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氨分离与原料气净化的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8220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29298.X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氨分离与原料气净化的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其氢气和氮气出口分别与除氧除水组件的进气口连通,除氧除水装置的出气口与合成氨塔原料气进入管连通;合成氨塔的产物气出气管依次与第一水冷器、气液分离器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与贮槽连通,其排气口与变温吸附组件进气口连通,变温吸附组件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贮槽和原料气进入管连通,第二水冷器设置在变温吸附组件与贮槽之间。本发明在原料气的净化工段,将氢气的除氧除水和氮气的二次提纯合并处理,在一套除氧除水装置中进行,简化了原料气净化工艺;在氨分离工段,采用变温吸附结合两次水冷,大幅降低了氨分离工艺的电耗,节约了能源。

    一种冷热电联用的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7990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9287.1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用的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系统中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氢气出口与除氧除水装置的进气口连通,除氧除水装置的出气口和膜分离装置的氮气出口分别与混合器的进气口连通,混合器的出气口与合成氨塔的原料气进入管连通;合成氨塔的产物气出气管依次与第一水冷器、氨冷却器和氨分离器连通,氨分离器排液口与贮槽连通,其排气口与变温吸附组件进气口连通,变温吸附组件两个出气口分别与贮槽和原料气进入管连通,第二水冷器设置在变温吸附组件与贮槽之间。本发明在原料气净化工段,采用变压吸附,在吸附柱中同时装填氢气催化氧化催化剂和水吸附剂,简化了原料气净化工艺;在氨分离工段,采用变温吸附结合两次冷却,大幅降低氨分离工艺的电耗,节约能源。

    一种自除氧合成氨塔及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79905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727887.4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除氧合成氨塔及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自除氧合成氨塔包括反应器外筒、原料气进入管和产物气出气管,反应器外筒内套装有触媒框和除氧罐,触媒框内装设有催化剂床层;反应器外筒与触媒框间形成环隙气体通道Ⅱ,其一端与产物气出气管连通;催化剂床层内设一中心管,其一端通过除氧罐与原料气进入管连通,另一端封闭置于催化剂床层内部;原料气经除氧罐除氧后由中心管进入触媒框内进行合成氨反应,反应产物自产物气出气管排出。本发明在塔内设置除氧罐实现氧气的脱除,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水被催化剂载体吸附,将水脱附实现反应器的长期稳定运行,且将除氧罐及其管路集成于同一塔体内,整体结构紧凑,更易于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一种低压合成氨塔及可再生能源低压合成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61027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29300.3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合成氨塔及可再生能源低压合成氨系统,其中合成氨塔包括反应器外筒、原料气进入管和产物气出气管,反应器外筒内套装有多个触媒框,每个触媒框内装有第一催化剂床层;反应器外筒内还设有中心管,中心管与其一触媒框相连通,各触媒框之间形成依次串通的单向气流通道,产物气出气管与最后一个参与合成氨反应的触媒框的产出气输出端相连通;触媒框内布置若干穿越所有触媒框内部的第一换热管束,每个第一换热管束的一端分别与高压进水管连通,其另一端与蒸汽管连通。本发明合成氨塔可进行高效的热传递,预热原料气,且副产蒸汽,可实现床层准确控温,利于氨合成反应的进行,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合成氨塔操作温度范围为300℃‑450℃,压力范围为0.1MPa‑10MPa。

    一种太阳能热电驱动的两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48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43503.9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林立 苏文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电驱动的两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热电驱动装置,用于利用太阳能产生热能和电能,驱动制冷系统工作;发生器,用于产生氨水蒸汽;精馏装置,用于纯化氨蒸汽;第一压缩机,用于对纯化的氨蒸汽进行增压;冷凝器,用于冷凝氨蒸汽;流量分配器,用于分配液体流量;第一换热器,用于对液氨与氨蒸汽换热;第一节流阀,用于对液氨减压;第一蒸发器,用于蒸发液氨;第二换热器,用于对液氨与氨蒸汽换热;第二节流阀,用于对液氨减压;第二蒸发器,用于蒸发液氨;吸收器,用于吸收氨蒸汽;溶液泵,用于对浓氨水溶液增压;以及溶液换热器,用于对浓氨水溶液和稀氨水溶液换热。该系统节能高效,适应性强。

