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视觉仿真与实验系统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49993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610026661.7

    申请日:2006-05-18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人工视觉仿真与实验系统,包括视频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刺激脉冲产生与控制模块、反馈诊断模块。视频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采集视频图像,并完成视频图像的分割、增强,以及图像到激励脉冲的转化处理,处理后的信号经无线收发模块送到刺激脉冲产生与控制模块,由刺激脉冲产生与控制模块产生并控制多路刺激脉冲,通过微电极阵列实现对生物组织的刺激,另外,从生物体反馈回来的信息逆向经过刺激脉冲产生与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反馈诊断模块,再由反馈诊断模块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摄视频图像的输入。本发明实现简单,可仿真人工视觉的全过程,获取人工视觉过程的关键技术与数据。

    人造视网膜神经柔性阵列微电极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34404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10036558.5

    申请日:2007-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造视网膜神经柔性阵列微电极芯片及其制造方法,以聚对二甲苯为柔性基底,采用微机电系统加工工艺,制备出由若干个微电极敏感元排列构成的微电极阵列,并将微电极阵列与微电缆引线、引线接点、转接口等部分合成,构成一个人造视网膜神经柔性阵列微电极芯片。这种视网膜芯片集成体用于植入眼内,与视神经对接,传输电信息,刺激视神经从而达到恢复视觉功能。本发明采用聚对二甲苯为柔性电极基底,其具有的阻抗低、相位延迟小、力学性能优异的特性,可最大限度减少对神经组织在电信号刺激过程中引起的热损伤。长期置于眼内,通过该芯片直接电刺激视网膜,产生理想视觉的潜力较大,而且长期稳定性好。

    基于微光机电系统的可调节人工晶体

    公开(公告)号:CN100457061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610024505.7

    申请日:2006-03-09

    Inventor: 周传清 任秋实

    Abstract: 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基于微光机电系统的可调节人工晶体。本发明包括: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和眼外控制系统。所述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包括:正透镜、负透镜、信号与能量接收线圈、人工晶体襻、信号处理与控制单元、微马达、导轨。所述眼外控制系统包括:信号与能量发送线圈、红外测距单元、供能单元和眼镜框架。所述眼外控制系统具有供能,测距和信号与能量耦合到位于眼内的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所述的可植入眼内的变焦透镜系统含有信号与能量接收、处理与控制供能,在微马达驱动下使所含的负透镜沿轴向移动,从而改变所植入眼的屈光度,保证所视目标实时地准确成像在视网膜上。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及其电极接口、灌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1337110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41670.2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及其电极接口、灌塑模具,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视神经刺激用金属微丝电极阵列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84159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810038196.8

    申请日:2008-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视神经刺激用金属微丝电极阵列制作方法,步骤为:步骤一,剥离金属丝两端部分绝缘层;步骤二,利用电化学腐蚀回路腐蚀暴露的金属丝一端,金属丝脱离液面后,断开开关,即被取出。步骤三,选取多根腐蚀完毕的金属丝,插入到打孔的塑料基板上,露出部分金属丝,并采用环氧树脂AB胶固定,并采用漆包线连接金属丝和外电路连接器。步骤四,将此金属微丝电极阵列放置在塑料模具内,并浇注医用硅胶粘合剂,固化后,取出微电极,便得到适合于视神经刺激的铂铱合金丝微电极阵列。本发明能够使电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得的电极适合刺入到生物组织内部和体内长期植入。

    视觉光学分析系统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48982A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810035551.6

    申请日:2008-04-03

    Abstract: 一种医用光学技术领域的视觉光学分析系统,本发明中,准直激光光源的出射光经过第一分光镜反射至角膜,闪光灯的灯光通过光栅和滤光投影系统后的出射光投射到第二分光镜,第二分光镜位于滤光投影系统与第一分光镜之间,口径匹配系统和目标物成像物镜之间设有第三分光镜,目标物置于第三分光镜外侧,第三分光镜和滤光成像系统之间设有第四分光镜,角膜的一部分出射光反射经滤光成像系统到达监视CCD,离焦补偿系统设置于口径匹配系统内部,散光补偿系统位于口径匹配系统和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之间,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本发明能够高精度的测量角膜地形图和人眼整体像差,同时高精度的计算出角膜像差和人眼内部像差。

    视觉假体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39008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34286.X

    申请日:2008-03-06

    Abstract: 一种视觉假体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中,图像采集模块是一个CMOS数字图像传感器,它将获取的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模式;无线传输模块负责图像采集模块与图像处理模块的通讯,它将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到的图像信息传输到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图像信息预校正,改善图像质量,然后进行图像信息简化、增强、编码处理,使获取的图像信息转化为视觉系统能接受的脉冲激励模式以提供给体内刺激模块,并且为用户提供了自我调节的功能。方法为:先进行图像预处理,再经过图像复杂度判断,将图像分为三类,并采用相应的处理流程。本发明解决现有的不足,应用于所有类型视觉假体。

    基于触觉的模拟视幻觉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169683A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200710170771.5

    申请日:2007-11-22

    Abstract: 一种视觉假体技术领域的基于触觉的模拟视幻觉定位系统,包括头盔显示器、头部辅助定位装置、触摸屏、计算机、触觉导航装置和触摸板。首先,由头盔显示器作为刺激源提供模拟视幻觉刺激,使用者头部由头部辅助定位装置固定于相对触摸屏位置固定处,选择合适的刺激模式的模拟视幻觉产生软件,由计算机产生模拟视幻觉,使用者判断头盔显示器中的模拟视幻觉位置后,在触觉导航装置或者触摸板辅助下,在触摸屏上指示定位,由相应软件对反馈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出使用触觉感知的模拟视幻觉的定位的准确性,离散度等信息的分析和评估。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中的射频通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897471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027985.2

    申请日:2006-06-22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中的射频通信装置,包括:能量传输部分、前向数据传输部分和反馈信息传输部分。能量传输部分产生整个系统的能量,经线圈耦合将能量传输至体内,在体内滤除高频干扰信号,最终向刺激器及体内有源电路提供直流偏置电压;前向数据传输部分将数字图像信息由体外传输至体内;反馈信息传输部分将体内信息反馈传输至体外监视器以供监测,能量传输部分为另外两部分提供能量来源。本发明将能量传输和数据传输分开,可对能量输入大小进行实时控制从而达到提高能量传输效率的目的,具有适用性强、实时性高、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大等特点。

    植入式可编程神经刺激器

    公开(公告)号:CN1868555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610025658.3

    申请日:2006-04-13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植入式可编程神经刺激器,包括:通信部分、处理控制部分和电极驱动部分,通信部分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与体外控制部件相连,其后连接处理控制部分,处理控制部分后连接电极驱动部分以驱动电极阵列,通信部分对通过无线射频方式传入的能量和信息进行处理,处理控制部分使用FPGA实现对传入信息的解码、信息分配与传送控制、电极驱动电路的控制以及电源的控制,电极驱动部分使用模拟电路产生微电流或电压,并多次级连放大,以满足不同刺激所需的条件,同时还实现电荷累积消除的功能。本发明应用于产生人工听觉、视觉,缓解帕金森症与抑郁症的病状,减轻病人的痛感,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