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
    10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18869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348069.4

    申请日:2012-09-18

    Abstract: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能够比较容易地做到既提高对可动体向被摄体侧移动的移动量进行限制的限制面的尺寸精度,又提高用于装载检查用夹具的装载面的平面度。镜头驱动装置(1)具备:保持镜头且能够向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可动体(2)、保持可动体(2)且使之能够向光轴方向移动的固定体(3)、将可动体(2)向光轴方向驱动的驱动机构。在可动体(2)的靠被摄体侧的端面上,与光轴方向大致正交地形成了与固定体(3)抵接来限制可动体(2)相对于固定体(3)向被摄体侧移动的移动量的限制面(8f)、以及供安装在可动体(2)上的检查用夹具装载的装载面(8e)。限制面(8f)与装载面(8e)在光轴方向上错开。

    致动器
    10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53521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410255649.8

    申请日:2014-06-10

    Inventor: 武田正 须江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41/03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保持相对于致动器的相对尺寸较大的动作对象物。致动器(1)具有保持驱动用线圈的线圈保持体(4)和保持驱动用磁铁部的磁铁保持体(5),线圈保持体(4)能够相对于磁铁保持体(5)直线地移动。线圈保持体(4)具有内周侧沿Z方向贯通的大致筒状的筒部(4a)和从磁铁保持体(5)的端面部(5b)朝向Z2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b)。突出部(4b)被形成为在线圈保持体(4)的筒部的径向上架设于形成为大致筒状的筒部,且在突出部(4b)的Z2方向侧形成有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平面部(4k)。

    透镜驱动装置、弹簧部件以及该装置和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5908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0810176725.0

    申请日:2008-11-13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弹簧部件以及该装置和部件的制造方法,可防止设计空间因实施了钎焊的部位的焊锡厚度而变窄,进而促进装置薄型化。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保持透镜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套筒13等)、借助弹簧部件来支撑移动体的支撑体(保持件19等)、以及具有保持在移动体上的线圈(18)并沿光轴方向驱动移动体的磁力驱动机构,弹簧部件(第二板簧)在光轴方向上的一个部位具有被电气性分割的多片弹簧片(15A、15B),在弹簧片(15A、15B)上形成有电连接线圈的卷绕起始部和卷绕结束部中的任一个的线圈连接部(15e),线圈连接部(15e)可折弯,在移动体上设置有收纳被折弯的线圈连接部(15e)的收纳部(13b)。

    镜头驱动装置
    10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42729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80114549.6

    申请日:2008-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8

    Abstract: 一种可减少定位作业,可提高作业效率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保持镜头并可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移动体(套筒13等);以及通过弹簧构件支承移动体的支承体(保持件19等),该镜头驱动装置驱动镜头在光轴方向上变位,使被拍摄物体成像,在该镜头驱动装置(1)中,支承体包括:具有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反射光进入镜头的射入窗(111)的盖板部(11a);以及覆盖移动体外周的壳体部(11b),盖板部(11a)和壳体部(11b)形成一体。

    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卷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5906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76707.2

    申请日:2008-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8 H01F7/066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卷绕方法,可防止线圈线松开。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保持透镜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套筒13)、借助弹簧部件来支撑移动体的支撑体(保持件19等)、以及具有线圈(18)并沿光轴方向驱动移动体的磁力驱动机构,移动体包括:供线圈进行卷绕的线圈卷绕部(131、132)、限制线圈卷绕部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第一端部133、第三端部135)、以及在上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形成并用于转换线圈(18)的绕线方向的转换部(133a),弹簧部件配置在形成有转换部(133a)的端部之外的端部附近,线圈(18)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被电连接。

    透镜驱动装置
    10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61349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05833.1

    申请日:2008-02-04

    Abstract: 提供能一面使抗冲击性提高而且一面使启动电流减小的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10),具有具备透镜的透镜移动体(套筒(15));使透镜移动体从规定的原点位置往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将透镜移动体支撑得可往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固定体(防护座(11)或座承(19)),驱动机构具备磁铁(17)和配置成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介入该磁铁的多个线圈(14、14’),其中将磁铁(17)或多个线圈(14、14’)两者的一方设置在透镜移动体,同时还将另一方设置在固定体,并且通过在多个线圈(14、14’)中流通方向与使透镜移动体移动时流通的方向相反的电流,限制透镜移动体离开原点位置的移动。

    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
    10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2027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403611.5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光学设备落下等情况下也不易产生不良情况的小型光学单元和光学设备。一种光学单元(1),收纳在光学设备(100)中,具备:可动体(14),其具备光学模块(12);以及固定体(16),其将可动体(14)支撑为能够以与光学模块(12)的光轴方向(D1)交叉的方向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固定体(16)具有在光轴方向(D1)上开口的开口部(16b),可动体(14)具有光学模块(12)从开口部(16b)向固定体(16)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12b),在伸出部(12b)处,在光轴方向(D1)上与光学设备(100)的构成部件(101)相对的位置设有缓冲件(12c)。

    光学单元
    10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55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111105485.7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一种光学单元,通过具有磁体和线圈的驱动机构,使支承反射部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提高驱动效率。光学单元具有:使从外部入射的入射光束在反射面上沿从入射方向朝向拍摄元件的反射方向反射的反射部;具有反射部和支承反射部的支架的可动体;固定体;使可动体以轴向为旋转轴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以及具有磁体和线圈且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旋转的驱动机构,其中,磁体设置于支架上的不与反射部接触的位置即反射面的背侧,并且具有与反射面平行的平行面,线圈设置于固定体上的与磁体对置的位置。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514508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210344183.3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减小可动体摆动或旋转时的柔性印刷基板的弹簧常数,并减少因折弯形状的偏差引起的特性的偏差。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可动体(10)绕光轴L、绕X轴、绕Y轴旋转进行抖动修正。与可动体(10)连接的柔性印刷基板(6)具备:从可动体(10)向+X方向引出的第一引出部(6A);以从第一引出部向+Z方向折弯并沿Z轴方向立起的姿势穿绕成矩形的弯曲部(6B);以及从弯曲部的-Z方向的端向+X方向折弯的第二引出部(6C)。弯曲部具备:从第一引出部向-Y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610);从第一部分向+X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620);以及从第二部分向+Y方向延伸的第三部分(630)。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241583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010830383.0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一种薄型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减小可动体的摆动负荷而降低功耗。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具备拍摄模块(4)的可动体(5)及固定体(8),通过使可动体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摆动来进行抖动修正。连接于拍摄模块的第二柔性印刷基板(200)具备从可动体向外周侧引出的引出部(210)、固定至固定体的壳体固定部(230)以及在引出部和壳体固定部之间多次折回的弯曲部(220)。可动体(5)具备相对于引出部(210)与可动体连接的引出位置(P1)在光轴(L)方向上配置于可动体的摆动中心(P)侧的位置限定部(180)。位置限定部(180)限定引出部(210)在光轴(L)方向上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