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点蚀随机生死的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11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22935.9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材料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点蚀随机生死的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本发明将整个点蚀环境用编程语言的方法将其中的反应模拟呈现出来,采用元胞自动机的方法建立不锈钢点蚀模型对点蚀过程进行模拟。基于经典电化学点蚀理论建立反映金属点蚀随机性特征的模型并模拟了金属点蚀形貌变化情况,确定模拟研究尺度,在点蚀宏观规律的基础上确立了点蚀化学反应,研究点蚀闭塞物生成与破裂对点蚀随机生死的影响,获得一个可用于评价点蚀随机性的模型。本发明建立模型首先与实验过程数据对比,确定模拟尺度,以确保模型的可行性,同时点蚀闭塞物参数的加入能反应点蚀发展过程的随机特点,对于发展点蚀模拟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一种高强高耐磨的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1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35640.0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温摩擦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耐磨的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以钴合金为基体,单质铼作为添加相,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而成。按质量百分含量计,钴合金为80%~99%,铼为1%~20%。本发明通过铼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强度,高温摩擦磨损时,利用铼对氧原子的高吸附性,诱导材料形成更有利于烧结的氧化物,促进釉质层的生成,使复合材料在高温下具有优异耐磨与润滑性。此外,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兼具钴合金高强、高耐腐蚀、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等特点,且由于未加入任何陶瓷相,复合材料依旧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与可加工性,可用于高温、高载荷冲击下运动和传动零部件的生产。

    一种高效防污的金属有机框架-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254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51197.6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防污的金属有机框架‑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海洋防污剂制备领域。该方法包括:取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和无水醋酸铜分别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取配好的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溶液和无水醋酸铜溶液分别加入至培养皿;析出的晶体即Cu(Ⅱ)‑MOF,将干燥的Cu(Ⅱ)‑MOF晶体置于聚四氟乙烯容器中,放入含有吡咯溶液容器中,加热后,聚四氟乙烯容器中晶体转变为黑色,得到Cu(Ⅰ)‑MOF/PPy。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一种高效防污的金属有机框架‑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长效海洋防污方面的应用。通过此方法,以提升材料整体防污性能,为海洋工程中高效防污性能涂料的开发提供了一条途径,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

    氨基酸基手性金属有机框架防污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80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51155.7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氨基酸基手性金属有机框架防污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海洋防污剂制备领域,防污剂制备方法包括:在室温下,将氨基酸加入水中进行搅拌,形成均匀溶液;后将氨基酸溶液在超声条件下向其中加入氯化铜,反应,在8000 rpm条件下离心5‑10 min,收集沉淀并用超纯水洗涤,干燥。本发明方法对MOF自身进行结构功能设计,选择氨基酸作为配体赋予防污剂自身驱散/杀灭协同防污能力;并且由于氨基酸是两性离子,在酸碱变化下会发生电荷转换,可以对生物污损进行智能响应;对防污剂形貌设计,制备出纳米花状结构,物理杀菌能力大大提高,且减小了耐药性发生的可能,防污剂防污能力大幅提高。

    嗜酸乳杆菌用于浸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及其浸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2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10825.0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旧电池金属回收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嗜酸乳杆菌用于浸出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及其浸出方法。生物浸出属于湿法冶金中的一类,目前采用的嗜酸菌最适培养环境为pH 1–3左右,废液排出后易导致土壤酸化,废旧电池其他部分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将嗜酸乳杆菌及其胞外聚合物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金属浸出,通过不同的浸出条件探寻最佳浸出效果。本发明环境友好、pH值温和、对电池中锂和铁的浸出具有选择性,同时也为嗜酸乳杆菌的使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种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磷酸盐封孔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65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5986.7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磷酸盐封孔处理方法,以镁合金试样作为阳极,石墨板作为阴极,置于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微弧氧化处理膜;将所述微弧氧化处理膜在封孔溶液中进行封孔处理,得到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磷酸盐封孔处理膜层;其中,封孔溶液为含有MnSO4·H2O、NH4H2PO4、NaNO3和C10H14N2Na2O8的混合水溶液,本发明先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得到耐蚀性良好的膜层,再采用磷酸盐封孔的手段,最终使表面生成一种耐磨、耐蚀的膜层,保留了合金通过微弧氧化处理后表面膜层的良好耐蚀性,同时,使用磷酸盐封孔的处理方法解决了微弧氧化后形成的膜层表面存在孔洞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能,极大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模拟多相流冲刷腐蚀的设备
    1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6902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23868.9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模拟多相流冲刷腐蚀的设备,包括存储罐内部设有加热元件,用于加热存储罐内流体,顶部设有用于监测所述存储罐内流体温度的第一温度监测器;循环管道与所述存储罐连通,用于与存储罐形成闭合的循环回路,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监测器,循环管道上还依次设有扰动输送单元、压力监测单元、流量监测单元、监测流体流动状态的可视化单元、监测电化学耐腐蚀性的电化学监测单元以及管道腐蚀监测单元;气体供应组件与循环管道连通,用于将气体送入循环管道内,使管道内流体形成气‑液或气‑液‑液的流动状态。本发明可模拟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液、气‑液‑液或气‑固‑液多相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研究多相流冲刷条件下材料的腐蚀行为,实验条件贴近油管部件的实际服役工况,为极端油气开采运输环境下的油管部件选材提供可靠依据。

    一种鼠李糖脂作为环保型微生物腐蚀抑制剂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45279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0299430.2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鼠李糖脂作为环保型微生物腐蚀抑制剂的应用,属于微生物腐蚀防护技术领域。该鼠李糖脂作为环保型微生物腐蚀抑制剂的应用,将鼠李糖脂作为环保型微生物腐蚀抑制剂,用于抑制金属材料服役中面临的微生物腐蚀问题。将鼠李糖脂加入能够导致微生物腐蚀的环境中,保证鼠李糖脂在环境中均匀质量浓度为0.53‑1.9g/L。通过研究发现,鼠李糖脂作为环保型微生物腐蚀抑制剂,不仅自身能够抑制金属腐蚀,并能够有效地抑制环境微生物导致的金属材料腐蚀失效问题,还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

    一种镁电池复配电解液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83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51372.2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镁空气电池电解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镁电池复配电解液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针对现有技术中镁负极材料因杂质存在导致微电偶腐蚀严重从而利用效率低、放电产物易于沉积负极材料表面从而造成放电电位或电压浮动大等问题,制备了一种电解液,其组成成分包括:体积分数为20~40%的双氧水,摩尔分数为0.55~0.75mol/L氯化钠,摩尔分数为0.9~1.2mol/L的邻苯二酚‑3,5二磺酸钠,电解液调节后的pH=5.8±0.2。制备方法为:(1)均匀混合氯化钠、邻苯二酚‑3,5二磺酸钠等溶质物料;(2)混合均匀后的物料依次加入双氧水、去离子水,搅拌直至溶液均匀,呈透明状态;(3)利用盐酸、氢氧化钠等物质调节溶液至pH=5.8±0.2。以该电解液为基础,制备的电池具有绿色环保、操作方便、制备工艺简单以及极好的低电流密度下应用潜力等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