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配电变压器的户变关系识别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3666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1289722.8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背靠背配电变压器的户变关系识别方法与装置,通过计算第一配电变压器电压及其所属电能表电压之间的电压降、第二配电变压器电压及其所属电能表电压之间的电压降;获取待测电能表的电能表电压,假设待测电能表所属背靠背配电变压器的其中一个配电变压器,如第一配电变压器,将第一配电变压器电压及其所属电能表电压之间的电压降,与待测电能表的电能表电压相加,得到第一配电变压器的计算电压,将该计算电压分别与第一配电变压器电压和第二配电变压器电压比较,当该计算电压与第一配电变压器电压更接近时,确认待测电能表所属第一配电变压器。本发明的电户变关系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的电户变关系识别准确度高,提高了识别户变关系的可靠性。

    一种平抑配电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34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710271243.2

    申请日:2017-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抑配电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的方法及系统,当负荷母线电压负向波动时,则通过调节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平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若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仍不能平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至允许的范围内,则通过投入柔性线路,调节其电阻和电抗,平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若负荷母线电压正向波动,则通过投入柔性负荷,平抑负荷母线电压的波动;若投入柔性负荷不能平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通过降低分布式发电的输出功率进行平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本发明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在负荷母线电压波动时有效的平抑了负荷母线电压的波动;在满足负荷对电压需求的同时,提高了平抑负荷母线电压波动的灵活性,保证了电网的稳定运行。

    一种同时实现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81366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702545.1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实现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检测的方法,依次包含如下步骤:1:对发电系统出口处的电网电压采样,获取电网电压的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信息;2:确定发电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3:在步骤2判断出发电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则根据电网瞬时电压跌落的幅度,发电系统发出一定量的无功电流,实现低电压穿越;4:所述步骤3中产生的无功电流对发电系统进行扰动,以进一步确定系统是否处于孤岛状态,若处于孤岛状态,则系统停机;5:重复上述步骤,在电网故障时保证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检测。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只使用较为简单的功率扰动方法即可同时完成低电压穿越与孤岛检测,该方法实时性较好,基于该方法的结构实现简单。

    一种配电网合环开关合环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6971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05623.3

    申请日:2017-05-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合环开关合环控制方法,调节合环开关至少一侧的分布式发电的输出功率,以及投切调节合环开关至少一侧的负荷的接入功率,最终使合环开关两侧的电压矢量差小于设定值,且配电网合环开关以外的其他相关节点电压在自身允许值范围内,闭合合环开关。当调节其中一个参量无法实现合环控制时,则调节另外一个参量,最终实现合环控制,所以,这种控制方法十分高效。并且,将分布式发电具有无功补偿的优点与负荷的灵活调节的优点相结合,提高配电网合环开关合环的成功率,实现对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并降低对传统发电功率需求和其他无功补偿设备的投资。

    一种基于分层储能的主动配电网需求响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11149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44856.7

    申请日:2017-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层储能的主动配电网需求响应控制方法,包括同层源‑储协调响应策略、跨层储‑储协调响应策略、同层源‑储‑荷协调响应策略和跨层源‑储‑荷协调响应策略,同层源‑储协调响应策略用于就地平抑分布式能源入网实时功率波动,跨层储‑储协调响应策略通过对上一层电网中的储能系统授权解决本层反馈的问题,目的是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同层源‑储‑荷协调响应策略和跨层源‑储‑荷协调响应策略按照最大化消纳分布式发电、负荷供电以及储能经济运行的优先级进行优化控制。通过将储能系统分层接入配电网,既充分发挥储能的特点又提高其应用的经济性,促进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