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增强热离子发射与二氧化碳循环联合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534696U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21107196.4

    申请日:2018-07-12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子增强热离子发射与二氧化碳循环联合发电装置,包括太阳光的聚光器、接收器,接收器与光子增强热离子发射模块组连接,光子增强热离子发射模块组连接冷却回路,经中间换热器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连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包括: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透平、发电机、预冷器。太阳能先经过光子增强热离子发射模块,将一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其余的能量以阳极余热的形式传递给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构成联合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合发电装置减少了向环境释放热量损失,联合循环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高,结构紧凑,应用范围广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外翅片换热管
    15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832003U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721824175.X

    申请日:2017-12-22

    Inventor: 黄志强 郑开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翅片换热管,包括:用于分隔管内外流体的传热管;用于扩展传热管的外侧换热表面,形成微流道,约束管外流体沿传热管轴向的逆流,同时产生扰流作用的外翅片组;用于减少传热管管外侧流体的横向流动的外翅片组框架;传热管外壁与多个外翅片组相连,外翅片组沿传热管轴向排列,外翅片组上设有孔洞,多个外翅片组的孔洞形成与传热管轴向平行的微流道;外翅片组周围与外翅片组框架相连。本实用新型外翅片换热管的管内、外流体之间实现完全逆流换热,可实现小温差传热;管外流体在经过外翅片组的微流道结构时,翅片有充分的扰流作用,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可用于制造高效紧凑换热器,尤其适用于气体-气体换热工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联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093161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0962726.2

    申请日:2017-08-03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联合循环系统,包括液态金属循环回路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第一液态金属泵、热源、高压金属蒸气透平、低压金属蒸气透平、第一发电机、第一金属冷凝器金属侧、第二金属冷凝器金属侧、第二液态金属泵构成液态金属循环回路。sCO2主压缩机、sCO2分压缩机、低温sCO2回热器、高温sCO2回热器、第一金属冷凝器二氧化碳侧、第二金属冷凝器二氧化碳侧、sCO2透平、第二发电机,预冷器,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氦气循环为顶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为底循环,联合循环的热效率比单独的顶循环或底循环高。且液态金属循环压力低,设备制造难度小,材料成本低,易于推广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换热器
    154.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6337748S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30128340.9

    申请日:2020-04-03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换热器。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不同介质间的换热。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主视图。
    5.设计1 后视图与设计1 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1 后视图;设计1 右视图与设计1 左视图对称,省略设计1 右视图;设计1 仰视图与设计1 俯视图对称,省略设计1 仰视图;设计2 后视图与设计2 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2 后视图;设计2 右视图与设计2 左视图对称,省略设计2 右视图;设计2 仰视图与设计2 俯视图对称,省略设计2 仰视图;设计3 后视图与设计3 主视图对称,省略设计3 后视图;设计3 右视图与设计3 左视图对称,省略设计3 右视图;设计3 仰视图与设计3 俯视图对称,省略设计3 仰视图。
    6.指定设计1为基本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