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多通管仿真建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4898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69140.8

    申请日:2019-08-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多通管仿真建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操作指令,根据操作指令在换热器仿真图层中生成多通管辅助模型;多通管辅助模型用于关联换热器仿真图层中的目标管孔信息,目标管孔信息为需连通的多路管道所对应的同侧管孔的管孔信息;解析多通管辅助模型,生成包含管孔信息的底层模型调用指令,并将底层模型调用指令传输给建模服务器;底层模型调用指令用于指示建模服务器调用对应的多通管底层模型;多通管底层模型用于在换热器底层模型中连通各管孔信息对应的管道,本申请通过在换热器仿真图层的二维平面上创建易于操作且直观的多通管辅助模型,实现在仿真建模中方便快捷地连通多路管道。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953963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67282.0

    申请日:2018-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若干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集液管、集气管和若干个换热管,换热管连通集液管与集气管,集气管位于集液管的上方或下方,集液管的一端为冷媒进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至少两个换热管竖直设置,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平行,从集液管的冷媒进口端到集液管的封闭端换热管的长度逐渐较小或逐渐增加,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中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保证了进入到换热单元中的液态冷媒在没有汽化的情况下会积蓄在换热器中而不会流出换热器,使得从冷媒出口流出的均是气态冷媒。

    风口面板和换热设备
    1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85876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510875236.4

    申请日:2015-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口面板和换热设备。风口面板包括面板体,面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多个出风孔中的出风孔彼此间隔排列设置,出风孔包括由面板体的进风侧向出风侧顺次连接的直孔段、第二倒角孔段。通过在面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孔,并将多个出风孔彼此间隔排列设置,以使由风口吹出的风能够被出风孔分散开,以提高吹风的舒适性。而通过在面板体的出风侧的出风孔处开设倒角结构,从而使得风口的风经过风口面板时具有风阻小、进出风的静压差小、出风顺畅的特点,进而有助于消除风口面板凝露的现象。另外,本发明中的风口面板还具有外形美观的特点。

    新风装置及其固定方法
    1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76914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29261.5

    申请日:2017-10-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06 F24F13/072 F24F1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其固定方法,其中,新风装置包括机组和新风管道(9),新风管道(9)铺设在地板(10)下且一端延伸至待安装机组的区域,机组设在地板(10)上,机组的底部设有新风入口(33),新风入口(33)与新风管道(9)连通,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到机组内。此种新风装置通过合理配置地埋管式安装,新风通过埋在地板下的新风管道输送到机组,安装位置灵活,可将新风直接送到室内最需要的区域,从而加强气流组织的布置,增大了新风的利用率,而且新风装置的安装也更加方便。

    一种过滤网污染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485929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632796.6

    申请日:2017-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过滤网污染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过滤网未使用时的初始图像数据,以及过滤网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图像数据;通过比对所述初始图像数据与所述使用图像数据,确定所述过滤网是否被污染。本发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新风处理系统内过滤网使用情况的自动检测,判断过滤网最佳的更换或清洗时间,提高了过滤网使用的合理性,为用户更换过滤网的时间提供更合理的建议,避免过滤网污染严重。

    热回收新风设备
    1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2105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840758.X

    申请日:2017-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7/06 F24F12/001 F24F1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回收新风设备,包括:室内机(M2)、室外机(M1)和热回收芯体(2),所述室内机(M2)包括内部不连通的新风腔和排风通道,所述室外机(M1)包括内部不连通的排风腔和新风通道,所述室内机(M2)的新风腔与所述室外机(M1)的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室内机(M2)的排风通道与所述室外机(M1)的排风腔连通,所述热回收芯体(2)设置在所述室外机(M1)的新风通道和所述排风腔的交接位置,用于使流经所述新风通道的室外新风从流经所述排风腔的室内排风回收热量或冷量。本发明热回收新风采用内外机分体式结构,将热回收芯体设置在室外机内,利用热回收芯体从室内排风中回收热量或冷量,使得室内机所占用的室内空间更小。

    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
    1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6499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53355.8

    申请日:2016-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3/00 F24F13/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系统及其风口结构,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裸露的通风口;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还包括:能够将自通风口进入的水引至壳体底端的第一防水栅格,第一防水栅格设于通风口。本发明公开的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通过在通风口设置第一防水栅格,当水进入通风口时,水在第一防水栅格的引流作用下,到达壳体的底端,从而避免了水随空气流动而进入室内,有效提高了该新风系统的风口结构的防水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