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串补作用系数的次同步谐振风险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4651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49209.4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基于串补作用系数的次同步谐振风险筛选方法。该方法为:1)对于一个含有一条串补交流线路的多机交流系统,将所有发电机等效为电压源与电感的串联支路;2)对于1)中等效好的多机交流系统,在串补交流线路上引发瞬时三相短路接地故障,待多机交流系统恢复至稳态,计算各发电机的串补作用系数CIF值;3)若该台发电机的串补作用系数CIF值大于或等于TCIF,则该台发电机存在次同步谐振威胁;若该台发电机的串补作用系数CIF值小于TCIF,则该台发电机不存在次同步谐振威胁。本发明方法计算量小,所需用于计算的信息量少,可以有效准确地判断存在次同步谐振SSR威胁的发电机。

    一种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光伏发电接纳能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8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32821.2

    申请日:2013-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系统光伏发电规划领域的一种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光伏发电接纳能力计算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首先,确定计算条件;其次,对拟建光伏电站场址地区光照强度数据进行分析,求出该地区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而确定光伏电站的实际出力;再次,建立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理论的概率最优潮流模型;同时将雅克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作为衡量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指标作为不等式约束条件的一部分引入概率最优潮流模型;最后,通过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潮流模型,从而得到光伏发电接纳能力。本发明方法能考虑光伏出力随机性,无需太阳直射、反射、散射辐射和温度数据,模型简洁准确。引入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结果更合理。

    基于分裂层次半监督谱聚类算法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000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41919.2

    申请日:2013-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力发电领域的一种基于分裂层次半监督谱聚类算法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该方法根据风电场内所有风电机组的实测风速数据,构造一个可以体现原始风速数据空间结构且能为聚类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的特征向量空间。在对该空间中的样本组进行聚类划分时,利用少量样本组的先验信息,采用自顶向下的簇分裂策略,对样本组进行半监督聚类划分,得到风电机组的机群划分结果。分别用一台风电机组对同群内的风电机组进行等值,按容量加权法计算等值风电机组的参数,进而建立风电场动态等值的多机表征模型。本方法提高了聚类效果,建立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风电场的动态响应特性。

    一种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分析及全过程在线监测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4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71116.5

    申请日:2012-03-19

    Abstract: 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分析及全过程在线监测的系统,它包括获取目标地区原始电力数据的子系统对目标地区原始电力数据按照节点数据、线路数据和变压器数据进行分类;根据电力数据进行供电能力计算的子系统,它利用基于重复潮流的改进尝试法对地区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计算,首先在给定的运行方式及负荷增长模式下求取一临界点,在该临界点恰好有一约束条件起作用,当负荷增长越过该临界点时将有越限发生,该临界点就对应着地区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最大供电能力与当前区域间传输的负荷之差即为可用供电能力;根据计算结果对目标地区进行供电能力评估的辅助决策子系统提供在运行中优先越限的薄弱设备的详细参数情况,进而给出预警机制。

    数据中心型虚拟电厂时空能量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7206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66203.9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数据中心型虚拟电厂时空能量流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虚拟电厂参数;根据虚拟电厂参数构建虚拟电厂的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的联合协调运行模型,并将联合协调运行模型分解为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两层模型;采用一维搜索算法对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两层模型进行迭代优化,直至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两层模型收敛,确定虚拟电厂的系统运营商和数据中心的最佳成本分摊率;将最佳成本分摊率输入收敛的数据中心‑电力系统两层模型,生成虚拟电厂的最佳能量控制方案,并基于最佳能量控制方案对虚拟电厂进行控制。本申请能够协调数据中心和电力系统,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