、锚杆、支护桩和锚墩一一对应,每个拉杆的两端分别与锚墩和冠梁固连,每个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护桩与锚墩上。可见,上述锚碇型基坑加固结构在充分利用支护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了整个支护体系的整体性和刚度,以及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降低了加固造价,同时可以分段施工,且不影响地下结构施工,加固作用快速高效,便于推广使用。

    夯扩干硬性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公开(公告)号:CN10304652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89942.9

    申请日:2012-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夯扩干硬性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它是由桩身、扩大端头和碎石褥垫层组成。其中的扩大端头是经采用不低于1t的重锤对桩孔底部进行夯扩,通过对其周围土和端部土高度挤压形成夯扩端头孔,然后在夯扩端头孔中填筑干硬性素混凝土而形成的,扩大端头形成后再用干硬性素混凝土夯填桩孔,并在桩体顶部铺设碎石褥垫层。本发明在成桩过程中挤密了桩周土体,在扩头过程中,桩端土体受到夯实压密作用,桩端土体的压缩模量值和桩端承载力值都得到明显提高,夯扩干硬性素混凝土桩充分发挥了桩体的挤密、置换作用和桩端的承载作用,且不需要混凝土的凝期的工期要求,扩大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适用范围,加快了施工进度。

    一种竖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8090903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0455237.9

    申请日:2022-0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竖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的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桩顶冠梁、扶壁式挡墙、锚索连梁和牛腿,相邻抗滑桩的顶部通过桩顶冠梁相连,抗滑桩的顶部与牛腿相连,牛腿的端部设置有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的端部与锚索连梁相连,预应力锚索的底部深入坡底地面内,扶壁式挡墙位于抗滑桩和牛腿的顶部,边坡的坡顶位于扶壁式挡墙的顶部,抗滑桩的底部深入边坡的地面内部。本实用新型采用竖向锚索牛腿式桩板墙和扶壁式挡墙支护结构解决了单一采用扶壁式挡墙基底承载力不够、沉降变形大、边坡易滑移破坏的难题,大大增加了边坡的有效支护高度。

    可施加预应力的不等长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857227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0653966.3

    申请日:2019-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可施加预应力的不等长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前排桩体包括若干根前支护桩,后排桩体包括若干根后支护桩,各前支护桩顶部通过前冠梁连接,各后支护桩顶部通过与前冠梁等厚的后冠梁连接,前冠梁和后冠梁之间通过等厚的联系梁连接,前冠梁、联系梁和后冠梁内预留水平锚索孔,后排桩体后方设置有连结锚索的锚碇,锚索向前穿过冠梁、联系梁内的锚索孔并在前冠梁的前端固定。通过锚索施加张拉力在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与锚碇之间形成预应力,改善双排桩体的受力模式,有效协调前后桩体受力状态使桩身受力更加合理,并增强了其控制变形能力减少变形量,且通过减短后排桩的长度实现节约材料。

    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684232U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20853959.0

    申请日:2013-1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包括:嵌入土体中并排设置的多个预应力管桩;加强板;腰梁,腰梁和预应力管桩分别位于加强板的两侧,腰梁的长度方向与预应力管桩的中心轴线垂直;依次穿过腰梁和加强板进入所述土体中的锚杆。可见,上述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预应力管桩的成桩速度和挤密加固基坑侧壁土体的效果,提升了工效,并通过加强板、锚杆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结合,形成及时有效的支护体系,大大提高了抗剪性能,增强了支护结构在基坑和边坡支护领域的适用性。跟同类基坑支护体系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见效快,造价低,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合于推广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