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6129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580026937.9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空调装置(300)中,由送风机(12)吸入到了室外机(100)的框体(13)的空气从该框体(13)的上部排出,液体集管部分(7a、7b)分别成为与在上下方向上分割室外热交换器(8)而得到的多个分割区域的各传热管(15)连接的结构。另外,分流器(6)将由气液分离器(5)调节了干燥度的二相制冷剂向液体集管部分(7a、7b)的每一个分别供给,向液体集管部分(7a、7b)的每一个分别供给与和各液体集管部分(7a、7b)连接的分割区域的风量相应的量的该二相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899884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480072377.6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野博幸
Abstract: 一种通过配管与负荷侧单元(300)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热源侧单元(10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01);作为蒸发器或者散热器发挥功能的热源侧换热器(103);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液体状的制冷剂和气体状的制冷剂,并且供液体状的制冷剂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出口与热源侧换热器(10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制冷剂流入侧的连接配管(404)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16);将气液分离器(116)中供气体状的制冷剂流出的气体制冷剂流出口与热源侧换热器(10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制冷剂流出侧的配管连接的第六连接配管(125);以及对从第六连接配管(125)通过的制冷剂进行控制的节流装置(117)。
-
公开(公告)号:CN10483821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280077495.7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野博幸
IPC: F24F11/64 , F25B1/00 , F25B49/02 , F24F11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5/02 , F24F11/77 , F24F11/85 , F25B13/00 , F25B49/02 , F25B2313/0231 , F25B2313/0233 , F25B2313/0253 , F25B2313/0272 , F25B2313/02741 , F25B2313/0293 , F25B2313/0294 , F25B2313/0314 , F25B2400/13 , F25B2400/23 , F25B2600/0253 , F25B2600/19 , F25B2600/21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Y02B30/741
Abstract: 根据使用负载检测机构(315)求出的负载侧单元(300)的负载变更目标冷凝温度和目标蒸发温度,控制压缩机(101)的运转频率和送风机(106)的转速,以使得:使用温度检测机构求出的冷凝温度与目标冷凝温度一致,且使用温度检测机构求出的蒸发温度与目标蒸发温度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5899884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80072377.6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野博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 F24F1/06 , F25B49/02 , F25B2313/005 , F25B2313/006 , F25B2313/0231 , F25B2313/0253 , F25B2313/0272 , F25B2313/02741 , F25B2313/0292 , F25B2313/0294 , F25B2313/0314 , F25B2400/13 , F25B2400/23 , F25B2600/2513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Abstract: 一种通过配管与负荷侧单元(300)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热源侧单元(100),具有: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101);作为蒸发器或者散热器发挥功能的热源侧换热器(103);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成液体状的制冷剂和气体状的制冷剂,并且供液体状的制冷剂流出的液体制冷剂流出口与热源侧换热器(10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制冷剂流入侧的连接配管(404)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16);将气液分离器(116)中供气体状的制冷剂流出的气体制冷剂流出口与热源侧换热器(10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时的制冷剂流出侧的配管连接的第六连接配管(125);以及对从第六连接配管(125)通过的制冷剂进行控制的节流装置(117)。
-
公开(公告)号:CN11062194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780088825.5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控制装置、旁通配管、制冷剂冷却器、第二节流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而且,控制装置在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被控制为设定开度以下的指示开度的情况下,并在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进行增大第二节流装置的开度,并在增大后返回至指示开度的异物释放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4189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80086542.7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调装置具备: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多根传热管和集管集合管,多根所述传热管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排列且供制冷剂流动,所述集管集合管在内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流通空间,并使制冷剂从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排列的多根支管流入多根传热管;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在旋转的毂的周围具有叶片,且叶片的旋转面相对于多根传热管在水平方向上相向;以及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以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向上流动的方式使制冷剂流入流通空间,并在热交换器中使制冷剂蒸发,在集管集合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样式是气相制冷剂聚集在集管集合管的中央而液相制冷剂聚集在壁面的环状流或搅拌流,在将流通空间的水平面中的中心设为0%,将集管集合管的壁面的位置设为100%,并用0~100%表示距水平面中的中心的距离的情况下,在高度处于叶片旋转的高度的范围内的多根支管中,位于毂的高度以下的支管的大部分以前端距中心的距离处于0~50%的方式插入集管集合管中,位于毂的高度之上的支管的大部分以前端距中心的距离大于50%的方式与集管集合管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690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80089006.8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集管具有多个支管和集管集合管,在流入集管集合管的制冷剂的流动形态为环状流或搅状流时,插入到集管集合管的支管的前端部连接成穿过液相的厚度δ[m]而到达气相。在此,在设制冷剂流速为G[kg/(m2s)]、制冷剂的干度为x、集管集合管的内径为D[m]、制冷剂液体密度为ρL[kg/m3]、流入集管集合管的流通空间的制冷剂的气体表观速度的变动范围的最大值即基准液体表观速度为ULS[m/s]时,液相的厚度δ[m]由δ=G×(1-x)×D/(4ρL×ULS)来定义。另外,基准液体表观速度ULS[m/s]由G(1-x)/ρL来定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139089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1472.5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具备:壳体,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并构成轮廓;风扇,其设置在壳体内,从吸入口吸入外部空气,并从吹出口将外部空气排出;以及热交换器,其设置在壳体内,使风扇吸入的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具备:第一热交换器主体,其由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的多个翅片、和在并列设置方向上贯通翅片并供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多根扁平管构成;以及第二热交换器主体,其由隔开间隔地并列设置的多个翅片、和在并列设置方向上贯通翅片并供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多根圆管构成,与第二热交换器主体相比,第一热交换器主体配置在靠风扇附近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46129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26937.9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4 , F25B1/00 , F25B13/00 , F25B39/00 , F25B39/02 , F25B39/028 , F25B49/02 , F25B2313/0233 , F25B2313/0294 , F25B2400/23 , F25B2500/09 , F25B2600/2501 , F25B2600/2511 , F28D1/047
Abstract: 在空调装置(300)中,由送风机(12)吸入到了室外机(100)的框体(13)的空气从该框体(13)的上部排出,液体集管部分(7a、7b)分别成为与在上下方向上分割室外热交换器(8)而得到的多个分割区域的各传热管(15)连接的结构。另外,分流器(6)将由气液分离器(5)调节了干燥度的二相制冷剂向液体集管部分(7a、7b)的每一个分别供给,向液体集管部分(7a、7b)的每一个分别供给与和各液体集管部分(7a、7b)连接的分割区域的风量相应的量的该二相制冷剂。
-
公开(公告)号:CN10483821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280077495.7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nventor: 冈野博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5/02 , F24F11/77 , F24F11/85 , F25B13/00 , F25B49/02 , F25B2313/0231 , F25B2313/0233 , F25B2313/0253 , F25B2313/0272 , F25B2313/02741 , F25B2313/0293 , F25B2313/0294 , F25B2313/0314 , F25B2400/13 , F25B2400/23 , F25B2600/0253 , F25B2600/19 , F25B2600/21 , F25B2700/1931 , F25B2700/1933 , Y02B30/741 , F24F11/62 , F24F11/30 , F24F11/89 , F24F2110/10 , F25B1/00
Abstract: 根据使用负载检测机构(315)求出的负载侧单元(300)的负载变更目标冷凝温度和目标蒸发温度,控制压缩机(101)的运转频率和送风机(106)的转速,以使得:使用温度检测机构求出的冷凝温度与目标冷凝温度一致,且使用温度检测机构求出的蒸发温度与目标蒸发温度一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