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9103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80103745.4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2H7/20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D)具有电力用开关元件(1)和用于对电力用开关元件(1)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100)。驱动装置(100)具有:电压源(3);开关元件(15);电容器(4),其经由开关元件(15)与电压源(3)并联连接;开关元件(5、6),其设置于电容器(4)与电力用开关元件(1)的栅极端子之间;第1比较装置(U1),其输出电容器(4)的电压与基准值(VQR)之间的比较结果;第2比较装置(U2),其输出电力用开关元件(1)的栅极电压与基准值(VR)之间的比较结果;以及短路判定器(14),其使用第1比较装置(U1)的输出信号和第2比较装置(U2)的输出信号而进行电力用开关元件(1)的短路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171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80103899.3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IPC: H01R4/64
Abstract: 连接构造(100)具备电路基板(1)、绝缘构件(3)、框体(2)以及导线(4)。绝缘构件(3)包括第一部(3a)和第二部(3b)。第一部(3a)固定于电路基板(1)。第二部(3b)与第一部(3a)相向。在框体(2)固定有第二部(3b)。框体(2)包括接地的接点(21)。导线(4)在卷绕于绝缘构件(3)的状态下将电路基板(1)与框体(2)电连接。从导线(4)与框体(2)连接的位置到接点(21)为止的沿着框体(2)的表面的最短距离比从绝缘构件(3)的第二部(3b)到接点(21)为止的沿着框体(2)的表面的最短距离短。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080104008.6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3K17/0812
Abstract: 栅极电流检测器(8)检测在驱动器(80)与电力用半导体元件(1)的控制电极之间流过的栅极电流。栅极电荷量运算器(9)根据检测的栅极电流量,计算对电力用半导体元件(1)供给的栅极电荷量。短路检测器(300)根据栅极电流的大小以及栅极电荷量的大小,检测支路短路或者负载短路。短路检测器(300)包括:栅极电流判定器(101),比较栅极电流的大小和至少1个基准值;栅极电荷量判定器(11),比较栅极电荷量的大小和至少1个基准值;以及短路检测用逻辑运算器(18),执行栅极电流判定器(101)的输出信号和栅极电荷量判定器(11)的输出信号的逻辑运算。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84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548.4
申请日:2019-01-1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多个驱动电路(110、210)分别驱动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力用半导体元件(100、200)。各驱动电路包括控制指令部(112)、电流检测器(111)、微分器(113)以及积分器(115)。电流检测器(111)检测控制指令部(112)输出接通指令后流入到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栅极端子的栅极电流。微分器(113)对由电流检测器(111)检测出的栅极电流进行时间微分。积分器(115)对由电流检测器(111)检测出的栅极电流进行时间积分。判定器(1000)根据各驱动电路中的微分值以及积分值,判定多个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任意电力用半导体元件是否为过电流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7852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42550.7
申请日:2016-07-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2M7/48
Abstract: 二极管整流器(110)将从中性点接地的三相交流电源(100)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平滑电容器(120)将通过二极管整流器(110)整流出的直流电压平滑化。逆变器(130)将已通过平滑电容器(120)平滑化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希望的交流电压。双向开关(160)及Y电容器(170)串联连接于平滑电容器(120)的一端与接地之间。检测器(180)对平滑电容器(120)两端的电压进行检测。控制部(190)与检测器(180)的输出相对应地对双向开关(160)进行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122626B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380075684.5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椋木康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1/02 , H02K11/024 , H02K11/05 , H02K11/33 , H02M7/003 , H02M7/493 , H02M7/537
Abstract: 逆变器装置(1)由被收容于圆筒状的金属框体(100)的内部的2个系统的逆变器(11、12)构成,分别将直流电力变换为3相交流电力。逆变器(11、12)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151、152、153、161、162、163);直流汇流条(120、130),向这些功率半导体元件供给直流电力;电容器(141、142),与直流汇流条(120、130)连接;以及切换器(171、172),连接于直流汇流条(120、130)与直流输入端子(110)之间。在直流输入端子附近配置了阻抗高的切换器,所以由于功率半导体元件的开关而产生的电磁噪声经由电容器在逆变器内部循环、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363629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180071898.6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Abstract: 将规定板厚的平板(102)的面作为冷却面(101),在一端面(102a)形成一对制冷剂入口及出口(111、112),在与冷却面(101)相反的侧的面内形成:第一及第二制冷剂流路(131、132)、与制冷剂入口(111)连通并用于将制冷剂分流到各制冷剂流路(131、132)的制冷剂分支路径(121)、以及从各制冷剂流路(131、132)的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汇合的制冷剂汇合路径(122),在第一制冷剂流路(131)中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制冷剂流过与第一制冷剂流路(131)立体交叉地形成的制冷剂连通流路(123),在第二制冷剂流路(132)中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一制冷剂流路(131)中流动的制冷剂流入制冷剂汇合路径(122)。由此,可以避免压力损失、得到高冷却性能并且实现包括制冷剂配管等在内的冷却系统的简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