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44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66342.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9K8/80 , E21B43/267 ,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炭地下原位热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原位煤炭热解的支撑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本发明制备出的复合支撑剂包括高温高压载体和纳米氧化铁颗粒,复合支撑剂投入煤层裂缝中,通过交变电源通入交流电,水平井井壁上固定环绕的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磁场,使得复合支撑剂加热煤层,热解生成油气产物,通过复合支撑剂中的氧化铁在高温下与煤层发生反应,温和可控氧化部分煤炭,使得煤层中裂缝扩大,防止由于热膨胀导致煤层裂缝闭合堵塞油气输运。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69776.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E21B43/241 , E21B43/295 , E21B43/2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炭原位热解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炭原位热解的混合热载体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内壁,所述内壁上部为圆筒,下部为空心圆锥体,所述内壁顶部内设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下表面设有若干喷嘴,所述盖体下方设有点火装置,所述空心圆锥体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通过喷嘴向内壁注入燃料,通过点火装置触发燃烧反应生成混合热载体,混合热载体通过通孔进入煤层进行原位热解,使用时直接安装在煤层中,无需对热载体进行运输,成本更低,能源利用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873295.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E21B43/241 , E21B43/24 , E21B43/26 , E21B43/29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通道的煤炭地下原位热解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煤层中钻出辐射状的水平井,并利用高压交变电源与正负电极相连,在煤层中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对储层进行精准改造,形成更均匀的致裂储层与更复杂的缝隙网络,更有效提高煤层的渗透率,可以提高对流换热与产物输运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后续的煤层加热与产物采出;此外,开设兼具注入与采出功能的中心井,在注入高温热流体热解后进行焖井,通过注气井将水平井中汇聚的油气产物吹扫至中心井进行收集,可以减少地下热解过程的热量损失与质量损失,在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提高产物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69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38685.1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渣消解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钢渣中f‑CaO分级消解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若干种钢渣的f‑CaO含量和C/S,生成f‑CaO含量与C/S分布图;获取f‑CaO含量标准值,并划定f‑CaO含量标准线;根据f‑CaO含量与C/S分布图和f‑CaO含量标准线将f‑CaO含量与C/S分布图划分为源头调质区,热闷强化区,含量达标区和理想组成区;对源头调质区进行调质处理,将钢渣C/S调整至热闷强化区或含量达标区;对热闷强化区内钢渣进行f‑CaO消解处理,将钢渣的f‑CaO含量调整至含量达标区。本发明通过对钢渣中的f‑CaO含量和C/S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点分布特点划分区域,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不同的钢渣处理方式,提高了消解效率和消解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31450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446964.5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资源高值化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耦合生物质烘焙和化学链转化的多联产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贫氧空气和烟气作为介质,用于生物质烘焙过程,并将烘焙生物质粉碎;通过空气氧化,为载氧体补充晶格氧与热量,使被还原的载氧体再生,得到加热后的载氧体和贫氧空气,所述贫氧空气用于生物质烘焙过程的介质;所述半焦和生物质烘焙过程中产生的挥发份直接燃烧,得到加热后的过热蒸汽和烟气,所述过热蒸汽用于发电、供热或作为流化介质,所述烟气用作生物质烘焙过程的介质。本发明实现了合成气和热、电的多联产,在制取合成气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能效,使得系统经济性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431450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449897.2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1B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耦合液态化学链气化/重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液态化学链气化/重整制备富氢合成气系统与工艺,包括:可再生能源系统、气化/重整系统和载氧体再生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分别与气化/重整系统和载氧体再生系统相连,用于为气化/重整系统和载氧体再生系统提供反应所需能量;气化/重整系统,用于发生液态化学链气化反应或者化学链重整反应;载氧体再生系统,用于采用氧化剂氧化载氧体实现载氧体的再生;载氧体再生系统和气化/重整系统相连。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为反应供能,在液态载氧体循环从过程中,无需外加热源,节约能源,且选用液态载氧体进行反应避免载氧体的烧结磨损现象,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43283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675941.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厂余热驱动空气捕集CO2的系统及CO2的使用方法,包括:钢铁厂余热回收模块、预处理模块、循环吸附热脱附模块、CO2储存模块和CO2利用模块;钢铁厂余热回收模块,用于对熔融钢渣进行余热回收;预处理模块,用于捕集和预处理吸入的空气;循环吸附热脱附模块,用于通过二回程或三回程的空气吸附回路吸附空气中的CO2,并对吸附后的CO2进行热脱附;CO2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热脱附后的CO2;CO2利用模块,用于对储存的CO2进行利用。本发明通过钢铁厂余热回收模块、预处理模块、循环吸附热脱附模块、CO2储存模块和CO2利用模块,不仅利用了钢铁厂的余热进行碳捕获,还将捕获得到的CO2参与到钢铁厂生产过程中,避免了传输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84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1675952.X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渣余热综合利用与f‑CaO分级消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熔融状态的钢渣中混合加入钢渣改性剂;将所述钢渣离心粒化;通过冷空气和水吸收所述钢渣的余热,生成热空气和水蒸汽;通过所述热空气加热水,生成水蒸汽;利用钢厂烟气和所述水蒸汽,分级消解钢渣内的f‑CaO。该工艺流程从熔融钢渣中回收高品位显热,提高系统能效,在f‑CaO分级消解过程中消耗了钢厂烟气中的CO2,进一步降低钢厂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217757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989880.5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E21B43/24 , E21B43/26 , E21B43/267 , E21C41/24
Abstract: 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的煤层对流加热系统及方法,包括设置于注热井或开采井底部的流体电磁加热装置,注热井与开采井之间通过致裂缝隙相连通;流体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腔,加热腔内部设置有加热芯,加热腔外部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外部设置有线圈组;当流体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注热井中时,注热井中设置有输气管道,加热腔与输气管道底部相连通,当线圈组通电时,经输气管道输送至加热腔内的压缩流体被加热芯加热后,经致裂缝隙,由开采井排出。该方法能够大大缩短煤层加热周期,提高煤层温度均匀性,获得较高的加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且对地层环境污染较少。
-
公开(公告)号:CN1144328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675941.1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减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厂余热驱动空气捕集CO2的系统及CO2的使用方法,包括:钢铁厂余热回收模块、预处理模块、循环吸附热脱附模块、CO2储存模块和CO2利用模块;钢铁厂余热回收模块,用于对熔融钢渣进行余热回收;预处理模块,用于捕集和预处理吸入的空气;循环吸附热脱附模块,用于通过二回程或三回程的空气吸附回路吸附空气中的CO2,并对吸附后的CO2进行热脱附;CO2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热脱附后的CO2;CO2利用模块,用于对储存的CO2进行利用。本发明通过钢铁厂余热回收模块、预处理模块、循环吸附热脱附模块、CO2储存模块和CO2利用模块,不仅利用了钢铁厂的余热进行碳捕获,还将捕获得到的CO2参与到钢铁厂生产过程中,避免了传输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