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3010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61038.4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01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应用方法。菌株Burkholderia sp.Z-90,保藏号为CGMCC No.9970。该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能络合解吸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将该菌株用于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土壤中重金属Zn,Pb,Mn,Cd,Cu和As的含量由原来Zn22374.1mg/kg,Pb2472.4mg/kg,Mn1837.2mg/kg,Cd447.0mg/kg,Cu709.5mg/kg和As562.2mg/kg降低至Zn12525.4mg/kg,Pb1670.0mg/kg,Mn878.1mg/kg,Cd278.3mg/kg,Cu538.6mg/kg和As384.3mg/kg,去除率分别为44.0%,32.5%,52.2%,37.7%,24.1%和31.6%。

    基于电化学体系辅助判定废水中未知砷形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703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09759.7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含砷废水中未知砷形态的电化学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三电极体系:以金电极或铂电极为工作电极,玻碳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2)配制实验溶液:以硫酸钠溶液或硫酸溶液为支持电解液配制实验溶液,用亚砷酸钠、砷酸钠、碳酸钠、硫酸铁配制As(III)-CO32-(HCO3-)溶液、As(III)-Fe(III)溶液及As(V)-Fe(III)溶液;3)线性扫描检测。基于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原理,采用三电极体系线性扫描伏安法,捕捉砷形态发生变化时对应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从而预测含砷废水中的未知砷形态,为掌握废水中砷的存在形态,实施调控和实现深度净化提供方法学支撑。

    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
    1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66841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46788.4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处理方法包括利用MAP法,通过三级沉淀的方式去除废水中氨氮,并得到沉淀物MgNH4PO4、Mg3(PO4)2,加入片碱混合,于120-130℃条件下热解脱氨,沉淀物中MgNH4PO4转化为MgHPO4,释放的氨气用清水吸收;将脱氨后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为MgHPO4、Mg3(PO4)2)酸溶后返回至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按照同样的方式可以进行多次循环,循环一定次数后,按比例n(NH3-N):(Na2HPO4)=1:0.15对磷进行补充,以保证氨氮去除效果。该方法以磷、镁源的循环利用为特点,不但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药剂成本。

    一种铜氨络合废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6770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49645.9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氨络合废水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利用MAP法,将氨氮从铜氨络合离子[Cu(NH3)4]2+中脱离,实现铜氨破络合,使铜成为游离铜离子,氨氮以MgNH4PO4形式沉淀,铜以Cu(OH)2形式沉淀,沉淀产物经脱氨、回收铜后返回水处理过程。该方法使氨氮及铜的处理效果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同时处理废水中的氨氮和铜,无需单独对铜或氨氮进行处理;顺利解决了铜氨络合物稳定性强,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将废水中的铜以单质铜形式回收;而且还可以循环使用磷、镁源,从而节省药剂。

    一种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中形成非生物颗粒污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8819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16148.4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中形成非生物颗粒污泥的方法。含重金属的废水处理过程中得到的化学污泥多为絮状悬浮态的污泥,其稳定性、沉降性和脱水性较差,严重影响了出水水质和工艺运行效率。受形成生物颗粒污泥的诱导核假说和胞外聚合物假说启发,本发明应用改进的并流加料控制结晶法,改变了重金属沉淀的反应历程,并通过添加晶种和絮凝剂,得到了非生物重金属颗粒污泥。此方法运行周期短,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重金属化学污泥的稳定性,沉降污泥含水率较普通絮状污泥降低了7%-8%,沉降速率提高了4~5倍。

    一种复合氧化体系氧化制备聚间苯二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4014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210124518.7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氧化体系氧化制备聚间苯二胺的方法;提出以过硫酸铵-双氧水的新型复合氧化体系制备合成聚间苯二胺。此法工艺过程简单,聚间苯二胺的产率较过以常规过硫酸铵氧化体系合成的产率高10%以上,聚合产物氧化程度可控,过硫酸铵的用量大幅削减,降低合成成本,减少硫酸根离子等副产物的产生。同时,合成产物对酸性废水中Cr(VI)的脱除效果突出,常温下,最大吸附量在455mg·g-1以上,对低浓度含Cr(VI)酸性废水(<50mg·L-1)直接脱除率能达到99.99%以上。而且吸附过程可使Cr(VI)转化为Cr(III),转化率接近80%,实现Cr(VI)一步吸附解毒。

    一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生化回灌修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29674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176068.7

    申请日:2010-05-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生化回灌修复方法及装置。包括装有待处理土壤的土壤处理槽、中间池、生化池和培菌池,各部分由水管连接,铬污染土壤经破碎过2cm筛、装入土壤处理槽筑堆,土堆高度小于0.8m,用Cr(VI)还原菌(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 BB)培养液喷淋土壤,喷淋强度为0.008-0.015m3/h.m2。从土壤槽底部收集淋滤液到中间池,中间池的菌液用耐碱泵抽入生化池,生化池菌液重新循环喷淋土壤。如此循环喷淋5-7天,直至土壤淋滤液中没有Cr(VI)为止。采用本发明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土壤中水溶性Cr(VI)的去除率达到99%,修复后土壤中Cr(VI)的浸出毒性浓度低于0.5mg/L,达到《铬渣污染治理环境技术规范》(HJ/T301-2007)中用作路基材料和混凝土骨料的标准限值。同时,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