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燃料颗粒表面氧化层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666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586395.6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2202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推进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金属燃料颗粒表面氧化层检测方法。该种金属燃料颗粒表面氧化层检测方法,包括步骤:金属燃料颗粒的分散和负载;金属燃料颗粒的微纳刻蚀切片;金属燃料颗粒切片表面氧化层检测。本发明为研究金属燃料表面氧化层的赋存、生成及演变特性提供了直观、全面、精确的观察、分析与测量方法,可用于对不同种类、粒径、预处理及氧化程度的金属燃料颗粒表面氧化层进行检测,应用范围广,技术通用性好。

    基于集热型光热化学循环材料的太阳能分级分质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5487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89143.3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基于集热型光热化学循环材料的太阳能分级分质利用系统。包括呈中空管状结构的透明石英材质的光热化学循环反应器,其入口端与CO2和H2O混合气的供气管相接,底部平面上设置具有集热效果的TiO2基薄膜层;不锈钢材质的导热腔体呈中空的管状结构,其顶部平面与光热化学循环反应器的底部平面紧密贴合以实现热量传导;光热化学循环反应器的入口端与导热腔体的出口端位于同一侧。本发明结合太阳能光利用和热利用手段,对太阳光区分波段利用,实现太阳能的分级分质利用,相较现有技术扩大了太阳光谱能量利用范围,提高整体能量利用效率,体现能量梯级利用理念,提高能量利用品质。

    一种实现火焰分级利用的燃烧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743420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242399.3

    申请日:2016-04-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发电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实现火焰分级利用的燃烧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设于锅炉的燃烧室中的燃烧器;在燃烧室内围绕燃烧器设置至少一组光伏电池,光伏电池通过导线与设于燃烧室外的光伏电池配套部件连接;光伏电池的背部设冷却器,冷却器通过管路与介质循环系统相接。与目前燃烧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燃烧系统对火焰的分级利用体现了能量梯级利用理念,两者结合能显著提高现有系统发电效率。区别于目前锅炉发电技术中对燃烧释放能量一律以热形式吸收的方式,本发明对能够直接转变为电的光能进行光电转化作为能量转换第一步,热能的回收作为能量转换第二步。通过对能量的合理利用避免了能量品质的浪费,提高了系统热效率。

    一种防止高碱煤结渣的中低温烟气双循环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06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285276.9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9/08 F23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高碱煤锅炉结渣的中低温烟气双循环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锅炉炉膛、尾部烟道、水平烟道、低温烟气再循环烟道和中温烟气再循环烟道,在除尘器之后的尾部烟道区域,选取抽取少量中温烟气,通过炉膛底部的中温循环烟气入口射入到炉膛内;抽取少量低温烟气,通过炉膛出口上端的低温循环烟气入口射入到炉膛出口。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以及出口炉膛烟气中碱金属浓度,循环烟气对过热器等受热面有冲刷作用,能够有效控制炉膛温度,进而控制炉膛出口温度;因此能大幅缓解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受热面的结渣、沾污以及积灰情况,保证锅炉在燃用高钠金属煤的同时,能够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

    一种光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36703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610157304.8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 Y02P2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成气制备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光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二氧化钛纳米粉末与去离子水以超声波震荡均匀,所得混合悬浊液倒入石英玻璃器皿烘干;制得的二氧化钛薄膜置于密闭腔体内,在常温常压下使用光源照射反应,然后通入带有水蒸气的CO2,将腔体加热至300~600℃进行反应,最终得到包括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合成气。本发明将光化学与热化学联合起来,极大的降低了热化学循环第一步所需的温度,改善了循环条件;所需进行的操作更加简单便捷,最高热源温度较低,可采用太阳能、核能等其它多种形式的热源;此方法能产生极具利用价值的甲烷,同时制备CO与H2等,具有合成多种化工原料的潜力。

    一种光照产生氧气的钛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45078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692865.9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化学循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光照产生氧气的钛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该种光照产生氧气的钛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取硝酸锌、去离子水、冰醋酸、无水乙醇混合制得溶液A,取钛酸丁酯加入无水乙醇中制得溶液B,将溶液A倒入溶液B中搅拌至凝胶,将胶体烘干并研磨成细粉后,加热焙烧即制得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原料种类少,经本方法制备得到的相互掺杂的金属氧化物比单一的金属氧化物具有更高的光反应活性。

    一种光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7791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692799.5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光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该种光热化学循环分解二氧化碳制备一氧化碳的方法包括步骤:取硝酸锌、去离子水、冰醋酸、无水乙醇混合制得溶液A,取钛酸丁酯加入无水乙醇中制得溶液B,将溶液A倒入溶液B中搅拌至凝胶,将胶体烘干并研磨成细粉后,加热焙烧制得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然后使用光源照射反应后,再通入CO2加热反应产生CO。本发明将光化学与热化学联合起来,利用钛锌二元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常温常压下经光照分解成低价金属氧化物以及氧气的特点,极大的降低了热化学循环第一步所需的温度,改善了循环条件。

    一种实现火焰分级利用的燃烧发电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3142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42272.1

    申请日:2016-04-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6 H02S10/30 F01D15/10 H02J7/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烧发电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实现火焰分级利用的燃烧发电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传统燃油或燃气锅炉的燃烧室内围绕燃烧器设置至少一组光伏电池,光伏电池通过导线与设于燃烧室外的光伏电池配套部件连接,光伏电池的背部设置冷却器;光伏电池将燃烧释放的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并存储于光伏电池配套部件中的蓄电池组;通过对冷却器结构选型、燃烧器与光伏电池间距和介质循环工艺参数的调节,使冷却器的换热量占燃烧室内总燃烧能量的10~20%。本发明体现了能量梯级利用理念,对能够直接转变为电的光能进行光电转化作为能量转换第一步,热能的回收作为能量转换第二步。通过对能量的合理利用避免了能量品质的浪费,提高了系统热效率。

    活性分子前置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x和SO2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74857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669563.X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活性分子前置氧化吸收燃煤烟气中NOx和SO2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是将臭氧喷入温度为100~150℃锅炉尾部烟道中,使臭氧与烟气中的NO发生氧化反应;臭氧的喷入量按臭氧与氮氧化物摩尔比例O3/NO为1~1.5进行动态调整,并保证至少0.5秒的氧化反应时间;将臭氧氧化处理后的烟气送入洗涤塔进行吸收处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烟气脱硫率可达99%以上,脱硝效率可达90%以上,脱汞效率可达80%以上,脱氯脱氟效率可达95%以上,并实现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