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特征点追踪的桥梁非接触式变形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934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811452458.5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点追踪的桥梁非接触式变形测量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架设于桥梁测点上的相机聚焦于远处变形可忽略的不动结构,在桥梁加载前后采集不动结构的一系列图像,利用改进的特征点匹配算法SURF‑BRISK追踪特征点在图像中的亚像素坐标,进而得到桥梁测点处的亚像素位移,然后,通过标定的缩放系数,将像素位移转化成实际的物理位移。本发明克服了诸如位移计倾角仪等传统位移测量手段的接触时安装的复杂工序,还克服了传统图像测量方法需要在结构表面粘贴预先设计的特殊目标靶面,再者对已有的特征点匹配的筛选策略改进,提高匹配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该方法具有非接触、准备工序少、方便测点定位特点,有广泛应用前景。

    一种考虑相机姿态变化的大跨桥梁多点挠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7688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010028741.6

    申请日:2020-0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相机姿态变化的大跨桥梁多点挠度测量方法。本专利针对图片成像问题分别提出了对图像进行维纳滤波去模糊以及基于多尺度图像的细节提升,在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计算图像竖向位移时调大模板尺寸,以控制匹配精度。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普适性,比常规相机架设在岸边的方法更加节省视场;而且相机架设在桥面,突破已有光测方法观测桥梁外侧构筑物的局限性,更容易定位目标测点,而且相机架设在桥面上,诸多结构的已知尺寸参数可以直接利用,使得尺度标定更为便捷准确。

    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非接触式索力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44197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1028067.5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建 张成 田永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非接触式索力测试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图像采集、位移计算、频谱分析、索力识别。本发明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非接触式索力测试方法,结合无人机的机动性优势可以实现大跨桥梁索力快速测试。不同于传统的特征匹配方法,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利用直线检测方法计算拉索的振动位移,不需要调整任何参数,具有更高的鲁棒性,针对利用无人机采集图像过程中存在的基点扰动,本发明利用斜拉索/吊杆上相邻两点相对位移来增强高阶模态峰值,进而利用高阶模态频率差与索振动基频之间的关系来间接计算斜拉索/吊杆的索力。本发明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索力快速测量,在悬索桥、斜拉桥等的检测监测中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索力光学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7496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53027.2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索力光学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系统,该方法首先基于直线检测算法进行多个测点的图像定位以及放大系数标定;进而在测点附近选取兴趣计算区域,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提取各测点的位移响应;最后通过对拉索进行模态振型分析,结合拉索设计参数推算拉索索力大小。本发明致力于该方法的实桥应用,利用图像的非接触全场测量优势,可以提取拉索多个测点的振动响应。此外,本方法有效解决了带有中间弹性支撑等复杂未知边界拉索索力求解的难题,只需利用某阶振动频率和相应振型的五个振幅即可进行索力测量,具有更强的工程适用性。

    一种桥梁人致冲击荷载光学测量方法及其快速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58847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004467.1

    申请日:2018-0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人致冲击荷载光学测量方法及其快速测试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图像采集、行人跳跃时竖向速度信息计算、行人竖向跳跃时的加速度信息计算、人致动态冲击荷载估算和结构参数识别及性能评估。本发明基于高速相机非接触式测量的人致冲击荷载的测试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基于人工激励装置的冲击振动测试,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直接将步行天桥的行人荷载作为激励源,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城市步行桥梁的冲击振动测试,同时基于测量的人致动态冲击荷载,可以实现结构深层次参数识别,能够切实有效的实现结构性能评估。

    一种基于Mask R-CNN的交通车辆信息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916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550286.3

    申请日:2019-06-24

    Inventor: 张建 张博 许肇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ask R-CNN的交通车辆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获得交通场景中车辆的类型、轴数、长度、车速、行驶所在车道及车数统计信息。该方法首先在交通监控镜头视野范围内建立车辆虚拟检测区,然后基于Mask R-CNN网络对视频进行逐帧检测。利用SORT目标跟踪方法对进入检测区内的车辆目标进行跟踪。当车辆离开检测区后,将在检测区内车辆跟踪过程中从多帧中获得的车型、轴数与所在车道的信息序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识别值作为最终的车辆参数,对从多帧中得到的车长取平均值作为车长,然后根据车辆在检测内的行驶距离与时间计算车速,并累计对应车道上的通过车数。本发明提出的交通车辆信息获取方法智能化程度高,可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种基于卡方检验的部分粗差抗差自适应滤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15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53530.7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卡方检验的部分粗差抗差自适应滤波方法,首先,基于观测模型异常检验量,分析了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并针对由于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所导致的粗差误判问题,提出了部分粗差抗差方法;然后根据假设检验理论,构造了滤波模型整体检验量,基于卡方检验判断整体模型是否存在异常。当判定出模型存在故障时,本发明就采用部分粗差抗差自适应方法对异常的位置进行定位,并通过放大协方差,保障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最后设计了两组实验,采用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本发明所提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消弱了观测值之间相关性的影响,能准确的识别粗差位置,明显降低了粗差探测的误警率,保证了定位的鲁棒性。

    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深度学习的裂缝自动化勾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0919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517520.8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建 倪富陶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9 G06K9/6256 G06N3/08 G06T7/12 G06T7/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深度学习的裂缝自动勾画方法,其方法包括:利用迁徙学习策略得到裂缝多尺度特征图;利用卷积核大小为1×1的卷积层和双线性插值对多个尺度的特征图进行逐层融合并最终得到多维的融合特征;利用连续的多尺度全卷积网络对多维融合特征的像素信息进行进一步融合,实现对于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类别的预测。本发明可以学习到多个尺度的裂缝特征,充分考虑了不同尺度特征对应像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范围内像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快速高精度的裂缝自动勾画,能够适用于各类型复杂环境中的裂缝检测。

    一种GPS/BDS紧组合载波差分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9614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217695.7

    申请日:2018-03-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PS/BDS紧组合载波差分定位方法,首先,以GPS为基准系统,构建GPS系统内双差无电离层组合模型与GPS/BDS系统间双无电离层组合差模型,然后选取BDS基准卫星,对GPS/BDS系统间双差无电离层组合模糊度重参化并进行参数去相关,实时估计无电离层组合载波差分系统间偏差,并在必要时刻对无电离层组合载波差分系统间偏差进行基准转换以实现无电离层组合载波差分系统间偏差的持续可估性,最后利用模糊度已固定的基础载波观测值形成无电离层组合并结合已估计的无电离层载波差分系统间偏差进行系统间双差无电离层组合紧组合定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