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5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4846.1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54 , H01M10/0525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除杂及再生方法,涉及电池再生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回收方法中存在过多缺陷等问题,其包括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预处理后得到含集流体的正极极片;将含集流体的正极极片作为工作电极组装成电解池,施加电压利用电解池进行电解反应,在电解反应过程中含集流体的正极极片发生表面重构得到重构后的正极极片;去除重构后的正极极片上的聚偏氟乙烯得到表面除杂的正极材料。本发明使用电化学方法解决实际废旧锂离子电池表面的杂质问题,推动直接回收方法适应实际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回收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30774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62555.7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调色及高稳定性圆偏振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为非手性共轭芴基无规共聚物构建CPL活性薄膜提供了一种方法;本发明巧妙的设计了具有三种不同荧光颜色的非手性共轭芴基聚合物,定量的调节三种聚合物之间的质量比,与手性柠檬烯进行共组装,采用滴涂法将芴基无规共聚物制备得到宽色域以及白色圆偏振发光薄膜,侧链通过羟基与甲醛进行交联反应得到CPL恒定的圆偏振发光交联薄膜。本发明制备的交联薄膜具有良好的圆偏振发光性能,具有优异的量子产率、glum值和耐溶剂(水)功能,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之间的质量比定制的得到宽色域以及白色的圆偏振发光薄膜,使材料应用更加灵活,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CPL活性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34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09779.9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8 , H01M4/60 , C01G33/00 , C01G23/04 , C01G35/00 , C01G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构筑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核颗粒材料、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沉淀剂和配位剂在溶剂中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反应得到核壳颗粒中间体;将所述核壳颗粒中间体浸渍于含有A元素的溶液中,然后取出浸渍处理后的核壳颗粒中间体进行煅烧处理,得到含有快离子导体包覆层AxByOz的核‑壳结构颗粒。本发明提供一种简便易行、条件温和、普适性广的可控构筑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基底材料上构筑均匀、连续的快离子导体包覆层,并且包覆层的厚度可以实现纳米精度调控;所提供的含有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的核‑壳结构颗粒可用于电池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217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06293.X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亲性主链偶氮苯齐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齐聚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结合迭代逐步增长法和一价铜催化的叠氮‑炔环加成(CuAAC)反应制备具有明确链长、且所有侧基都含有丙氨酸残基的两亲性主链偶氮苯齐聚物(L‑Lin7‑EG4、D‑Lin7‑EG4和rac‑Lin7‑EG4)、单个手性丙氨酸残基分别处于链的两端(α端和ω端)和中心位置的两亲性主链偶氮苯齐聚物(ALA6‑EG4、A3ALA3‑EG4和A6AL‑EG4)。通过多重超分子作用进行自组装构建并调控超分子手性纳米结构;研究侧链手性中心的序列位置对对手性转移和超分子手性组装的影响,探索手性基团在非手性聚合物链中的位置特异性对手性诱导的作用。最后,研究螺旋纳米带/纳米纤维的光响应性能,为智能光学纳米材料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801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91028.7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长兴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120/36 , C08F2/38 , C08F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偶氮苯嵌段共聚物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方法,使手性偶氮苯单体和大分子链转移剂在醇溶剂中、在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在保护气氛保护下,发生聚合诱导自组装;其中,通过调整聚合诱导自组装发生的温度使生成的偶氮苯嵌段共聚物超分子组装体的形貌发生变化,也即在不改变组成以及聚合度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不同形貌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组装体的制备,尤其是可以在同一聚合度下实现不同形貌的调节,使其可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聚合度应用场景;同时,在所监测的聚合度范围内,通过改变聚合诱导自组装发生的温度,可以调控组装体形貌的单一或者多样,有利于更多场景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3959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193165.1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2P21/14 , H02P25/022 , H02P27/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预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三相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电平电压源逆变器下的6个有效电压矢量,并在其中选取代价函数值最小的第一筛选电压矢量;将每一个有效电压矢量平均分成三等份,进行矢量合成,得到30个虚拟电压矢量;从以上38个电压矢量中选取与第一筛选电压矢量位于同一个扇区的电压矢量,并在其中选取代价函数值最小的第二筛选电压矢量;以第二筛选电压矢量为中心,以相位差间隔60°的原则依次构建虚拟电压矢量,并从中选取代价函数值最小的第三筛选电压矢量,以对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而且,也能够降低处理器的运行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57250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273639.8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120/36 , C09K11/06 , B01J3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手性可控的偶氮苯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及其手性调控方法。该偶氮苯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由手性侧链型偶氮苯聚合物在良溶剂‑不良溶剂的混合体系中进行超分子手性组装得到;所述手性侧链型偶氮苯聚合物为PAzo‑L‑m或PAzo‑D‑m,由手性偶氮苯单体经RAFT聚合得到,其中,m是指手性中心与偶氮苯之间距离,为3或6‑16中任一整数。本发明偶氮苯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可以通过调整手性中心到偶氮苯距离的奇偶交替变化,实现聚合物组装体的螺旋方向以及手性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便捷进行聚合物体系中的超分子手性的高效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72983.3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长兴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C08F8/28 , C08F212/14 , B01J1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型手性偶氮苯聚合物微球及其中间体和应用,该交联型手性偶氮苯聚合物微球的原料包括具有如式(Ⅰ)所示结构的手性聚合物,该交联型手性偶氮苯聚合物微球通过将原料混合进行缩醛反应而得;式(Ⅰ)中,y∶x=(0.1‑50)∶1,a、b、c独立地选自2‑15,R1为氰基、C1‑3烷基或C1‑3烷氧基,该交联型手性偶氮苯聚合物微球不仅可以由非手性单体聚合而得,而且还能够在可见光照射下恢复被破坏的手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性破坏后只能依靠高温加热才能使得手性得以恢复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65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323992.3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手性偶氮苯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侧链型偶氮苯聚合物制备成膜;然后经过手性试剂诱导,得到手性偶氮苯聚合物薄膜。本发明设计首先通过一系列有机合成反应以及RAFT聚合合成侧链末端带有羟基的偶氮苯无规共聚物,利用核磁、GPC、DSC、POM与XRD等表征手段对聚合物的分子量以及液晶性能进行详细的考察;接下来利用旋涂的方式制成聚合物薄膜,选择手性柠檬烯蒸汽对其进行手性诱导,得到光学活性的聚合物薄膜。从而实现手性从手性溶剂中传递到非手性的物质,本发明手性溶剂诱导法操作简单,避免了手性聚合物复杂的合成步骤和使用价格昂贵的手性试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76003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1047399.8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230/00 , C08F212/08 , C08F2/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光引发沉淀聚合制备,反应体系包括: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引发性单体和溶剂。所述的聚合物微球为单烯烃类单体与含硒二烯烃类单体的共聚物微球,表面富含双键,可进一步功能化,粒径为300纳米至5微米,粒径分散度为1.04~1.14。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简单、易于操作、产物易于表面修饰的特点。所得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可用于色谱柱填料、药物缓释、催化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的载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