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设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232881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20739616.7

    申请日:2012-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25/20 Y02E10/4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主体的受光面一侧的主面上的水的排出效率优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设置结构。太阳能电池模块(1)包括矩形的模块主体(10)和框架体(20)。框架体(20)具有配置在模块主体(10)的一个端面(10a)的外侧的第一框架片(21)。第一框架片(21)包括:配置在模块主体(10)的一个主面(10e)上的第一部分(21a);配置在模块主体(10)的另一主面(10f)上的第二部分(21b);配置在模块主体(10)的一个端面(10a)的外侧的第三部分(21c)和第四部分(21d)。第三部分(21c)连接第一部分(21a)与第二部分(21b)。第四部分(21d)从第一部分(21a)的与第三部分(21c)的连接部向外侧延伸。第四部分(21d)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1d1、21d2)。

    电池组
    1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25290U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20622517.0

    申请日:2012-11-21

    Inventor: 福川浩市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实现廉价地保护并联起来的单电池的结构。其包括:多个单电池(1);电池支架(2),其用于收纳上述多个单电池(1);和多个引线板(5),其安装于上述电池支架,用于将上述多个单电池(1)并联地连接起来,其中,上述电池支架被分割成第一电池支架(2A)和第二电池支架(2B);安装于上述第一电池支架(2A)的引线板(5)和安装于上述第二电池支架(2B)的引线板(5)中的相同电位的引线板(5)彼此经由保护电阻(56)相连接。由此,即使经由引线板(5)并联了的单电池(1)发生内部短路等而产生电流集中的情况,也能够通过保护电阻(56)抑制电流值,因此,能够谋求保护单电池(1)。

    电池组
    16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26596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220674770.0

    申请日:2012-12-07

    Inventor: 苗村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是一种电路板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且具有电池组与设备安装时的较高的尺寸精度的结构。其包括封口板(10b)是正极的单电池(10)和具有与封口板(10b)相对配置的基板主体(141)的电路板(14)。在电路板(14)中,基板引线板(142)自基板主体(141)的一侧的端边延伸。基板引线板(142)在第1接合部分(142a)接合于基板主体(141)的背面(141b),在第2接合部分(142c)经由被覆板(11)接合于封口板(10b)。基板引线板(142)的第1接合部分(142a)与第2接合部分(142c)之间利用中间部分(142b)连续起来,在从Y轴方向的一侧侧视时,中间部分被弯折加工成Z字状。由此,基板引线板(142)被赋予了Z轴方向上的弹性。

    电池组
    16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13874U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20631737.X

    申请日:2012-1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不牺牲电池组的装卸操作的方便性的情况下提高了用于显示剩余电量等的显示部的易观察性的电池组。一种电池组,其以能装卸方式安装于电池驱动设备,用于供给驱动该电池驱动设备的电力,并且能够以能装卸方式安装于电池组用充电器而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组包括:一个以上的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1);电池外壳(31),其用于收纳二次电池(1);安装机构,其用于将电池外壳(31)安装于电池驱动设备或电池组用充电器;装卸操作部(52),其用于在为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安装机构;以及显示部(56),其用于显示二次电池(1)的状态,显示部(56)设于装卸操作部(52)。

    电力转换装置
    16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798488U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20495171.2

    申请日:2012-09-26

    Inventor: 冈田英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具备能够对发热性的半导体开关元件发挥有效的冷却作用的单元,换言之,能够形成主动积极的空气流,进而有效进行冷却。在将由可再生能量得到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并向系统供给的电力转换装置中,具备:散热器(3),其收容于在背面上侧具有吸气口且在下表面具有排气口的框体,并以可导热的方式安装有设置在与背面平行配置的控制基板和背面之间的半导体开关元件(IPM);第一管路(14),其收纳有散热器的散热用散热片(3A)并形成有第一风路(W1);进气风扇,其设置于该管路的吸气口侧,进气风扇与吸气口配置成大致直角的关系,在管路外部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形成滤波的电抗器(L1~L3)与电容器(C1~C4)。

    投影机及其调节脚机构
    16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73982Y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820009737.X

    申请日:2008-0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机的调节脚机构,包括:调节脚支撑轴,其包括螺纹轴,并且在螺纹轴的底端设有调节旋钮;升降主体,其设有上端开孔和下端开孔,并且设有导槽,并且在其内部设有带螺纹段的弹片;推手,其包括手柄和推手主体,并且在推手主体上设有卡扣部,并且推手主体的前端形成为作用端,用于选择性地推动升降主体的弹片;其中,在调节脚机构处于微调状态时,升降主体的弹片的螺纹段与调节脚支撑轴的螺纹轴形成啮合;在调节脚机构处于粗调状态时,从而使升降主体的弹片的螺纹段与调节脚支撑轴的螺纹轴脱离啮合。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脚机构制造、组装简单方便,而且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调节脚机构的投影机。

    电力变换装置
    16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58327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423471.9

    申请日:2014-07-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力变换装置,对异常状态进行与利用者以及修理维护人员或专业人员相适的显示。电力变换装置具备:主体,其至少具有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变换部;显示器(21),其至少能接收来自主体的信号;和控制部,其在主体检测到特定的异常状态时使主体的显示部(16)显示意味着异常的主体用的代码、记号、字符串等,并且将与主体用的代码、记号、字符串不同且表示与特定的异常状态相关联的含义的显示器用的代码、记号、字符串所对应的信号发送给显示器(21)。

    并网装置
    16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44107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90001022.4

    申请日:2012-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3 H02M7/48 Y02E10/563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抑制在进行独立运转时供给交流电力的2根布线的对地电压的并网装置。具备:逆变器电路(5),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将交流电力向输出线输出;并网用继电器(7),介于输出线(Lu、Lw)上,进行商用电网(3)与逆变器电路(5)的连接/解列;以及2根布线(La、Lb),从输出线(Lu、Lw)分支,经由独立运转用继电器(8)而与负载(10)连接,在进行将逆变器电路(5)从商用电网(3)切离并向负载(10)供给电力的独立运转时,从逆变器电路(5)供给单相的交流电力,在进行独立运转时将并网用继电器(7)解列,连接独立运转用继电器(8),使2根布线(La、Lb)分别经由电阻(11、12)而接地。

    逆变器装置
    16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79955U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20426424.X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变器装置,在安全地配置电抗器的同时提高逆变器装置的筐体的冷却效果。在将直流电力变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装置(1)中,特征在于,具备流过变换的交流电力的电流的交流电抗器(ACL),在逆变器装置1的筐体(10),配置交流电抗器(ACL)且深度浅于交流电抗器(ACL)的高度的凹陷(21)朝向筐体(10)外侧突出而成形,在凹陷(21)的外侧一体成形散热鳍(F),并且在凹陷(21)的周围与筐体(10)一体成形包围交流电抗器(ACL)的第1壁(22),在凹陷(21)在配置交流电抗器(ACL)的状态下放入具有热传导性的树脂部件(61)直到达到第1壁(22)的程度,并使其硬化。

    太阳能电池
    17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32873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220728482.9

    申请日:2012-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被改善了的输出特性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1)包括光电转换部(10)、第一电极(14n)和第二电极(15p)。第一电极(14n)配置在光电转换部(10)的一个主面(10a)上。第一电极(14n)收集多数载流子。第二电极(15p)配置在光电转换部(10)的一个主面(10a)上。第二电极(15p)收集少数载流子。当设第一电极(14n)的面积为S1、设第二电极(15p)的面积为S2时,0.3≤S2/S1<1。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