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小型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897643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929930.0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反应堆余热排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化小型反应堆的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包括安全壳、设在安全壳内的压力容器、设在压力容器内的堆芯、围设在堆芯侧的堆芯挡板及隔离装置、设在压力容器内的若干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内位于每个蒸汽发生器的下方还设有相应的第一热交换器,压力容器外的安全壳内还设有容置冷却水的水箱,水箱内设有若干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的数量与第一热交换器的数量一致;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串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采用非能动的设计理念,利用自然循环回路冷热源密度差驱动流体流动,并通过水的汽化及冷凝的方式带出堆芯余热。

    一种安全泄压阀门系统
    12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889122U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20576543.3

    申请日:2021-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反应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泄压阀门系统,无需依赖安全级电源驱动,达到信号整定值即可自动开启,实现高压和低压容器的内外压力平衡,满足自动卸压要求,为反应堆专设系统注入提供成功条件;同时,为防止误动作,提出信号叠加阈值判断的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依靠液压处于初始关闭状态,当满足信号后,依靠弹簧非能动开启,无需电源,具有很高的安全级;为防止误动作,本设计阀门可设计具有阈值特征,保护高压容器边界的完整性。

    一种多功率尺度的全自然循环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210627924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0953177.1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的全自然循环反应堆,反应堆的主回路换热器为大盘管,设置于反应堆的堆芯上方,并围绕堆芯吊篮布置;在所述堆芯吊篮的不同高度的周向等间距安装负荷需求隔离阀;冷却剂经过所述堆芯加热后通过所述堆芯吊篮围成的上升段,经由开启的所述负荷需求隔离阀流入主回路换热器侧,通过横掠传热管管束加热管内流体,以产生热交换,给水经加热后经由蒸汽/热水管道流出。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取消主泵,最大程度降低失去流动类的初因事件;同时取消主泵相关的支持系统,提升经济性;一体化反应堆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具有多功率等级热负荷输出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

    公开(公告)号:CN210606653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0952704.7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率尺度一体化反应堆,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至少布置两列及以上换热器序列,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上布置有至少2级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序列布置在贴近所述压力容器内壁面,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中的每级换热器通过之间的连接管线上的隔离阀串联并隔离;所述每个换热器序列由一条给水管线和对应于不同功率等级热负荷需求的蒸汽/热水输出管线组成,所述给水管线和汽/热水输出管线上均设置隔离阀。取消主泵,并通过非能动的自然循环实现热量移出;一体化反应堆消除大破口发生的可能性;多级串联换热器实现多功率等级能量输出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456100U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20510717.1

    申请日:2013-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临界热流密度的装置,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包覆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外部的保温层,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和保温层之间形成流道,流道的内部具有多个固定在保温层内壁面上的突起部,多个突起部之间互不接触、呈周向排列或错位排列。本实用新型通过突起部呈错位的排列设置,增强流体流动过程中的搅浑,改变了压力容器外壁面中汽泡的积聚现象,增强流体的换热能力,提高流体在压力容器外壁面相应位置处的临界热流密度,从而有利于实施核电厂堆内熔融物滞留措施,提高核电厂在事故情况下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引入阻力小、系统可靠性高。

    底部注水叠加外部冷却的大型非能动核电厂堆芯捕集器

    公开(公告)号:CN203134389U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20007522.5

    申请日:2013-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底部注水叠加外部冷却的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堆芯捕集器,其包括包覆反应堆压力容器中下部的堆腔,堆腔的底部为堆腔混凝土底板;难熔层设置在堆腔的侧面和堆腔混凝土底板的底部,难熔层外部套有一个钢制圆筒;钢制圆筒的底部为外部冷却通道,外部冷却通道的向外延伸两端分别为冷却通道入口和冷却通道出口;数十个喷嘴被固定在钢制圆筒底部,喷嘴的上端伸入堆腔混凝土底板,喷嘴的下端伸入外部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利用堆腔混凝土底板充当牺牲材料,通过混凝土的消融,实现熔融物的稀释和降低熔融物的温度。堆腔混凝土底板熔穿后,堆芯熔融物被收集在难熔层内,进一步提高核电厂安全性、可靠性高。

    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熔融物堆内和堆外滞留相结合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026156U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20007347.X

    申请日:2013-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非能动核电厂熔融物堆内和堆外滞留相结合的装置,包括混凝土牺牲层(4)、堆芯捕集器腔室(7)、堆芯捕集器难熔层(8)、冷却通道入口(9)、冷却通道出口(10)和堆芯捕集器底部冷却通道(1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套熔融物堆外冷却与IVR系统进行有机结合的装置,当IVR成功时,可以实现熔融物的堆内滞留;当IVR失效以后,通过堆芯捕集器底部冷却通道的非能动冷却,实现熔融物的堆外滞留,从而增强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厂缓解严重事故的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