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LOCA事故后破口虹吸的非能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216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86623.6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缓解LOCA事故后破口虹吸的非能动装置,包括螺旋叶片、叶轮轴、旋叶轮、喷放管和管套;螺旋叶片设置固定于叶轮轴上,所述旋叶轮与叶轮轴的下端与管套内壁焊接固定连接,旋叶轮与螺旋叶片适配连接;喷放管设置于管套的下方,喷放管与套管的基准线对准,喷放管与套管分别通过支架或吊装固定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直接连接的需要深入压力容器内的管道,当压力容器外的管道发生破裂时,由于旋叶轮和螺旋叶片产生的旋流流动阻力大,通过装置和破口的反应堆冷却剂泄漏量则变少,缓解了事故后果,另一方面也延缓了事故的发展速度,使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处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一种安全壳非能动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400579U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21403753.4

    申请日:2020-07-16

    Inventor: 戚展飞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壳非能动的冷却装置,包括导流板(1),所述导流板(1)底部通过导流板支撑(35)与安全壳(4)内壁相连,所述导流板(1)顶部设有导流板顶部开口(2);所述导流板(1)底部设有导流板底部收集槽(33),所述导流板底部收集槽(33)和所述安全壳内壁收集槽(31)相连接;所述导流板支撑(35)与所述连接槽(32)作一体化设计。本装置使得事故后安全壳内产生的蒸汽有效到达钢制安全壳内壁面;有效地回收钢制安全壳内壁面被冷凝的蒸汽所产生的液体,并促进安全壳内持续的带热循环,从而帮助实现安全壳内压力和温度的降低,提高事故后的安全裕量。

    一种反应堆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847699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0643220.7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入口管道(2)、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入口隔离阀(3)、热交换器(4)、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出口管道(5)、汽动泵(6)、汽动泵出口隔离阀(7)、汽动泵出口管道(8)、汽动泵旁路管道(9)、汽动泵旁路隔离阀(10)、汽动泵蒸汽入口管道(11)、汽动泵入口隔离阀(12)、水箱(13)及蒸汽发生器(14);该系统利用汽化及冷凝的方式,依靠密度差驱动流体在系统内形成自然循环,带出堆芯余热带出堆芯余热。

    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210606653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0952704.7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至少布置两列及以上换热器序列,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上布置有至少2级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序列布置在贴近所述压力容器内壁面,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中的每级换热器通过之间的连接管线上的隔离阀串联并隔离;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由一条给水管线和对应于不同功率等级热负荷需求的蒸汽/热水输出管线组成,所述给水管线和汽/热水输出管线上均设置隔离阀。取消主泵,并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多级串联换热器实现多功率等级能量输出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缓解LOCA事故后破口虹吸的非能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450920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1576773.6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缓解LOCA事故后破口虹吸的非能动装置,包括螺旋叶片、叶轮轴、旋叶轮、喷放管和管套;螺旋叶片设置固定于叶轮轴上,所述旋叶轮与叶轮轴的下端与管套内壁焊接固定连接,旋叶轮与螺旋叶片适配连接;喷放管设置于管套的下方,喷放管与套管的基准线对准,喷放管与套管分别通过支架或吊装固定装配;与现有技术相比,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直接连接的需要深入压力容器内的管道,当压力容器外的管道发生破裂时,由于旋叶轮和螺旋叶片产生的旋流流动阻力大,通过装置和破口的反应堆冷却剂泄漏量则变少,缓解了事故后果,另一方面也延缓了事故的发展速度,使操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处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09507U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21426372.6

    申请日:2017-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其由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及水箱、稳压装置以及相应的管道和阀门组成,所述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包括压力容器侧换热器和水箱侧换热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针对一体化全自然循环小型堆,采用非能动的设计理念,利用系统环路内流体的汽化及冷凝带出堆芯余热,并将电厂带至安全状态。

    一种先进简化的小堆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6487334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23152034.2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先进简化的小堆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包括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压力容器第2层壳体、主回路管线及非能动余排热交换器、补水箱;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位于所述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顶部外侧,所述主回路管从所述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的顶部穿出,穿过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在所述压力容器第1层壳体和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之间的所述主回路管上设置有双层壳体间主回路管线隔离,在所述压力容器第2层壳外的所述主回路管线上设置有壳体外主回路管线隔离。本实用新型采用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不依赖外部驱动力,极大地降低能动系统失效概率,提升反应堆的安全性。

    一种适用于多用途反应堆的系统化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450909U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20368327.X

    申请日:2021-02-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用途反应堆的系统化非能动专设安全系统,包括压力容器(19)、安全壳外侧壁冷却水箱(29)、内置换料水箱(6),蒸汽管线(25)、给水管线(26)、中间回路入口管线(14)及中间回路出口管线(15),所述中间回路入口管线(15)与所述内置换料水箱(6)底部通过余排出口管线(13)相连,所述中间回路出口管线(14)与内置换料水箱(6)底部通过低温余排入口管线(8)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专设安全系统取消了高中压安注,系统更为简化,并可同时满足多用途反应堆的高温运行模式和低温运行模式,使堆芯衰变热导出更为高效、安全、稳定、可靠。

    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6623785U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22935260.6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包括安全壳、堆芯、压力容器、余热排出系统热交换器和换料水箱;安全壳顶端设置有顶盖,安全壳内部一侧设置有换料水箱,安全壳内部中部设置有压力容器;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取消了一回路冷却剂主管道,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取消了中压安注系列,简化系统设计;无需依靠外部动力或安全级交流电源实现事故缓解,采用水冷空冷衔接匹配钢制安全壳外混凝土紧贴设计;优化了安全换料设计,采用顶部换料方式,正常运行时,节约换料时间,提升了小堆经济性;事故时,极大降低事故后通过安全壳泄漏的放射性,增强了小堆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