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822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956400.8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16/20 , H04W16/225 , H04W84/1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优化方法和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优化方法,对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改进,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和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减小了局部收敛的可能性,将终止进化的条件设置为在总进化代数等于预置进化代数LG或当连续LG/4代种群中最优适应值不发生变化时终止算法,避免了更新代数过少造成的局部最优和更新次数过多带来的算法效率低下问题,具有增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覆盖的局部搜索,并且能够提高收敛速度,减少计算量和提高优化效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441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665758.0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85 , G01R19/00 , G01R31/3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电压一致性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动力电池模组的模组电压数据和模组电流数据,并对模组电压数据和模组电流数据进行筛选,以得到动力电池模组的稳态电压数据;计算稳态电压数据的标准差序列,并利用线性插值和滤波方法对标准差序列进行计算,得到标准差追随序列;将标准差追随序列向预设百分区间进行映射,以得到动力电池模组的最终一致性评估结果。由此,实现了以电池模组工作电压的标准差作为一致性评价指标,消除异常数据点和噪声的影响的同时,直观地反映出电池系统的一致性,最终实现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海量运行数据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298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233809.9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容量均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容量均衡方法,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和/或至少一个电池模组的荷电状态;将荷电状态输入至预先训练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中,以得到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控制指令;响应于控制指令,重构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以使得重构后的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容量均衡能力满足预设容量均衡条件。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时变动态系统,随着电池单体数量的增加,其复杂度会极大增加,导致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无法精准控制,难以实现全局最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5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1720609.1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SiC MOSFET栅极氧化物健康状态在线监测方法,借助电流传感器判断负载电流方向,当负载电流反向流过待测器件且待测器件导通时,触发在线监测程序;使用电流源抽取待测器件输入电容的电荷,使待测器件栅极电压在恒定电流作用下不断降低,同时使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微分运算电路实时测量dVgs/dt;比较器的参考值设置为Vref,当Ciss降低至Cref时,Vdif(dVgs/dt)增大至Vref,比较器输出电压Vcmp拉高,RS锁存器输出信号Q拉低,关断N‑MOSFET S2,切断电流源输出,使得待测器件Vgs锁存在Vref;RS锁存器的反向输出nQ拉高,触发ADC对Vgs进行采样,将此时的Vref采集进入微控制器进行记录,通过和过去值的对比,判断栅极氧化物的健康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707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98041.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大学
IPC: G01R31/26
Abstract: 一种压接式IGBT模块的热阻测量方法,属于压接式IGBT模块器件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构造与待测压接式IGBT模块适配的测试铜板;根据待测压接式IGBT模块和测试铜板,构造第一测试IGBT模块;在双面散热条件下,测定第一测试IGBT模块的结构函数曲线;根据待测压接式IGBT模块和测试铜板,构造第二测试IGBT模块;在双面散热条件下,测定第二测试IGBT模块的结构函数曲线;根据第一测试IGBT模块的结构函数曲线及第二测试IGBT模块的结构函数曲线,得到待测压接式IGBT模块的热阻数据。本申请通过构造并将适配的测试铜块设置在待测压接式IGBT模块的集电极上,以将双界面法拓展到了压接IGBT双面散热的情况,缩短了测量结壳热阻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35022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1185660.7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373 , H02M7/5387 , H02M1/088 , H02M1/00 , G06N3/126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iC MOSFET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多目标优化参数设计方法,属于换流器参数设计领域,该方法首先求取桥臂电感和子模块电容等无源器件的限值范围,再结合损耗特性在限值范围内优化取值,可以避免工程中片面取值导致SiC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充分考虑SiC器件开关损耗特性较优,导通损耗特性较劣的情况,通过在MMC换流器的参数设计中考虑开关频率的影响,以系统稳定为基本要求,将换流器损耗和功率密度作为多目标优化的目标函数,以开关频率、无源元器件为决策变量,从而在不增加损耗的前提下增大功率密度,优化MMC的体积占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65756.1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87 , G01R31/378 , G01R31/385 , G01R31/3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应用与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OCV‑SOC估计的SOC的测量校正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提取锂离子电池的HPPC的实测数据;基于实测数据,估算锂离子电池的稳态OCV;获得不同温度下的电池OCV‑SOC实测曲线;根据电池OCV‑SOC实测曲线建立OCV‑SOC映射关系;根据稳态OCV和OCV‑SOC映射关系校正映射下的SOC估计值。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不能对OCV进行实时测量,且OCV测量时所需的稳定状态达到时间较长,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9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20624.6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C MOSFET栅极开路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S1:提取开通脉冲和关断脉冲;S2:提取实际内部栅极状态信号;S3:检查驱动信号与实际内部栅极状态的不一致性;S4:对信号进行低通滤波;S5:锁存故障信号;S6:生成最终驱动信号。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只需要通用运算放大器、二极管、逻辑器件等成本低廉的元器件,无需高性能的微控制器,大大降低了总体成本。本发明设计步骤简单、使用方便、原理巧妙,设计过程简单,无需复杂的电路参数设计过程。本发明检测速度快,由于使用的都是模拟电路器件和逻辑电路器件,无需微控制器等复杂的检测或控制单元,所以检测速度很快。
-
公开(公告)号:CN1174244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40390.X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极管换流器的低谐波海上风电送出装置、设备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风电送出模块、第二风电送出模块、第一风电场、第二风电场和阻波支路;第一风电送出模块包括第一变压换流模组,第一变压换流模组包括第一变压器和第一换流器,第二风电送出模块包括第二变压换流模组,第二变压换流模组包括第二变压器和第二换流器;阻波支路连接至第一换流器和第二换流器之间,阻波支路用于形成高阻抗,以减小第一换流器和第二换流器输出端的谐波电流。该二极管换流器的低谐波海上风电送出装置通过配置直流侧的阻波支路减小直流侧谐波电流,解决二极管换流器拓扑的谐波大的问题,从而降低二极管输电送出工程的体积和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8222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1272.3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23K1/00 , B23K1/008 , B23K1/20 , B23K1/19 , B23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墨活性钎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石墨的铜框架活性钎焊的焊接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箔经过酸、丙酮、乙醇清洗后,在铜箔两侧均匀附着一层极薄的含有活性元素锡基钎料并迅速烘干;S2,将两侧附着活性元素的铜箔两面贴合石墨,依次将石墨母材、铜箔摆放至所需厚度后固定并放入真空钎焊炉中;S3,抽真空低至10‑3Pa时,开始随炉升温,在200‑350℃时,保温10‑30min后进行排胶,将炉升温至钎焊连接温度900‑1050℃后,保温10‑30min并施加500‑1500kg压力,冷却后即可得到石墨块材。本发明采用铜为钎焊焊料的框架,制备的钎焊石墨可实现较好的钎焊连接,接头无裂纹、气孔等缺陷,具有节省焊料,生产效率高,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