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酰基转移酶easC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26515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1552873.4

    申请日:2022-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果生炭疽菌的酰基转移酶easC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应用。利用与油茶炭疽病密切相关的几种炭疽菌属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获得果生炭疽菌特异的染色体序列和候选基因,并进一步根据候选基因可能的基因功能及是否含有内含子等特征,选定可用于特异性鉴定果生炭疽菌的候选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油茶果生炭疽菌进行特异性检测。本发明可用于油茶炭疽病的诊断及预测,同时可用于果生炭疽菌的特异性检测。

    一种锰尾矿渣渗滤液过滤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2204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515057.4

    申请日:2023-05-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锰尾矿渣渗滤液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体,所述输送箱的顶部连接有吸灰机构,所述输送箱底部的中部连接有滤液过滤网,滤液过滤网的底部设置有顶动机构,处理箱体内侧底部的右侧安装有滤液箱,所述滤液箱的内侧活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左侧贯穿滤液箱并延伸至滤液箱外侧的左侧,所述过滤板顶部的左侧连接有联动机构,所述处理箱体内侧底部的左侧安装有收集箱,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本发明锰尾矿渣在通过输送箱进行输送的过程中,灰尘机构能够保证锰尾矿渣中的灰尘尽量保持在输送箱内部的上侧,从而防止锰尾矿渣中的矿石灰尘会影响到锰尾矿渣渗滤液的过滤效果。

    一种羟基磷灰石基底的纳米级缓释氮肥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2869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78165.4

    申请日:2020-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磷灰石基底的纳米级缓释氮肥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纳米级尿素与高孔隙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共同投入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蒸馏水,搅拌至纳米级尿素全部溶解,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7.6~8.6,再继续搅拌得到前驱液;使用真空抽滤机前驱液进行抽滤、收集产物,所得产物经干燥后得到纳米级缓释氮肥初品;将纳米级缓释氮肥初品置于圆形模具内,经加压、卸压、脱模后得到所述羟基磷灰石基底的纳米级缓释氮肥。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在高孔隙率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表面和空腔内成功包被上纳米级尿素,实现了氮肥的动力学缓慢释放,保证氮素肥力稳定,有利于植物对肥力的吸收。

    落叶木本植物铅耐性的无损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4266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44120.8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铅胁迫落叶木本植物的快速无损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盆栽土壤准备;(2)盆栽土壤铅污染处理;(3)盆栽落叶木本植物的光合测定;(4)盆栽土壤铅含量测定;(5)落叶木本植物铅耐性的无损评价。本发明方法实现了在不破坏植物生长的条件下,对落叶木本植物铅耐受性的快速、无损、高效的评价,方法简单,准确性高。

    念珠藻属藻类生态模拟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7668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140250.5

    申请日:201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念珠藻属藻类生态模拟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该系统包括培养液回收池(7)、多层培养架(1)、多个光照装置(3)、回收液过滤系统(6)、至少一个喷头(12)。该方法是将带孔培养盘置于多层培养架上,接种用藻种为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直径为1mm~2mm的藻种,接种时将藻种均匀平铺在带孔培养盘中,接种的密度控制在0.5 g/cm2~1g/cm2,接种厚度为1cm-2cm;向培养物上喷淋培养液,控制光照和培养液温度。该方法可节水80%,在葛仙米培养过程中球体不易破裂,培养过程中葛仙米抗杂藻污染能力强,杂藻污染率低,生产的葛仙米的干物质含量可高达8%。

    念珠藻属藻类浅层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5793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139757.9

    申请日:201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念珠藻属藻类浅层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该系统包括培养液回收池(7)、多层培养架(1)、多个光照装置(3)、回收液过滤系统(6)、至少一个滴液口(12)。该方法是将浅层培养盘置于多层培养架上,接种用藻种为通过无菌培养获得的直径为1mm~2mm的藻种,接种时将藻种均匀平铺在浅层培养盘中,接种的密度控制在0.5g/cm2~1g/cm2,接种厚度为1cm-2cm;向培养物上喷淋培养液,控制光照和培养液温度。该系统不需要专门的气泵进行增氧及二氧化碳,该培养方法简化步骤,去掉了通气、清洗、换培养液等过程,可节水60%以上,节约用电50%以上,可有效清除杂藻污染,且葛仙米不易破碎。

    一个模拟紫色土人工降雨径流侵蚀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3660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0723548.3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模拟紫色土人工降雨径流侵蚀的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焊接有L型板,且L型板顶部内壁开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吹风机构,且L型板顶部内壁安装有花洒顶喷,所述底板顶部外壁安装有模拟台,且L型板一侧外壁安装有水泵,所述底板顶部外壁设有水箱。本发明可通过电扇进行吹风,实现更加真实的降雨环境,还可通过滑块在环形槽内滑动,调节电扇位置,改变吹风角度,模拟不同风向,得出更多的实验数据,使得实验结果更加接近现实降雨状态下的结果,通过透明观察窗上设置的体积刻度线可非常方便得出水箱内水体积的减少量,便于计算实验时间内的降雨量是多少。

    研究油茶农林系统中土壤食物网影响凋落物分解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94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01015.0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研究油茶农林系统中土壤食物网影响凋落物分解的装置,具体涉及油茶农林系统领域,包括培养罐,所述培养罐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三根侧管,所述培养罐的一侧设置有储存罐,本发明通过设置储侧管、内管、弹簧和提取管,当需要对不同深度土层内进行提取样品时,可以先将侧管一端的内管依次向内推动,将提取罐打开,这时培养罐内的土壤会从第三通槽进入到提取管内,采集到样品后,接着通过侧盖将内管向外拉出,接着将旋钮向外拉动,带动提取管向一侧移动,直到到达第二通槽的位置,然后转动旋钮,带动提取管转动,使第三通槽与第二通槽对应,使提取管内采集的样品从第二通槽掉落,完成对样品的采集,方便对不同深度土层进行样品采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