    一种管式氨分解反应器
    1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502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18430.7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式氨分解反应器,包括套筒及设置在套筒内部的内管,内管内填充有氨分解催化剂,内管与套筒的间隙填充有催化燃烧催化剂。燃料气从第二进气口进入内管与套筒的间隙,并在催化燃烧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热量,并将燃烧废气由第二出气口排出;氨气由第一进气口进入内管,在内管内的氨分解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氨分解反应,反应过程所需的热量来自于燃料气的催化燃烧。因此本装置仅需在内管与套筒的间隙填充催化燃烧催化剂而不需额外设置燃烧器等产热装置即可进行氨分解反应,从而有效简化了装置结构;同时,设备的后期维护过程也仅需更换催化燃烧催化剂,降低了设备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吸附柱及氢氮分离系统
    1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1138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43611.X

    申请日:2020-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附柱,包括壳体,还包括:膜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且其包括若干沿所述壳体的轴向间隔设置的膜分离单元;所述膜分离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引导段和膜分离段;吸附剂层,填充于相邻膜分离单元之间和膜分离单元与壳体内壁之间。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该吸附柱作的氢氮分离系统。本发明公开的吸附柱,将膜分离技术和变压吸附技术一体化,其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避免在两种方法连用时因为管道过多引起的气体损耗,成本低廉适合中小规模的气体制备工艺的后续气体提纯,同时兼顾最终得到的气体的收率和纯度,结构灵活,方便拆卸,泛用性强。本发明提供的氢氮分离系统,结构简单,耗能低,适用于氨气制氢的后续氢气提纯。

    一种室温固化单组份环氧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4742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270446.X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室温固化单组份环氧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所述室温固化单组份环氧胶是以酮亚胺为潜伏型固化剂,以功能化氧化石墨烯为固化促进剂,利用机械搅拌和超声分散作用将酮亚胺和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制备而成。本发明所制备的单组份环氧胶在室温时初固化时间为2.5h,在3、6、12和24h时,抗拉伸剪切强度分别达到0.2、4.9、8.7和11.2MPa,较未添加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时分别提高了900%、720%、310%和145%。本发明具有室温固化强度高,施工简便,绿色环保等优点,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种环氧硅油改性的含磷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19189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965461.1

    申请日:2016-11-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硅油改性的含磷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其是以环氧硅油作为疏水剂,以KH550作为相容剂,通过真空搅拌的方式,将环氧硅油、KH550和DOPO型含磷阻燃环氧树脂经化学键合的方法连接起来,再经固化制备而成。所得环氧硅油改性的含磷阻燃环氧树脂具备优异的相容性、疏水性、阻燃性和力学性能,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级,表面接触角提高到95.1~99.3°,拉伸强度为41.5~55.5 MPa,冲击强度为2.7~14.6 kJ/m2,同时具有无毒、环保的特点,可以用于户外或者潮湿的苛刻环境中,应用前景广阔。

    3-乙烯胺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754022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145747.5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乙烯胺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及其制备和应用,将丙烯酰胺单体和蒸馏水放入N2保护的反应器中,加入链转移剂、络合剂和引发剂,30~70℃搅拌10~30 min,静置10~30 min后降温至‑10~15℃,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次氯酸钠,反应1~3 h后再加入氢氧化钠反应2~4 h,滴加环氧氯丙烷,反应0.1~1.5 h后升温至50~90℃,反应1~3 h后缓慢滴加三甲胺水溶液,反应2~5 h后冷却至常温,即得3‑乙烯胺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为淡黄色粘稠液体,固含量≥13%,pH值:9~10,聚合度80~100,胺化度60%以上,可用作于纸张增强剂、纸张施胶剂、水处理剂等。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原料易得,生产周期短,反应温和,便于进行工业化大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