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视角波导镜片及制作方法和头戴式三维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2673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40561.X

    申请日:2016-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视角波导镜片及制作方法和头戴式三维显示装置,利用具有能实现会聚光场视角放大功能即光栅透镜功能的纳米光栅结构,实现三维虚拟信息的视角放大,并在人眼前投射,通过宽视角波导镜片实现虚拟物体与现实景物的完美融合,由于视角得以放大,使得人眼观察虚拟物体和现实景物融合的场景时难以察觉这是融合景象,使得体验更加真实,同时基于全息原理,可以方便的将计算全息与纳米结构功能光场镜片相结合,从而实现无视觉疲劳的、高亮度的、头戴式3D增强现实显示方案和装置、也可方便的实现支持3D显示图像的动态聚焦。

    一种基于薄膜基底的三维成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3872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90877.3

    申请日:2016-0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薄膜基底的三维成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送料机构、曝光机构、支撑机构及分离机构,通过送料机构将感光材料层送入相应的曝光区域中,由曝光机构对感光材料层进行曝光,实现对每层指定图形的固化生成,每层图形叠加在一起,在支撑机构上形成所需零件,而分离过程与曝光过程同步进行,随着分离机构向右移动,在张力的作用下,薄膜基底材料层逐渐与支撑机构上已成型零件的顶面分离,而未被曝光的感光材料层也同时被剥离于支撑机构外,曝光和分离动作同时进行,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适用于三维实体的大幅面、高效率、高精度和低成本等制作要求。

    指向性彩色滤光片和裸眼3D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87239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778086.5

    申请日:2015-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指向性彩色滤光片和裸眼3D显示装置,包括彩色滤光片和指向性功能结构层;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滤光单元,每一滤光单元包括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滤光子单元;指向性功能结构层包括多个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与一滤光单元对应设置;每一结构单元包括至少三个结构子单元;每一结构子单元与一滤光子单元对应设置;每一结构子单元包括多个纳米衍射光栅;同一结构子单元内的纳米衍射光栅的周期和取向角不同,从而不会出现同一纳米衍射光栅出射两种颜色的光,导致光线串扰的问题,且该指向性彩色滤光片在技术上较容易实现,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指向性背光技术的无视觉疲劳的多视角的裸眼3D显示装置较易得到实际应用。

    双光束干涉光刻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22091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229675.4

    申请日:2012-07-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胡进 浦东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光束干涉光刻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两路光束在加工工件表面实现N次干涉曝光,相邻两次曝光位置之间的错位值为dI/N,其中,N≥2,dI为曝光后的光强分布的周期,所述两路光束干涉后的光场复振幅分布为余弦函数。通过本发明的双光束干涉光刻方法,可以在光刻胶上直接制备大幅面的精密多台阶结构,加工效率高,而且所采用的元器件容易获得,成本低。

    三维图像并行数字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6803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284726.9

    申请日:2011-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图像并行数字构建方法,获取三维物体的多个分视角数字图像,其特征在于:采用计算机集群进行并行处理;包括,对图像的规整性处理、分色处理,并按设定的大小分割为子图,主计算节点将各子图按照其视场顺序排列;以同一视场位置的子图为一组处理对象,任务节点并行处理,对图像进行傅立叶逆变换、中心变换处理和迭代傅里叶变换,得到该组子图的夫琅禾费衍射光场分布,并将结果返回至主计算节点;主计算节点汇总后得到全息图H1;利用干涉光和空间光调制器再现三维图像。本发明成功地利用多进程机制进行位相信息的提取,大大减少了算法的运行时间,提高三维成像的效率,为三维图像的工业化印刷提供了可能性。

    一种亚波长埋入式光栅结构偏振片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77555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810156773.3

    申请日:2008-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波长埋入式光栅结构偏振片,包括透明基底、介质光栅、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所述介质光栅具有周期性间隔设置的脊部和沟槽,所述第一金属层覆盖于介质光栅的脊部,所述第二金属层覆盖于介质光栅的沟槽中,介质光栅的周期小于入射光波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顶部上表面覆盖有介质覆盖层,在所述透明基底和介质光栅之间设有高折射率介质层,所述高折射率介质层的折射率在1.6至2.4之间。介质覆盖层既可以对偏振片的透射效率起调制作用,又可以起到保护金属层的作用,防止金属层被氧化和在集成过程中被破坏;在整个可见光波段,该偏振片具有高透射效率、高消光比、宽广的入射角度范围。

    并行光刻直写系统
    1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4689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70978.4

    申请日:2010-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行光刻直写系统,包括光源、图形发生系统、光学系统、控制系统、运动系统和工件平台,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聚焦伺服系统,所述聚焦伺服系统包括检测光路、传感器和调焦装置,所述光学系统由微缩系统和检测光路构成,其中的微缩系统采用双远心光学系统,检测光路包括检测光源、在双远心光学系统内的第一分光器件、在检测光源和第一分光器件间的第二分光器件,检测光经第一分光器件进入双远心光学系统并照射在工件平台处的工件上,反射光经第一分光器件和第二分光器件被传感器接收,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调焦装置动作,实现伺服聚焦。本发明通过结合聚焦成像伺服系统,可以实现亚微米尺度微结构的精确光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