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94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97733.0
申请日:2023-01-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号自同步注入的阻抗检测防孤岛保护方法,包括:基于电气突变量发现系统运行异常的分布式电源首先注入高频电流脉冲,并在电网中形成高频电压脉冲信号;系统中各分布电源检测到高频电压脉冲后利用其过零点同步注入包含三种不同频率的孤岛检测信号;各分布式电源采集系统电压、电流波形,计算三种频率下系统阻抗角;依据设定的判定阈值对系统阻抗角测量结果进行孤岛运行状态判断。本发明可直接集成于现有逆变电源类分布式电源成熟的控制平台之上,不涉及额外的硬件投资,成本低廉;同步注入孤岛检测信号保证了系统阻抗角测量结果的精度;用三种频率系统阻抗角的测量结果进行孤岛判断保证了孤岛检测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9633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71919.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SRC升压技术降低能量路由器空载损耗的方法,首先能量路由器工作在带载模式时,整流级变换器CHB实现闭环控制保持独立直流端口电压为U1,低压直流母线电压为U2;当能量路由器检测到进入空载条件时,CHB退出闭环控制停止驱动,各个独立直流端口电压逐渐下降,同时DC/DC级变换器SRC进入升压状态,闭环抬升低压直流母线电压值至稳态运行电压U2;最后,突加负载时,CHB闭环控制闭锁解除,独立直流端口电压逐渐抬升至U1,然后SRC退出升压状态,进入稳态工作模式。本发明通过在空载状态下使CHB工作在自然整流状态下消除了CHB的开关损耗,同时SRC间歇性驱动,进一步降低了能量路由器在空载时的空载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52777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139708.6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L67/12 , H04L69/08 , H04L41/0806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的自注册通信方法,包括:在云主站载入即插即用通讯装置的自描述ICD文件,并将即插即用通讯装置是否能与TTU通信的配对结果下发给智能融合终端TTU;智能融合终端TTU通过信息采集类APP发起边设备扫描请求,轮询扫描即插即用通讯装置,即插即用通讯装置将边设备扫描请求发送至分布式电源;分布式电源接收到边设备扫描请求后,对边设备扫描请求所携带的设备ID信息进行匹配;即插即用通讯装置接收到分布式电源上传的设备信息后,进行物理层以及链路层的转换和映射,并将设备信息映建立为统一的台区感知模型。本发明可以实现台区电力设备间的物联连接和通讯以及协议转换,完成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63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267561.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弧发生器的配电网故障测试系统,包括数据分析系统、上位机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系统、控制系统、信号反馈系统、电弧发生器、开关切换系统、配电网模拟系统,所述配电网模拟系统包括多类型负载系统、多馈线配电网架。本发明通过电弧发生器复现电网中发生的电弧故障,配电网模拟系统模拟由多类型负载和多回路组成的电网,通过开关切换系统将电弧发生器接入配电网模拟系统的不同节点中来模拟配电网中不同线路和各干/支路的电弧故障的情况,同时通过控制开关切换系统中开关动作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模拟电弧故障在配电网中的发生阶段,通过闭环模糊控制电弧发生装置,能够依据燃弧电压对燃弧间距进行自适应智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05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549662.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时段解耦的友好互动配电网电压无功滚动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关于离散的有载调压开关(OLTC)分接头的长时段主问题优化模型;S2、基于模型预测理论建立关于连续的分布式光伏(PV)功率输出一系列短时段子问题滚动优化模型;S3、采用benders分解主子问题迭代过程,求解友好互动配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模型的全局最优解。本发明充分考虑PV发电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OLTC档位变化成本,保证了友好互动配电网电压优化策略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942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120481.1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新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流系数的轨道交通馈电电流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馈电电缆电流大小获取,通过钳形电流表测量一定周期内轨道交通馈电电缆电流大小;B、基于步骤A获取的馈电电缆电流,计算测量周期内的每根馈电电缆的分流系数;C、根据步骤B计算的馈电电缆分流系数,计算分流系数的特征指标,包括分流系数的平均值和方差;D、根据步骤C的计算的分流系数特征指标,完成分流系数的确定及馈电电流的计算。本发明所提的馈电电缆分流系数确定方法,可减少测量点,提高轨道交通馈电电流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03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658183.2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27 , G06N3/12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参数化恒导纳模型的多逆变器仿真建模与优化方法,所述多逆变器仿真建模与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参数化恒导纳开关的稳态匹配值确定逆变器中的部分参数;S2:采用参数化恒导纳开关替换电路中开关,先对单个逆变器建立状态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对整个系统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S3:根据系统的状态矩阵,构造谱半径与逆变器参数间的关系,并根据谱半径‑稳定性原理确定系统稳定域;S4:将状态矩阵按编号分块,以暂态收敛速度、波动大小、系统耦合程度的加权平均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优化后的参数;S5:对各逆变器进行桥臂交叉初始化,通过状态切换时刻上下桥臂间交叉赋值,进一步削弱暂态波动,提升系统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278716.8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交叉自编码网络的故障漏电电流分离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基于重构误差最小原则,在剩余电流数据集和故障漏电电流数据集上分别学习两个独立自动编码网路,截取剩余电流特征编码模块和故障漏电电流特征解码模块级联构成交叉自编码网络,采用成对剩余电流‑故障漏电电流数据对交叉自编码网络执行迁移微调训练,最终获得从剩余电流分离故障漏电电流的映射模型,实现故障漏电电流分离。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从剩余电流中分离故障漏电电流,一方面提升了交叉网络训练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所得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13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827223.5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阻抗隔离型中压供电质量提升系统的负载电压控制方法,包括:以定负载电压和有功功率控制为目标,将电网频率和逆变器输出有功功率经有功功率控制输出为所述负载电压控制的参考相角θref,θref为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电气量的dq变换相角;再将额定负载电压作为电压外环控制的参考电压,电压外环控制的输出作为电流内环控制的参考电流,并在电流内环控制的输出中叠加谐振抑制控制,同时叠加电压优化控制的补偿量和解耦量,最后得到逆变器参考调制电压;逆变器并网稳态运行时输出有功功率为0,而在离网时保证负载功率要求。在兆瓦级负载功率变化和电网扰动时,本发明能够实时保持高质量负载电压输出和功率支撑,且有效提升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2469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41554.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4L41/0806 , H04L67/10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及低压监测终端即插即用接入方法,其中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接入云平台的即插即用包括: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向云平台进行注册确认,然后启用即插即用流程:云平台下发其预置的一次设备描述文件给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将一次设备描述文件解析,进行模型实例化后生成ICD文件上传给云平台;云平台对ICD文件进行解析,下达对应的CID模型文件;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对CID模型文件后进行解析后与云平台进行通信并数据交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及低压监测终端接入云平台时的调试、点表配置、软件升级等不足,极大减轻了现场安装维护工作量,有力提升了智能终端接入水平。
-
-
-
-
-
-
-
-
-