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3776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80037907.8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判别压缩机等驱动对象机械的运转模式的逆变器控制装置。本发明的逆变器控制装置(17)的特征在于,具备:运转模式判别部(7),根据对在具有机械角一个旋转中的电力变动中的电力或轴转矩的变动分量频率的运转模式下运转的电动机(1)施加控制电压的电源线的电流估计电动机(1)的电力或轴转矩,基于与估计出的估计电力或估计转矩的变动分量频率相关联的频率分量,判别电动机(1)的运转模式;转速指令值生成部(13),生成与由运转模式判别部(7)判别出的运转模式相应的转速指令(ωe*);以及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部(12),基于转速指令(ωe*)的值生成对电动机(1)施加的控制电压的电压指令(电压指令矢量(Vuvw*))。
-
公开(公告)号:CN109563836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780042513.0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压缩机具备压差供油机构,所述压差供油机构具有不同于供油泵而利用油积存空间与供油路径的压力差将油积存空间的油引导到供油路径的油供给通路,压差供油机构的油供给通路与位于供油泵的排出侧的油出入口连通且具有阀机构,在供油泵的排出侧的压力相对于油积存空间的压力为规定的压力差以上的情况下,阀机构将油供给通路切断,在相对于油积存空间的压力小于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下,阀机构将油供给通路开通。
-
公开(公告)号:CN10956383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80042513.0
申请日:2017-02-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压缩机具备压差供油机构,所述压差供油机构具有不同于供油泵而利用油积存空间与供油路径的压力差将油积存空间的油引导到供油路径的油供给通路,压差供油机构的油供给通路与位于供油泵的排出侧的油出入口连通且具有阀机构,在供油泵的排出侧的压力相对于油积存空间的压力为规定的压力差以上的情况下,阀机构将油供给通路切断,在相对于油积存空间的压力小于规定的压力差的情况下,阀机构将油供给通路开通。
-
公开(公告)号:CN10493727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380070654.5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3/02 , F04B39/0246 , F04C18/0215 , F04C18/0261 , F04C23/005 , F04C23/008 , F04C28/02 , F04C29/0085 , F04C29/026 , F04C29/045 , F04C29/12
Abstract: 密闭型压缩机具有:在底部储存润滑油的密闭容器;具有定子及转子的电动机;安装在转子上的驱动轴;通过驱动轴的旋转来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构;设置在转子的上方并将制冷剂气体升压的旋转升压机构;将电动机的上侧空间分隔成外侧空间和内侧空间从而包围旋转升压机构的圆筒侧壁;以及使制冷剂从该内侧空间向密闭容器的外部回路流出的排出管,从压缩机构向密闭容器内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从电动机的下侧空间起,通过转子的转子通风孔移动到转子的上端,流入旋转升压机构而被升压,之后,向内侧空间流动而将该空间升压,在抑制制冷剂气体从外侧空间流入内侧空间的同时将制冷剂气体从排出管向外部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334884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380028116.X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5 , F04B39/0238 , F04B39/0284 , F04B39/04 , F04C18/02 , F04C18/0207 , F04C18/356 , F04C23/008 , F04C29/0021 , F04C29/026 , F04C29/045 , F04C2240/807 , F04C2240/809 , F04C2270/20 , F04D25/06 , F04D29/063 , F04D29/662 , F25B1/04 , F25B31/004 , F25B43/02
Abstract: 一种密闭式压缩机,具有设在转子的上方并同步旋转的离心叶轮,流入下侧空间的制冷剂通过转子通风孔上升流入上侧空间并从排出管流出。离心叶轮具有设在转子的上侧的油分离板和立设在油分离板下表面的多个叶片,并形成将从转子通风孔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叶片间流路的内侧入口的叶片内侧流路,并在整个圆周方向配置叶片间流路的外侧出口,使在通过叶片间流路时升压了的制冷剂从外周出口向上侧空间流出。将油分离板配置在叶片间流路的上表面侧和叶片内流路的上方侧,堵塞不通过叶片间流路而直接从叶片内侧流路向排出管流出的短路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28371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80029938.4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2 , F04C18/356 , F04C23/001 , F04C23/008 , F04C28/02 , F04C28/065 , F04C28/08 , F04C29/04 , F04C2270/80 , F04C2270/86 , F25B1/02 , F25B13/00 , F25B31/026 , F25B49/022 , F25B2313/0314 , F25B2313/0315 , F25B2400/074 , F25B2600/021 , F25B2700/2104 , F25B2700/2106 , Y02B30/741
Abstract: 在具备双气缸压缩机(100)的热泵装置(200)中,所述双气缸压缩机(100)具有电动机(8)及由电动机(8)驱动的两个压缩部(10、20),并具有根据运转条件将运转模式切换为使压缩部(10、20)中的一个为非压缩状态的单独运转或使压缩部(10、20)双方为压缩状态的并列运转这两个运转模式的结构,该热泵装置具备:变频驱动控制装置(150),其向双气缸压缩机(100)的电动机(8)供给驱动电力;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145),其基于从变频驱动控制装置(150)取得的电信号,判别当前的运转模式;以及能力控制装置(160),其确定电动机(8)的旋转频率以使目标对象物的温度接近设定值,并基于运转模式检测判别单元(145)的判别结果控制变频驱动控制装置(150)。
-
公开(公告)号:CN10514367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3073.0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04C18/356 , F04C23/00 , F04C2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3/001 , F01C21/0845 , F01C21/0863 , F04C18/3564 , F04C18/3568 , F04C23/008 , F04C28/06 , F04C29/0085 , F04C29/02 , F25B31/026
Abstract: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100)具有多个压缩机构部(第1压缩机构部(10)、第2压缩机构部(20))。使拉开力向驱动轴径向外侧作用于上述多个压缩机构部中的、至少一个压缩机构部的叶片,与其他压缩机构部相比,向所述活塞侧推压所述叶片的推压力变小,平常是由吸入压力与排出压力之间的气体压力差引起的推压力大于上述拉开力,叶片顶端成为向旋转活塞外周壁推压的状态并进行压缩运行,但是当上述拉开力大于上述推压力时,在将用于从密闭容器向叶片背面导入油的连通空间保持为排出压力状态、将叶片顶端保持为吸入压力状态的状态下,使叶片顶端自动地自所述活塞外周壁离开,若自旋转活塞离开一定距离以上,则上述拉开力相对于上述推压力的差异呈阶梯函数地较大地发生变化,具有在离开的位置稳定地保持叶片的保持机构,设为非压缩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334884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8116.X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005 , F04B39/0238 , F04B39/0284 , F04B39/04 , F04C18/02 , F04C18/0207 , F04C18/356 , F04C23/008 , F04C29/0021 , F04C29/026 , F04C29/045 , F04C2240/807 , F04C2240/809 , F04C2270/20 , F04D25/06 , F04D29/063 , F04D29/662 , F25B1/04 , F25B31/004 , F25B43/02
Abstract: 一种密闭式压缩机,具有设在转子的上方并同步旋转的离心叶轮,流入下侧空间的制冷剂通过转子通风孔上升流入上侧空间并从排出管流出。离心叶轮具有设在转子的上侧的油分离板和立设在油分离板下表面的多个叶片,并形成将从转子通风孔流出的制冷剂引导至叶片间流路的内侧入口的叶片内侧流路,并在整个圆周方向配置叶片间流路的外侧出口,使在通过叶片间流路时升压了的制冷剂从外周出口向上侧空间流出。将油分离板配置在叶片间流路的上表面侧和叶片内流路的上方侧,堵塞不通过叶片间流路而直接从叶片内侧流路向排出管流出的短路路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