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162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40925.2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7D493/10 , C09B57/00 , C09K9/02 , G02F1/15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稳态电致变色荧烷染料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自身具备双稳态性能,同时具有颜色艳丽丰富,切换速率快等特点的新型荧烷染料,并通过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酸丙烯酯、电解质来制备双稳态电致变色显示器。基于本发明的新型荧烷染料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优异的双稳态特性,具体表现为:在去除电压刺激后,仍可保持显色状态长达一周以上。通过调整新型荧烷染料的结构,由此可以制备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多彩的双稳态电致变色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809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0648872.1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9B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温双控型变色染料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电解质、隐色体染料和有机固体材料按1:(2‑10):(15‑50)混合后,可以制备变色温度在‑5℃‑+50℃范围内的一系列电、温双控制变色染料复配物,这种染料复配物需要电和温度的协同控制作用下变色,并能根据条件的不同,实现某种变色状态的持续稳定态,最终达到变色条件可控和变色稳定状态可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控制型变色微胶囊在电压和温度的驱动下,实现变色性能和变色稳定状态可控,驱动电压低于10V(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36V)。
-
公开(公告)号:CN110501830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648776.7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G02F1/1333 , G02F1/1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稳态染料掺杂型液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1)将树脂、光引发剂、单体、相变材料按比例混合后,搅拌得到混合物A;(2)将30~40%混合物A与60~70%染料掺杂型液晶混合后,搅拌得到混合物B;(3)加入间隔子与混合物B混合,搅拌得到双稳态染料掺杂型液晶薄膜原料;(4)涂布压合、固化。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双稳态染料掺杂型液晶薄膜在电和温度的协同控制作用下变色,并能在低温和断电情况下,实现某种变色状态的持续稳定态,颜色艳丽多变,并且驱动电压低,而且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和耐水性,能够满足人们对柔性显示及智能纺织品中液晶显色个性化和多样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80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48872.1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9B6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温双控型变色染料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电解质、隐色体染料和有机固体材料按1:(2-10):(15-50)混合后,可以制备变色温度在-5℃-+50℃范围内的一系列电、温双控制变色染料复配物,这种染料复配物需要电和温度的协同控制作用下变色,并能根据条件的不同,实现某种变色状态的持续稳定态,最终达到变色条件可控和变色稳定状态可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双控制型变色微胶囊在电压和温度的驱动下,实现变色性能和变色稳定状态可控,驱动电压低于10V(远低于人体安全电压36V)。
-
公开(公告)号:CN1188883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08655.3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胺基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器件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阴极层、电解质层和阳极层组成,阴极层包括导电基底底层和离子存储层,阳极层包括导电基底顶层和电致变色储能层,电致变色储能层为多孔交联聚苯胺层,多孔交联聚苯胺层为多磺酸取代蒽醌染料改性的聚苯胺层。通过采用多磺酸取代蒽醌染料对聚苯胺进行改性,将改性的聚苯胺负载在导电基底上制作阳极层,并制备电致变色储能器件。本发明所制备的电致变色器件兼具电致变色器件与储能器件的作用,所获得的电致变色储能器件具有较高的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经过1000次CV循环后,其电容容量保持率最高可达95.3%。
-
公开(公告)号:CN1165166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17682.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D06M11/46 , B01J13/14 , C09K9/02 , C09K15/32 , D06M13/513 , D06M15/263 , D06M11/44 , D06M23/12 , D06M15/423 , D06M15/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晒温致变色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先采用点击化学的方法将无机抗紫外剂粒子与有机抗紫外剂进行共价接枝,制备出复合抗紫外粒子,并制备出壳层负载有复合粒子的草莓型耐晒温致变色微胶囊。本发明制备的耐晒温致变色微胶囊在日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壳层上的复合粒子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反射紫外光,保护芯材中的变色染料,从而使微胶囊表现出良好变色性能的同时,满足其耐晒要求,且微胶囊可以直接在纺织色浆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0378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39227.3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稳态多刺激响应型Janus变色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双稳态多刺激响应型Janus变色纤维的方法,将纺丝母液和热致变色微胶囊混合,得热致变色纺丝液,记Janus A纺丝液;取纺丝母液和功能性纳米材料混合,得具有光热和电热转化作用的纺丝液,记Janus B纺丝液;将Janus A纺丝液、Janus B纺丝液消泡,分别装在两个注射器中,之后通过同一个针孔注入凝固浴中,即得。通过利用不对称纤维结构将深色纳米材料的光热和电热功能引入变色纤维,使其具有光、热、电三重刺激响应,并具有双稳态性,有效的解决了因功能性纳米材料颜色深而影响变色纤维色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42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40936.0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83部队
IPC: C07D493/10 , C09B57/00 ,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感温可逆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荧烷染料,不需要显色剂就可以实现变色性能,将其与相变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制备一系列二组分可逆感温变色性染料,随后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具有良好颜色性能和变色响应性能的二组分可逆温致变色微胶囊。本发明的二组分可逆温致变色微胶囊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三组分温致变色胶囊的颜色滞后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96134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45283.5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可逆温致变色荧烷染料及复配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精细化工和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本发明设计的一系列新型荧烷染料并开发了基于这种新型荧烷染料制备的双组分可逆温致变色染料以及微胶囊,所得的双组分可逆温致变色染料和微胶囊可以做到在不添加双酚A的基础上实现温致变色,与传统的三组分变色体系而言,避免了双酚A的易氧化性能对变色体系的影响,在优化成本结构的同时,完成了可逆温致变色性能的升级,推动了温致变色体系在高精度、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2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640925.2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7D493/10 , C09B57/00 , C09K9/02 , G02F1/15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稳态电致变色荧烷染料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自身具备双稳态性能,同时具有颜色艳丽丰富,切换速率快等特点的新型荧烷染料,并通过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酸丙烯酯、电解质来制备双稳态电致变色显示器。基于本发明的新型荧烷染料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优异的双稳态特性,具体表现为:在去除电压刺激后,仍可保持显色状态长达一周以上。通过调整新型荧烷染料的结构,由此可以制备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等多彩的双稳态电致变色器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