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9885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780013488.3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出作为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时能够提高循环特性的、新型的具有层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提出一种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其为Li1+xNi1‑x‑α‑β‑γMnαCoβMγO2(式中,0≤x≤0.1、0.01≤α≤0.35、0.01≤β≤0.35、0≤γ≤0.05。M包含选自由Al、Mg、Ti、Fe、Zr、W及Nb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元素)表示的具有层结构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二次颗粒内存在的残留Li2CO3量为0.03~0.3wt%。
-
公开(公告)号:CN110734099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99701.3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IPC: C01G53/00 , C01G53/04 , C01G45/02 , C01G23/04 , C01D15/02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4/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本申请提供:关于5V级尖晶石,能抑制气体产生、且提高功率特性进而寿命特性的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提出了一种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其为至少包含Li、Mn和O、以及除它们之外的2种以上的元素、且在以金属Li为标准电位时具有4.5V以上的工作电位的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D50为0.5μm~9μm、(|众数粒径-D50|/众数粒径)×100的值为0~25%、(|众数粒径-D10|/众数粒径)×100的值为20~58%、根据由SEM图像算出的平均一次粒径和前述D50算出的、平均一次粒径/D50为0.20~0.99,一次颗粒为多晶。
-
公开(公告)号:CN10835252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780003954.X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关于5V级尖晶石,能抑制气体产生、且提高功率特性进而寿命特性的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提出了一种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其为至少包含Li、Mn和O、以及除它们之外的2种以上的元素、且在以金属Li为标准电位时具有4.5V以上的工作电位的尖晶石型含锂锰复合氧化物,D50为0.5μm~9μm、(|众数粒径‑D50|/众数粒径)×100的值为0~25%、(|众数粒径‑D10|/众数粒径)×100的值为20~58%、根据由SEM图像算出的平均一次粒径和前述D50算出的、平均一次粒径/D50为0.20~0.99,一次颗粒为多晶。
-
公开(公告)号:CN10802592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4188.5
申请日:2016-09-16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以金属Li基准电位计具有4.5V以上的工作电位的5V级尖晶石型含锂锰镍的复合氧化物,提出了能抑制高温环境下的气体产生量、且提高循环特性、能提高充满电状态下的正极的热力学稳定性的材料。提出了用通式[Li(LiaNiyMn2‑a‑b‑y‑z‑αTibAlzMα)O4‑σ](式中,0
-
公开(公告)号:CN10368839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35535.1
申请日:2012-08-03
Applicant: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5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6 ,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5 , H01M4/0404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587 , H01M4/661 , H01M4/662 , H01M4/667 , H01M10/052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进一步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的充放电容量、充放电循环特性的技术。为此,作为在本发明中采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具有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制造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采用从与锂进行合金化的粒状材料、及能够吸收并释放锂的碳材料中选出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该负极集电体,当表面粗糙度(Ra)在0.20μm<Ra<0.50μm的范围,且把该负极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D50(c))的值作为基准时,选择性地采用表面粗糙度(Ra)在0.053×D50(c)μm~0.210×D50(c)μm范围的电解铜箔,并且,在该电解铜箔的表面具有硅烷偶联剂处理层,在该处理层的表面利用该负极活性物质形成负极合剂层,从而构成负极材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