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节距交错混合开槽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

    公开(公告)号:CN101404349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10235150.5

    申请日:2008-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相互交错、非均匀间距的短节距混合槽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结构由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绝缘泡沫材料层、漏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绝缘外护套依次从内到外包封套装而成,其特征在于漏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制作有周期性的辐射开槽,辐射开槽包括“U”形和“L”形两种形状,每个重复周期包括两个小组,共计六个辐射开槽,每个小组内的两个“U”形辐射开槽形状相同但交替反转,小组之间的“L”形辐射开槽形状相同但交替反转,每个小组内的辐射开槽的中心轴线之间相互错开一定的距离。同一小组内,“U”形辐射开槽的中心间距A=40毫米;不同小组间,“L”形辐射开槽的中心间距B=120毫米;中心轴线之间的交错距离C=3毫米。

    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折合环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4353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0810195766.4

    申请日:2008-09-09

    Inventor: 吕文俊 朱洪波

    Abstract: 本发明是共面波导馈电的超宽带折合环天线及其制作方法,其结构是顶层子环和底层子环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顶层子环和底层子环通过两列金属化过孔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折合环;渐变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范围为25—35度;共面波导馈线、矩形调谐枝节之间通过阶梯阻抗变换结构相连,三者构成天线的宽带馈电结构,并与顶层子环共同位于介质基板的同一侧。制作方法是利用印刷电路板工艺,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基板上设计折合环,采用渐变环结构降低最低工作频率、增加工作带宽,另一方面采用共面波导和贴片状调谐枝节作为馈线;同时在枝节与馈线之间引入多节阶梯阻抗变换结构。优点:结构简单,无需附加馈电部件;制作工艺简单;便于集成;成本低廉。

    超宽带半折叠对跖缝隙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5345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0810196406.6

    申请日:2008-09-09

    Inventor: 吕文俊 朱洪波

    Abstract: 本发明是超宽带半折叠对跖缝隙天线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利用印刷电路板工艺,在介质基板的正面和底面上分别设计渐变形状的顶层子缝隙与底层子缝隙,顶层子缝隙与底层子缝隙分别位于介质基板的两侧,顶层子缝隙与底层子缝隙3间通过金属化过孔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半折叠对跖缝隙;微带馈线、矩形贴片调谐枝节之间通过阶梯阻抗变换结构5相连,构成天线的宽带馈电结构,实现有效的宽带阻抗匹配特性。本发明的优点: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好,可以用作多天线系统的极化分集单元;结构简单,无需附加馈电部件;制作工艺简单;便于集成;成本低廉。

    一种宽带共面波导-双面平行双线转换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02306862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129836.8

    申请日:2011-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带共面波导-双面平行双线转换接头。采用多节直线渐变结构的宽带共面波导-双面平行双线转换接头,其特征是在介电常数为2-20范围内的介质衬底上,分别设计共面波导段、过渡变换段和双面平行双线,通过控制顶层渐变过渡段的长度、顶层直线过渡段的长度、底层前过渡段倾角的角度、底层后过渡段上倾角的角度、底层后过渡段下倾角的角度、底层后过渡段的长度和底层前过渡段的长度,实现两种传输线之间的过渡转换。

    带有屏蔽背板的共面波导-双面平行双线宽带转换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02306861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129577.9

    申请日:2011-05-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屏蔽背板的共面波导-双面平行双线宽带转换接头。带有屏蔽背板的共面波导-双面平行双线宽带转换接头,其特征是在介电常数为2-20范围内的介质衬底上,分别设计带有屏蔽背板的共面波导段、过渡变换段和双面平行双线,带有屏蔽背板的共面波导段和过渡变换段中包括顶层屏蔽导体和底层屏蔽导体,顶层屏蔽导体和底层屏蔽导体通过金属化过孔列连接在一起,通过控制顶层渐变过渡段的长度、顶层直线过渡段的长度、顶层过渡段倾角的角度、底层后过渡段倾角的角度、底层前过渡段倾角的角度、底层前过渡段的长度和底层后过渡段的长度,实现两种传输线之间的过渡转换。

    小型超宽带渐变单极缝隙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835282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610038670.8

    申请日:2006-03-08

    Abstract: 本发明是小型渐变单极缝隙天线,其特征是天线采用印刷电路板工艺制作在低介电常数基板上,在微带线的屏蔽导体上制作渐变结构的单极缝隙作为辐射单元,在屏蔽导体的另一侧制作合适尺寸的跃变馈线和叉状调谐支节进行宽带匹配馈电,渐变单极缝隙的渐变线与垂直边界线的夹角为20-30度。优点:结构简单、体积轻巧、剖面尺寸低、易于制作。若采用印刷电路技术在更高介电常数的介质进行设计,还可能进一步缩小体积;而且其馈电结构很有利于天线—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即采用半导体工艺实现天线与前端电路的集成。所以,这种天线将是很适用于小型超宽带通信设备的,在超宽带无线通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水平耦合距离的基于表面波传输的信道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940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82731.7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水平耦合距离的基于表面波传输的信道建模方法,包括:步骤1,设置发送端、接收端和一根金属管;步骤2,进行初始测量;步骤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路径损耗值;步骤4,改变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距离并重复步骤3;步骤5,改变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高度差并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6,构建具有接收端水平耦合距离影响的路径损耗模型;步骤7,得到最终路径损耗模型;步骤8,将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距离d和接收端水平耦合距离输入最终路径损耗模型,得到相应情况下的收发端信道的路径损耗值。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更便于指导工业物联网环境中信号覆盖和工作节点的优化布局。

    一种波束扫描车载天线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890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554473.X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束扫描车载天线及其设计方法,属于天线与微波技术领域。该天线由主振子,互补振子,反射器,短路销钉,矩形凹槽构成,在地板上方设置扇形贴片,扇形贴片的半径通过短路壁与地板连接,构成该天线的主振子,其圆周长度约为中心频率的两倍波长,反射器为扇环形结构,反射器的外圆弧通过短路壁与地板链接,其宽度约为中心频率的0.75倍波长,互补振子为扇形结构,其半径约为中心频率的一倍波长,主振子和互补振子的圆心角之和为360度,互补振子可以增加该天线在俯仰面的色散。发明具有背射增益高、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在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车辆通信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一种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激发耦合装置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7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53272.8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激发耦合装置及设计方法,属于物联网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设计的装置由主激发器、两片模式转换片、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和接收器组成。模式转换片置于主激发器和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之间,主激发器通过模式转换片进行模式转换并以无线耦合的方式激发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的表面波,使信号以表面波的形式在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上进行传输。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上传输的信号再通过同样的方法借助模式转换片无线耦合到接收器上被接收,最终实现信号的无线耦合传输。本发明实现的多芯表面波模传输线激发耦合装置结构简单、传输损耗低、传输可靠性高,在电气工程、工业物联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