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海域的人工鱼礁投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3485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010292697.6

    申请日:2010-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开阔海域的人工鱼礁投放方法,涉及人工鱼礁建设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提高投放效率及投放精度的技术问题。该方法的具体投放步骤如下:1)设定鱼礁单体拟投点的GPS坐标,将定位船逆流驶至拟投点;2)先在定位船的船首找到拟投点的坐标位置,再将定位船逆流驶离拟投点后锚泊,然后将一系有浮绳的浮球标志物放入水中使其飘浮在拟投点的坐标位置;3)将投放船逆流驶至浮球标志物边上后以首尾抛锚方式锚泊;4)将投放船上的鱼礁单体用吊放设备投放至浮球标志物所标志的投放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提高人工鱼礁建设效果。

    一种人工鱼礁配置组合效果的量化和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9453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196888.X

    申请日:2009-09-30

    Inventor: 张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人工鱼礁配置组合效果的量化和评价方法,其以人工鱼礁模型对鱼类等对象生物的诱集效果的试验数据为依据,根据水槽试验中鱼类等对象生物在单个鱼礁周围及多个(2个或3个)鱼礁不同间距配比下鱼礁附近分布状况来量化鱼礁配置的效果,从而得出人工鱼礁适宜的配置组合间距和配置方法。采用本发明人工鱼礁模型对典型岩礁性鱼类及其他鱼礁诱集对象(如刺参、海胆、鲍等海珍品)诱集效果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人工鱼礁模型单体及不同配置组合对鱼群诱集效果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找出比较适宜的鱼礁配置组合参数,对人工鱼礁建设工程中礁体配置组合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一种高效收集eDNA分子的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016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03486.X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收集eDNA分子的装置,涉及eDNA技术领域,包括网衣,所述网衣为筒状体,其上网口连接用于拖行的牵引绳,其下网口连接进水部,所述进水部为筒状体,用于引导水流进入装置,所述进水部内设置有允许水体通过的杂物拦截网;所述进水部远离所述网衣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内固接有滤板,所述滤板上开有若干过水孔,所述滤板上还设有多个滤盒槽,滤盒槽内放置有滤盒,所述滤盒内固定有用于收集eDNA分子的滤膜。本发明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实现了eDNA的高效收集,同时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和损失,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43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29666.X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元复合式船型鱼礁及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报废船只进行表面处理,得到船礁主体;S2、在船礁主体上开设若干不规则孔洞;S3、对船礁主体的表面进行加工,得到凹凸外表面;S4、将船礁主体的船舱分割成若干半封闭空间;S5、在船礁主体的甲板上安装网状结构和若干混凝土构建礁;S6、将船礁主体沉入海中并进行加固;S7、开始工作并监测水下环境。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对报废船只二次利用,能够减少资源浪费,若干混凝土构建礁和半封闭空间可以为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并促进生物之间的互动。

    一种适用于热带海域的人工鱼礁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185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80343.3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热带海域的人工鱼礁,包括顶板,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通过弹性拨片固定成体石珊瑚;底板设置于顶板下方,顶板与底板之间通过两对称设置的侧板固定连接;底板底面还安装有底柱;两侧板相对面均开设有滑动槽,两滑动槽分别滑动设置有托盘的两端;托盘上有人工繁育的珊瑚稚体。本人工鱼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拼装式设计便于运输和组装;通过弹性拨片的设计解决了实际移植过程中成体珊瑚固定不便的难点,提高人工珊瑚的培养效率,提升珊瑚的成活率;抽拉式的托盘便于珊瑚幼体在鱼礁上进行培育,可大幅缩减人工成本,提高珊瑚成活率。

    一种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及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9436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65850.1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一种综合多营养级海水网箱养殖系统装置及养殖方法,环形外围浮体漂浮于海面,其内缘下方固设养鱼箱体;在养鱼箱体下方卧式悬挂一块负载板,负载板上开设牵引绳通过孔;养参箱体搁置在负载板上;养参箱体内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养参笼;牵引绳上端固定在外围浮体上,牵引绳中段绕系在养参箱体上,牵引绳下端活动穿过牵引绳通过孔,端部固定住第一沉子;外围浮体上设置多根将其固定在设定位置的锚绳,锚绳上设有浮子,锚绳上悬置养鲍箱体,养鲍箱体内活动插装隔板。本系统通过不同营养级共养生物间的合理搭配和循环共生,缓解了传统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了以往网箱养殖单一化模式造成的自身污染问题。

    一种钢竹浮式人工鱼礁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36535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310645728.5

    申请日:2013-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Y02A40/8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竹浮式人工鱼礁,包括三角钢框架、竹框架、泡沫浮子、贝类吊养装置、传感器搭载平台、太阳能电池板和航标指示灯,竹框架与三角钢框架共同组成一个框架,多个泡沫浮子均匀设置于框架的边缘,太阳能电池板和航标指示灯均设置于传感器搭载平台上,贝类吊养装置为多个并均匀设置于框架的下面。本发明既能够诱集中上层鱼类,又能够用于贝类和藻类的吊养、同时还具有航行安全标识功能,另外,传感器搭载平台的设计用于搭载各种环境和海况监测的传感器。坚固耐用,稳定性好、内部空间大,适宜负趋光鱼类及中上层鱼类栖息;尤其适宜在软底质及于底层沉式鱼礁配合使用。

    一种聚鱼型海洋牧场功能构件配置组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5119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645746.3

    申请日:2013-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鱼型海洋牧场功能构件配置组合方法,由圆角六边形聚鱼构件和台面框架型聚鱼构件构成,两种聚鱼构件为一个组合,由多个组合组成聚鱼型海洋牧场功能构件,每个组合之间间距为100-200m,投放水深为10-1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配置和布局上要体现出多功能立体化利用格局,既能够聚集近底层鱼类同时又能够聚集中上层鱼类,而且通过流场的调控使局部海域环境得到改善,如有利于营养物质交互和利用,有利于藻类等植物附着生长等,实现高效产出的目标。

    生物磁响应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8397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67332.8

    申请日:2016-03-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21/00

    Abstract: 一种生物磁响应装置,涉及电磁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生物磁响应研究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设有上下各一个容腔的外桶,及安装在外桶内的亥姆霍兹线圈;外桶的下容腔从左至右分隔成三个腔室,外桶的上容腔内形成有一个外水槽、一个中央水槽及两个内水槽,所述外水槽呈环形,并且外水槽包围住中央水槽及两个内水槽;所述中央水槽从亥姆霍兹线圈的内环穿过,中央水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外水槽,所述内水槽为前后两端开放的弧形槽,内水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外水槽,两个内水槽分别位于亥姆霍兹线圈的左右两侧。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适用于生物磁响应实验。

    一种基于量化人工鱼礁诱集效果影响因素的鱼礁设计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4012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96889.4

    申请日:2009-09-30

    Inventor: 张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化人工鱼礁诱集效果影响因素的鱼礁设计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对于礁体特点的分析及对影响因素进行指标化分解;选择试验对象进行试验验证;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将礁体的特征因素引入,然后对影响鱼礁试验对象诱集效果的特征因子进行比较,筛选鱼礁特征因子影响鱼礁诱集效果的主次顺序,最后对礁体设计及结构优化提出改进意见。本发明从鱼礁本身结构特点出发通过评价人工鱼礁特征因子对鱼礁诱集效果的影响程度大小,从而消除了人工鱼礁设计上的不利影响因素,充分发挥了人工鱼礁对生物的诱集功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