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0829414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958593.7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储热的电力储能装置,包括一用于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该基于相变储热的电力储能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并将其热能储存于相变储热材料内的高温蓄热器,高温蓄热器设置在热力循环发电装置上,在放热过程中,相变储热材料将热量传递给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本实用新型高温蓄热器中的相变储热体的热量被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吸收,可使其达到1000℃以上的高温,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热效率可达63%以上,高温蓄热器的热能在夜间电费较低时通过电加热方式蓄积,白天在电费较高时,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所构成的储能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达6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210768960U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20696629.2
申请日:2019-05-1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捕碳装置的燃煤发电系统,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和捕碳子系统。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包括低压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回路和高压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回路。捕碳子系统包括液化空气冷却回路、液化空气装置余热回收回路和凝华捕碳回路。燃煤锅炉提供热量给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发电,燃煤锅炉排放烟气通过捕碳子系统脱碳。捕碳子系统多余的热量和冷量提供给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从而提高其发电效率。空气液化装置可以在发电低谷时加大负荷,在发电高峰时减小负荷,以节省能耗成本。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带捕碳的燃煤发电厂可实现煤炭的高效率零碳排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210317492U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21276672.X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包括低压压缩机、中间冷却器、高压压缩机、回热器、燃烧室、除尘器、透平、发电机、冷却器及水分离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可直接通过循环系统收集,不需要额外的捕碳装置,实现了二氧化碳负排放,且结构简单、结构紧凑、运行灵活,发电效率高,可实现电厂的小型化和模块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014685U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20653184.X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包括底面和封箱,所述底面的左右两端均衔接有侧面,且底面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端板,所述封箱位于端板的外侧,且侧面的左上端安装有高压工质进口,所述侧面的右下端衔接有高压工质出口,所述封箱的底端中部衔接有低压工质进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板翅式换热器,高压工质从壳体侧面的高压工质进口输入,沿换热板束中的高压工质通道流向高压工质出口;然后,低压工质从封箱的低压工质进口输入至封箱,再进入换热板束中的低压工质通道流向低压工质出口;确保换热板对始终处于正压差作用(外压大于内压),使换热板对处于压缩受力状态,保持高压工质与低压工质之间的压力边界的完整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75238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20307685.2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氧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包括:二氧化碳泵、中间冷却器、回热器、透平、发电机、预热器、纯氧燃烧锅炉、除尘器、冷却器、水分离器、冷凝器、不凝气体分离器、燃料供给装置、氧气供给装置等。将燃烧室布置到透平排气口下游,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透平排气工质和燃烧产物气体的混合气,通过回热器将此热量传递给透平进气,混合气冷却后将二氧化碳与水、不凝气体进行分离和处置,燃烧产生的多余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本实用新型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纯氧燃烧锅炉的燃烧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循环系统发电效率高;系统无烟囱,并可100%捕集二氧化碳,方便地处理排放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污染气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75234U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20307586.4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分为热电联产模式和纯发电模式,包括主压缩机、分压缩机、透平、发电机、高温余热回收器、低温余热回收器、冷却器、空气预热器、炉渣冷却器、给料机、低温空气预热器、省煤器、锅炉等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使用时,在供暖期,系统运行于热电联产模式下;在非供暖期,系统运行于纯发电模式下。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用于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分布式发电系统,以适合于我国北方冬季清洁供暖需求,并获得较高的全年运营效益。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具有效率高、设备少、运维简便等优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412108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1709062.X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31/04 , C07C29/151 , C25B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再生能源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远距离耦合系统,由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电解制氢装置、甲醇合成装置、余热回收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余热回收蒸汽循环回路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组成。半闭式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为甲醇合成装置提供二氧化碳,电解制氢装置为甲醇合成装置提供氢气;余热回收二氧化碳循环回路吸收二氧化碳余热并发电,余热回收蒸汽循环回路通过热交换吸收二氧化碳余热加热水工质并发电,二者所发电均用于给电解制氢装置提供电力。本实用新型系统可大规模消纳冗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为近零排放,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高,系统的经济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209179832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876046.X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为载体的半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镁的子系统、镁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电子系统、固碳子系统。可再生能源电厂的冗余电力提供给电解镁厂,电解镁厂生产的镁通过远距离运输环节输送至使用地点。镁与二氧化碳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热输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用于发电。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给氧化镁固碳装置,氧化镁固碳装置中的碳酸化反应热传递给二氧化碳循环用于发电。本实用新型可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量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可高效率发电,可固定二氧化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179830U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21347410.3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与二氧化碳循环的发电装置,中间换热器碱金属侧进、出口分别连接以碱金属为工质的主换热器出口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高温端进口,碱金属热电转换器高温端出口通过电磁泵连接主换热器进口;压缩机出口连接低温回热器低温侧进口和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低温端冷凝器进口,低温回热器低温侧出口与碱金属热电转换器低温端冷凝器出口汇合后与高温回热器低温侧进口连接,高温回热器低温侧出口与中间换热器二氧化碳侧进口连接,中间换热器二氧化碳侧出口连接透平进口,透平出口连接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预冷器和压缩机;发电机连接透平。相比每个单独的发电系统,本实用新型集成系统的整体热效率显著提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831992U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721824092.0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紧凑式换热器,壳体内布置层层叠合的换热板对,换热板对的两端分别穿过一管板,两个管板内侧分别与壳体两端相连,两个管板外侧分别与一封箱相连;换热板对内部形成低压侧流体通道,换热板对与换热板对之间形成高压侧流体通道;高压侧进口连接段和高压侧出口连接段分别设于壳体两端,且分别与所述高压侧流体通道的进、出口相连;低压侧进口连接段和低压侧出口连接段分别穿过两个封箱,且分别与所述低压侧流体通道的进、出口相连。本实用新型换热板之间无须扩散焊即可实现高压差流体的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便宜;紧凑度及传热性能均与扩散焊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相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