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63368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276264.9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冷却塔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室内冷却塔包括:冷却塔箱体、进水管和填料结构,填料结构设置于冷却塔箱体的内部;冷却塔箱体还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朝向第一方向开口,出风口朝向第二方向开口,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进风口能穿出至室外以从室外进风,通过进风口进入冷却塔箱体中的气流能进入填料结构中以与水换热,出风口能穿出至室外以将换热后的风吹出室外,气流从进风口至出风口能改变流向。根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横流开式冷却塔对同层式环境的不适应性的问题,充分利用和使用了环境的高度空间,减小占地面积,适用于有限空间环境,对空间利用率高。

    一种吸收式制冷机组及其排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52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610472826.7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组,包括吸收器(1),其在所述吸收器(1)的底部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机组还包括集污排放装置(2),所述集污排放装置(2)设置在所述吸收器(1)的底部,且所述集污排放装置(2)包括设置在所述吸收器(1)底部下侧中央位置处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吸收器(1)内部相连通的集污槽(21)。通过本发明既能够很好的排除生产工艺中由于不可控造成的杂质残留,还能有效地防止细小的杂质堵塞布液装置,解决细小杂质积聚对机组布液装置的堵塞问题。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排污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集成冷站的水处理设备、集成冷站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9670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38559.9

    申请日:2022-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集成冷站的水处理设备、集成冷站及控制方法,涉及集成冷站技术领域,解决了水处理设备多而造成集成冷站体积过大的技术问题。该水处理设备包括管系,管系具有补水路径、供药路径和补水供药路径,若系统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则连通补水路径为集成冷站供水;若系统水质异常,则管系通过切换机构连通供药路径为集成冷站供药;若系统压力值小于预设压力值且系统水质异常,则管系通过切换机构连通补水供药路径为集成冷站供加入药剂的水。本发明的水处理设备将定压补水装置、供药装置和水箱的功能集成一体,大大缩减了水处理设备的尺寸和体积,降低了成本,满足了在有限建筑空间内布局安装的需求。

    一种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
    1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836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09757.8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集成冷站结构的集装箱体积过于庞大,无法应用于地下机房工程或受建筑布局限制的机房工程的问题。该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包括主机模块、冷却水泵模块、冷冻水泵模块、水处理模块、分集水器模块和冷却塔,主机模块包括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冷却塔、水处理模块、冷却水泵模块和冷凝器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却水循环回路;蒸发器、分集水器模块、水处理模块、冷冻水泵模块和蒸发器依次连接并形成冷冻水循环回路。该模块式集成冷站结构采用工厂预制、模块运输、现场拼装的形式进行施工,可应用于地下机房工程或其它受建筑布局等限制的机房工程。

    热水型热泵系统
    1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03283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611047537.9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水型热泵系统。该热水型热泵系统包括热源水管路(1)、用户水管路(2)、第一工质循环系统(3)、第二工质循环系统(4)以及换热器(5),第一工质循环系统(3)包括依次连接的膨胀机(6)、第一冷凝器(7)和第一蒸发器(8),第二工质循环系统(4)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9)、第二冷凝器(10)和第二蒸发器(11),热源水管路(1)依次经过第一蒸发器(8)、换热器(5)和第二蒸发器(11)换热,用户水管路(2)经过第一冷凝器(7)、换热器(5)和第二冷凝器(10)换热。根据本发明的热水型热泵系统,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热源水的热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
    1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2472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68764.2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冷站结构包括框架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框架内部的顶面上,且经过所述冷站结构内的管道零部件和/或线槽零部件通过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顶面上。本发明提供的冷站结构及集成冷站,通过设计框架结构,有效利用了内部空间,实现冷站机组与箱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整体结构合理性和安装便利性上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在框架上部设置U型支架,实现管路零部件的吊装便利性,通过设置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能够增加线槽的吊装便利性同时简洁布线,通过在框架侧面上增加可拆卸加强梁,保证冷站机组运输过程中的冷站结构的承重与可靠性,在施工现场拆除加强梁,方便后续系统部件安装及人员进出。

    视觉检测设备和系统
    1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1332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967339.4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觉检测设备和系统,若检测到传送机构将目标商品传送至预设的定位区域后,位置传感器生成识别信息,速度传感器检测目标商品的移动速度,伺服控制机构根据识别信息控制拍照机构移动至初始位置,并根据移动速度控制拍照机构从初始位置开始跟随目标商品移动,以拍摄目标商品的外观照片,视觉分析机构根据外观照片确定目标商品的外观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生成不合格信息,报警器根据不合格信息输出报警提醒,以提醒工作人员尽快处理不合格的目标商品,阻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售后,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能够自动对商品的外观进行检查,不仅检查速度快,而且有效避免了人工检查的漏检、错检的情况,提高了检测效率。

    控制柜、散热方法及空调
    17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85555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0587779.4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柜、散热方法及空调,该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本体,所述控制柜本体包括容纳腔;及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件及用于输送第一制冷剂的输送管道,所述散热件及所述输送管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散热件包括供第二制冷剂流通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内,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外,使所述输送管道内的第一制冷剂和所述流动通道内的第二制冷剂能够换热。上述控制柜及空调具备散热可靠性高的优点,该散热方法可以保证控制柜的具备良好的散热可靠性。

    空调系统、集成式冷站及集成式冷站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5828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506967.X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集成式冷站及集成式冷站的控制方法,集成式冷站包括:制冷主机,用于形成冷量;蓄冷装置,蓄冷装置包括制冷回路和载冷剂回路,载冷剂回路与制冷主机连通,制冷回路与空调系统末端连通;其中,载冷剂回路中的载冷剂在制冷主机中承载冷量后流向蓄冷装置,制冷回路中的冷冻水吸收载冷剂承载的冷量,并输送至空调系统末端制冷。如此,可在蓄冷装置中存储由载冷剂带入的冷量,并可利用蓄冷装置中存储的冷量对空调系统末端制冷。例如,在低电价时(用电低峰期)制冷并蓄冷,在高电价时(用电高峰期)不需要制冷、直接用存储的冷量供冷,以平均电网的电力负荷,节省电费,降低用电成本。

    离心式高温热泵
    18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60231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0697592.0

    申请日:2015-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高温热泵,包括多级压缩机,驱动装置和N个汽水换热器;多级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转动轴和固定在转动轴上的N个叶轮;壳体分为N段,每段壳体内都设置有一个叶轮,每段壳体和位于每段壳体内的叶轮构成多级压缩机的一级;转动轴穿过所述壳体的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多级压缩机的每一级都对应一个汽水换热器,并与对应的汽水换热器连通;N个汽水换热器之间依次连通;N≥3,且为整数。其实现了对一次水的梯级加热,使传热过程更加匹配,换热效率更加高效,仅在汽水换热器中进行冷凝换热,换热过程少,热量损失少,有效提高高温热泵的能效比。且其直接对发电后的乏气进行压缩,充分利用蒸气发电后的余热,节约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